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将军与广州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呵,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
提起叶挺将军“用生命和血写成”的这首气吞山河的《囚歌》,可谓家喻户晓。但说到叶挺将军与广州的关系,也许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这位出生于广东惠阳的北伐和抗日名将与许多名人一样,与广州有着不解之缘。粗略统计,他一生中曾8、9次来到广州或求学、或进行革命斗争,甚至他的美满姻缘也是从广州获得……。
初进广州 考入陆军小学 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1911年10月10日以后,辛亥革命的风暴席卷全国。正在惠州读书的叶挺目睹新旧交替,异常兴奋。然而叶挺那农民出身的父母并不理解时局变化,他们只希望儿子能在身边成家立业,做个帮手,平平安安的便心满意足了。但是,小小年纪的叶挺却志存高远。他不想按父母的安排,看家守土,而希望到省城去学习新的知识,迎接新的时代。真是天遂人愿。1912年春节前,叶挺在广州读书的哥哥叶秩平回家乡过年。他带来了广东陆军小学要招生的新信息。抱着“强兵富国”的愿望,叶挺决心去广州报考广东陆军小学,他在哥哥的帮助下,终于说服了双亲,来到广州。报考陆军小学的过程并不顺利,因为名额是分配给各地的,而惠州早已报满。后来叶挺打听到阳江还有名额,即请求学校让他作为阳江考生报名,他报考军校的坚定决心感动了考官,终于破例让他报了名。考试倒是难不倒叶挺,在数十名考生中,叶挺以名列第三的好成绩被录取。在广州的黄埔岛,叶挺穿上军装,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文化知识学习,三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武昌的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学习。
再进广州 保卫孙中山 获得真爱
1919年,叶挺已完成了武昌陆军预备军校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学业。并投奔到孙中山的援闽粤军,以实现自己“强兵富国”的理想。1922年5月,孙中山回师广州,已担任孙中山警卫团第二营营长的叶挺随后也回到广州。这时广州的局势很紧张,陈炯明阴谋叛乱,果然6月16日叛军炮轰了总统府。叶挺指挥着他所属的4个连英勇抗击着比自己多得多的叛军,使孙中山和夫人幸免于难。后来叶挺也逃离险境,并去到永丰舰拜访孙中山和夫人。孙中山对叶挺保卫总统府的英勇表现给予褒奖,还勉励他继续联络革命同志,坚持反陈斗争。叶挺牢记孙中山的嘱托,找到住在昌兴街的大本营警卫二团团长李章达,与他一起做一些反对陈炯明的秘密工作。在昌兴街,与李章达对门居住的一位姑娘引起了叶挺的注意,她身材修长,眉清目秀,落落大方,是执信中学的高材生。两人认识后,共同的革命志向使他们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并于1926年在肇庆共结连理。
又进广州 担任北伐先锋
1926年4月底,叶挺奉命率独立团由肇庆出发,率先北伐。此前,叶挺受党的派遣,在肇庆组建我党独立领导的一支革命武装,这就是人们熟知的“叶挺独立团”。5月1日,队伍路过广州,时任中共广东区委军委负责人的周恩来亲自约见了叶挺,听他汇报独立团的基本情况。接着,叶挺在位于越华路司后街的叶家祠主持召开连以上党员干部会议,周恩来到会为叶挺这支革命军队作动员。他分析了广东、湖南、湖北各方面的情况,说明独立团担任北伐先遣队的任务,并提出了6点要求,包括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政治工作;注意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注意统一战线工作,很好与友军团结;作战要勇敢,要有牺牲精神;要起先锋作用、模范作用;要打胜仗。最后,周恩来以“饮马长江”、“武汉见面”结束他的临别赠言。带着党组织的重托和心中的理想,充当北伐先锋的叶挺告别新婚妻子李秀文以及自己两位妹妹,在广州群众的热烈欢送下,踏上了北伐的征途。叶挺独立团果然不负众望,一路披荆斩棘,屡打胜仗,为他所在的第四军获得“铁军”称号立下了汗马功劳。
急赴广州 领导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10日中午,当从香港开出的火车徐徐进入广州东站时,身穿风衣、头戴礼帽的叶挺匆匆走下火车。这是他第七次来到广州。这一次,他是根据党的指示,前来担任军事指挥,参与领导广州起义的。由于走漏风声,行动提前,叶挺回到广州时,离起义爆发只剩半天时间了。故他一到广州,就马上投入工作。他时而与省委书记张太雷等人研究起义作战计划,时而与起义部队部分领导骨干座谈,了解敌我兵力情况,为起义作最后部署。12月11日凌晨3时多,叶挺下达了起义的命令,一时间,起义的枪声打破了黑夜的寂静。叶挺亲自指挥部队向东消灭敌人在沙河、燕塘的步兵和炮兵。经过一夜激战,红旗飘扬在市公安局的上空。广州的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叶挺担任了工农红军总司令。此后,叶挺继续指挥部队保卫和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当发现敌人正调兵遣将,准备卷土重来时,叶挺大胆提出了起义部队撤离广州的正确主张。可惜他的远见卓识未能为大多数领导人所理解和接受,尤其遭到25岁的共产国际代表纽曼的激烈反对,由此痛失良机。广州起义最后在强大敌人的反扑下失败。叶挺也被迫撤离广州。历史证明叶挺是正确的。他与广州起义一样“虽败犹荣应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