安徽省图书馆 V2.0 账号 密码 网站简介 站点导航 联系我们
本馆介绍 服务指南 书目检索 数字资源 安徽文献 文献征集 古籍保护 省图学会 新安讲堂 共享工程 下载园地
上级栏目
 
院士制度

 位置:首页 >> 专题文献 >> 安徽院士

中 国 科 学 院 院 士

 
13、侯学煜(1912—1991)
侯学煜    生态学家。安徽和县人。1937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农业化学系。1945-1949年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和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地植物学、植被制图、植物生态学等研究工作;主张土壤性质明显受母岩性质的影响,打破了传统的单纯气候决定土性论的观点,最早发现和研究中国的土壤指示植物;研究植被地理分布,主张山地垂直地带性服从水平地带性规律,为所著中国植被分区建立了理论基础;中国编制中国植被图的先驱,农业植被制图创世界先例;提出“大农业、大粮食”的观点,大力宣传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4、黄纬禄(1916—)
黄纬禄     导弹与控制技术专家。安徽省芜湖市人,1916年生。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47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东风一号”副总设计师兼控制系统总设计师、“东风二号”副总设计师、“东风三号”副总设计师、潜地固体战略导弹及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总设计师,航天部总工程师、航天工业总公司 高级技术顾问。
    我国固体战略导弹的奠基人,在导弹武器系统总体及控制技术的理论和工程实践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对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大型工程方案的决策、指挥及组织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50年代末,在我国涉及火箭技术相当多的学科和技术领域都处于空白状态下,他主持突破了我国液体战略导弹控制系统的仿制和改型设计难关,进而通过自行设计相继解决了远程、多级火箭的液体晃动、弹性弹体稳定、级间分离及各种制导、稳定方案的理论和工程技术问题,使我国液体战略导弹控制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70到80年代,在没有任何外国实物和资料可借鉴的情况下,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主持研制我国第一个潜地和地地固体机动战略导弹并获得成功,突破了水下发射、三轴稳定平台在运动基座上的调平及瞄准、导弹射击诸元的适时计算和装订、陆上机动车的研制及冷发射、高海情下导弹出水大姿态控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5、江泽涵(1902.10.6—1994.3.29)
江泽涵     数学家。安徽旌德人。192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30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最早的拓朴学家,主要从事拓朴学的教学与研究,有很大的影响。研究领域有莫尔斯理论,覆叠空间与纤维丛,不动点理论等。30年代应用莫尔斯理论得到关于调和函数的临界点的多项成果,并对尼尔森曲面映射理论中万有覆叠的紧化提出了代数讲法。40至50年代确立了不可定流形的可定向双层覆叠的几个基本性质,并计算了一些重要纤维丛的同调群。60年代重新研究尼尔森不动点理论,领导科研集体在尼尔森数的计算和实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从教数十年,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6、金建中(1919.7.23—1989.10.12 )
金建中     物理学家。原籍安徽黟县,1919年7月生于北京。194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46年在辅仁大学研究生院毕业。航天工业部研究员。主要从事真空物理与技术的研究,是中国真空科学的创始人与开拓者。负责研制出性能接近当时国际水平的电磁双聚焦反应粒子能谱仪等多种核物理仪器。在中国第一台1兆伏质子静电加速器、第一台2兆伏高气压质子静电加速器的加速管及真空系统的研制和建立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在金属高真空油扩散泵和金属超高真空系统的研制与建立、创建与发展中国真空科技研究机构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7、鞠躬(1929—)
鞠躬     神经解剖学家。原籍安徽绩溪,1929年11月22日生于上海市。1952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发现了脊髓向下丘脑的直接投射;提出了下丘脑大细胞神经分泌系各核团树突伸展方向及传人来源分化的概念;研究了脑下垂体后叶含多巴胺及其它一些神经肽的神经纤维的起源,矫正了文献上的一些错误;近年来发现一些高等哺乳动物脑下垂体前叶内存在大量脓能神经纤维,可以和前叶腺细胞形成突触,并且调节垂体前叶的分泌,因而提出了垂体前叶神经——体液双重调节的假说,这一发现对神经内分泌学有重要的意义。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8、李家洋(1956—)
李家洋    植物分子遗传学家。1956年7月出生于安徽肥西。1981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现安徽农业大学),1991年获美国布兰代斯(Brandeis)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博士生导师。利用模式植物探索植物内源激素与外界环境因子对高等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理。(1)阐明了拟南芥植物生长素(吲哚乙酸,IAA)合成的直接前体物质主要来自色氨酸合成途径的中间产物:吲哚-3-甘油磷酸(IGP)。(2)系统鉴定和研究油菜素内酯的应答基因,发现油菜素内酯可通过通过诱导细胞周期蛋白基因的表达而促进细胞分裂,可在拟南芥细胞培养中替代细胞分裂素;提出植物细胞内可能存在一条新的油菜素内酯信号转导途径的假说。(3)发展系统鉴定植物功能基因的植物表达文库转化法,分离了一批株型与育性等生长发育性状发生改变的拟南芥突变体,并克隆出相关基因。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  [2]  [3]  [4]  [5]  [6]  [7]  [8]
 
网站地图 公共图书馆导航 返回首页 病毒预警 馆长信箱
Copyright ? 2003. Design By NLC-digita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5.0及以上版本,800x600,16位色以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