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
1 月
1日 新四军军部致电报告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并刘少奇、陈毅:决定全部移苏南,乘顽布置未完即突进,并采取游击作战姿态运动。发生战斗可能性极大,如遇阻击,即用战斗消灭之。至万不得已时分散游击。
2日 七九师到达太平,四○师到达旌德县三溪。
3日 毛泽东、朱德复电叶挺、项英:你们全部坚决开苏南,并立即开动,是完全正确的。
△ 蒋介石致电叶挺,令新四军“在无为附近地区集结,尔后沿巢县、定远、怀远、涡河以东睢州之线,北渡黄河,遵照前令进入指定地区。”
△ 新四军铜、繁前线部队开始从驻地出发,向云岭、北贡里、土塘地区移动。
4日 新四军《抗敌报》发表社论《临别之言》和叶挺、项英、袁国平、周子昆的《告皖南同胞书》。当日夜,皖南新四军主力部队9000余人分三路纵队踏上北上抗日的征途。
5日 皖南新四军各路纵队渡过青弋江,下午3 时分别到达指定地点:一纵到达大康王地区;二纵到达凤村地区;三纵到达小河口、铜山地区。因过度疲劳,在原地休息。
6日 蒋介石密令第三、第五战区“并用军政党综合力量”迫八路军、新四军就范。顾祝同、上官云相分别下达围歼皖南新四军的战斗命令。
△上午,新四军二纵、三纵警戒部队分别遭四○师搜索部队袭击。
△下午,新四军军部在潘村召开会议,决定按原计划,于6日黄昏开始行动,7 日拂晓通过各岭、午前会集星潭,待机行动。
7日 拂晓,顽军对通过指定山岭的皖南新四军各路纵队实施围剿,新四军指战员被迫自卫,奋勇还击。
△毛泽东、朱德致电叶挺、项英,指示在茂林不宜久留,即宜东进,乘顽军布置未就,突过其包围线。
△下午,因会集星潭计划受挫,新四军军部在百户坑召开会议,讨论继续前进还是后撤问题,最后决定为避开顽军优势兵力,后撤改向太平方向突围。
△晚,上官云相下达总攻命令,令五二师、四○师及七九师、一四四师,对皖南新四军各路纵队实施前后夹击。
△上官云相致黄绍耿密电,要其速派党政人员协同清剿皖南新四军。
8日 皖南新四军各路纵队与顽军激战,但众寡悬殊,突围受挫。当晚,新四军军部在里潭仓开会, 鉴于顽军紧缩包围圈,一四四师由茂林堵后路,决定二纵和军部直属队抢先向高坦、茂林方向突围。
△顾祝同命令上官云相将新四军皖南部队“包围于现地区限电到十二小时内一鼓而聚歼之”。上官云相当即给左右翼军下达了总攻击命令,决于9日正午以前于现地区包围聚歼皖南新四军。
△顾祝同密电黄绍耿:对新四军在各地设立之办事处、通讯处、后方留守处、修械处、仓库及一切机关,不论秘密的或公开的一律封闭,并将其武装解除,人员扣留。
9日 晨,新四军北进又受包围,指战员集中全力与顽激战。项英、袁国平等率小部武装绕小道而出, 试图突围。一纵在塝山附近与五二师继续激战,一部向东突围进入旌德、宁国山区,一部向西撤退;二纵在高坦附近遭一四四师堵击,叶挺决定当晚翻东流山西麓,经石井坑、大康王向北,从铜、繁渡江。三纵特务团奉命向军部靠拢,并继续向章家渡方向突围。
△上官云相致黄绍耿急电,令速饬所属各区、县党政负责人即率地方武力切实严密查拿共产党秘密组织及成员。
△周恩来致蒋介石,严正抗议何应钦、上官云相聚歼皖南新四军的滔天罪行。蒋介石推说皖南事变极模糊,在调查中。
10日 皖南新四军各部队先后到达石井坑,约有5000余人。项英、袁国平等陆续归队。叶挺、项英致电中共中央:全军被围于泾县茂林以南,准备固守,表示“上下一致,决打到最后一人一枪。”
△周恩来致电毛泽东,报告九日以信致蒋介石,抗议围歼皖南新四军阴谋的情况。
△三二集团军给左右翼军下达分区清剿命令,限10日黄昏清剿完毕。
11日 皖南新四军继续坚守石井坑,战斗极其激烈,打退顽多次进攻,但因众寡悬殊,弹粮不济,情况十分危急,军部召开会议,检讨受挫原因,研究行动方针。叶挺、项英、饶漱石致电向中共中央报告顽实施五师合围情况和寻机突围的行动方针。
△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致电刘少奇转叶挺等:希夷、小姚的领导是完全正确的,望全党全军服从叶、姚指挥,执行北移任务。指出“环境虽困难,但用游击方式保存骨干,到达苏南是可能的。”
△叶挺致电毛泽东、朱德、王稼祥:突围计划又告失望,现将士疲劳过度,惟士气尚高,只好固守一拚。
12日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新四军由叶挺、饶漱石负责领导,项英随军北上的决定。
△顽军继续发动总攻,皖南新四军指战员在叶挺指挥下浴血奋战。
△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致电叶挺、饶漱石:“如有可能,拟以突围出去分批东进或北进为有利”,“同时应注意与包围部队首长谈判”。
△爱国民主人士宋庆龄、柳亚子、何香凝、彭泽民发表致蒋介石及国民党中委会电,呼吁:“慎守总理遗训,力行我党决策,撤销剿共部署,解决联共方案,发展各种抗日实力,保障各种抗日党派。”
△中共中央电示周恩来、叶剑英,向国民党提出严重交涉,要其即日撤围,并向各方呼吁,促国民党改变方针。
△晚,皖南新四军石井坑周围阵地相继失守,叶挺决定分散突围。军部向石井坑东北方向大康王一带突围;其余分两路分别向冬青树、茂林方向突围。
13日 新四军军部由石井坑向东北翻过一座大山,又被顽军包围。叶挺和饶漱石商定同顽军谈判,派参谋两人前往五二师师部联系。
△袁国平在战斗中负伤壮烈牺牲。
△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通电全国,新四军江北将领向华中华南全体指战员发出通电,抗议顽军围歼皖南新四军的罪行。
14日 叶挺为挽救危局,不顾个人安危,下山与五二师谈判被扣押。
△新四军各支队、纵队司令员联名致电蒋介石,抗议围歼皖南新四军,要求立即电顾祝同, 解除叶、项军长重围,严惩祸首,保障新四军全部安全。
△毛泽东电示周恩来、叶剑英,立即向蒋介石交涉,要蒋下令停战撤围。
15日 上官云相致电黄绍耿:速饬各县严密搜查皖南新四军零星突围部队,如有发现,速予剿灭。
△毛泽东致电周恩来、叶剑英:中共中央决定发动政治上全面反攻,军事上准备一切必要力量粉碎其进攻,指出只有猛烈坚决的全面反攻,方能打退蒋介石的挑衅与进攻。《佳电》的温和态度必须即终结。
16日 顾祝同致电邓昊明、张礼,要其令泾、南、繁各县立即动员全县乡、保、甲长按户清查搜捕项英。
17日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解散新四军的反动命令,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言人发表谈话,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其番号,军长叶挺着即革职,交军法审判,副军长项英着令通缉讯办。
△新四军将领向全国发出通电,抗议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围歼皖南新四军罪行。
18日 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关于皖南事变的指示》,决定除向国民党提出严重抗议、无情揭露他们的反动方面之外,还应在政治上军事上提高警觉性和做好作战的充分准备。
△中共中央发言人发表谈话,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围歼皖南新四军、摧残抗日力量的罪行,痛斥其1月17日反动命令,呼吁全国一切爱国军民同胞以民族国家命运为重,反对一切破坏抗战、破坏团结的阴谋,严整抗日阵容,坚持抗战到底。
△《新华日报》发表周恩来的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致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 相煎何急!?”
△刘少奇发出关于驳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皖南事变借口的通报。
△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发出关于蒋介石已令各战区进剿八路军、新四军的情况通报。
19日 南方局在重庆散发“新四军皖南部队惨被围歼真相” 的传单,说明皖南事变的真相,驳斥国民党及其舆论工具对新四军的任意诬蔑,揭露其内战阴谋。
《新中华报》发表“抗议无法无天之罪行”的社论,号召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公正人士与中国共产党团结一致,为惩办阴谋祸首,解救皖南新四军部队,撤退华中剿共军,平毁西北反共封锁线,停止全国大屠杀惨变,挽救中华民族危亡而奋斗!
20日 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
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言人发表谈话, 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实行反共的罪恶阴谋,提出取消17日反动命令等解决时局的十二条办法。
△黄绍耿、宋振榘电令第六、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党务指导专员办事处、各县县政府、执行委员会对各地搜捕的新四军主要人员给予就地秘密处置。
21日 彭德怀在八路军干部大会上发表讲演,严正抗议亲日派阴谋家和反共派顽固分子发动皖南事变的滔天罪行。
22日 顾祝同命令各县政府、县党部在最短时间彻底肃清皖南新四军零散人员。
23日 新四军领导人发表就职通电。
24日 新四军将领发表声讨亲日派通电。
25日 新四军新的军部在苏北盐城宣告成立,陈毅代军长发表就职演说。
△毛泽东致电彭德怀、刘少奇、周恩来,提出对付蒋介石的策略,《佳电》的让步态度立即结束,转到尖锐对立与坚决斗争的立场。
△周恩来将中共中央解决皖南事变、挽救危机的十二条办法面交国民党代表张冲转达国民党中央。
27日 蒋介石在国民党中央纪念周发表演说,声称皖南事变仅是军纪问题和普通事件,不涉及党派与政治问题。企图平息事态,推卸责任。
29日 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关于目前时局的决定》。分析了国内政治形势的巨大变化,制定了对抗蒋介石反革命步骤的方针政策和解决目前时局的办法,指明了为实现新的时局好转的方向。
2 月
本月 日军海陆空军密切协作,围歼皖南新四军突围出来的零星部队。汪伪南京政府绥靖部队也积极配合。
10日 周恩来与各小党派聚谈,黄炎培(职教社)、左舜生(青年党)、章伯钧(第三党)、沈钧儒、邹韬奋(救国会)、张君劢(国社党)等重要人物参加,各小党派表示同情支持中共的严正立场。
14日 中共中央致电周恩来,同意将解决皖南事变、挽救危机的十二条办法,以我党七参政员名义提到参政会要求讨论,以期恢复国共团结,重振抗日阵容,坚持对日抗战。
15日 中国共产党七参政员毛泽东、陈绍禹、秦邦宪、林祖涵、吴玉章、董必武、邓颖超致函国民参政会,提出皖南事变善后办法十二条,声明在政府未裁夺之前,拒绝出席国民二届参政会。
23日 叶剑英致信张冲,申明中共中央对于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不采纳中共挽救时局危机的十二条办法、并且对共产党的政治压迫与军事进攻有增无已的严正立场,请其转达蒋介石及国民党中央。
28日 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任命了新四军各师军政负责人。
3 月
1日 第二届国民参政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2日 董必武、邓颖超致函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申明为顾全团结加强抗战起见,经中共中央同意,提出临时解决办法十二条,如国民党当局采纳,并有明白保证,届时可报到出席。
4日 何应钦在国民参政会议上发表诬蔑八路军、新四军及推卸制造皖南事变责任的反动军事报告。
5日 南洋华侨总会主席陈嘉庚致函国民参政会并转国民党当局指出:敌焰犹张,国仇未雪,如复自为鹬蚌,势必利落渔人。呼吁制止内争,加强团结,顾全大局,抗战救国。
8日 中国共产党七参政员电复国民参政会秘书处,谴责国民党顽固派敌视共产党,破坏团结,破坏抗战,制造皖南事变的罪行,申明如在会议期内,国民党当局对共产党所提善后办法与临时办法能有一定议及实施的保证,则中共在渝参政员必可出席。
△蒋介石在国民参政会议上发表反共演说,掩饰皖南事变罪责,强调军令政令必须统一,同时声明和保证“以后亦绝无剿共的军事”。
14日 凌晨,项英、周子昆在皖南泾县蜜蜂桶山(亦称赤坑山)蜜蜂洞,遭叛徒杀害。
22日 中共中央发出1941年3月政治情报,分析国民党顽固派发动这次反共高潮的几个阶段、依据其走向低降的原因指出:新的反共高潮现似已告一段落。在这次反共高潮中,中国共产党以《佳电》迎接了开始,以1月20日的攻势(老十二条)对抗了高潮,以3月2日新十二条,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最后一战。蒋介石从幕后反共到直接出面反共,进一步暴露了反动面目。中国共产党更成了中国团结抗战的重要因素,提高了政治地位。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