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大事记
1940年
7 月
7日 中共中央发表《中共中央为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分析了抗战形势,指出投降的危险和抗战困难及抗战最后胜利的光明前途,声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立场和政策,要求国民党必须取消“反共”、“限共”、“溶共”、“防共”、“制共”政策,号召全国人民加紧团结,克服投降危险和抗战困难。
△周恩来,叶剑英致电何应钦,对韩德勤、冷欣所部及五二师屡次进袭包围新四军提出抗议。
16日 国民党在国共谈判中提出《中央提示案》,规定:取消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地区,代以陕北行政公署,归陕西省政府领导;取消冀察战区,将冀察两省及鲁省黄河以北并入第二战区,归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指挥;限制八路军、新四军防地;八路军、新四军须于奉命后1个月内全部开到冀察两省及鲁北、晋北地区;缩小八路军、新四军编制,取消所有支队及其他游击队。
8 月
12日 中共中央发出《中共中央关于国共谈判情况的通报》,通报谈判具体内容和双方态度,要求各地应在可能范围内作有利抗战局部发展的努力。
9 月
6日 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致电中原局、新四军、陈毅、李先念、彭雪枫,通报军令部已命令顾祝同扫荡江南江北新四军,指示应准备自卫行动,皖南尤须防备。
22日 叶挺、项英致电报告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并致周恩来:顾祝同增调部队,封锁包围皖南新四军,打击摧残地方党和群众组织,建议请恩来直向蒋介石、何应钦提出抗议。
25日 叶挺致电蒋介石,揭露五二师在皖南制造磨擦。
27日 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订军事同盟条约。三国同盟后,日美矛盾激化,英美改变对华政策,蒋介石认为国际形势对己反共有利,阴谋策划新的反共高潮。
10 月
月初 国民党顽固派放弃对南昌日军的防御,将三二集团军总部由江西临川调到皖南宁国,作围歼皖南新四军的准备。
4日 日军万余进犯皖南,新四军展开反“扫荡”,获重大胜利,9日克复泾县城。
8日 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致电叶挺等,指出蒋介石命令顾祝同、韩德勤扫荡大江南北新四军,军部应移到三支地区或苏南、皖北。
11日 项英致电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认为国民党增兵皖南,战备正从各方布置,军部北移困难,也不便移三支地区,仍以军部所在地作基点较有利。
12日 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致电叶挺等,指出蒋介石可能加入英美战线,整个南方有变为黑暗世界之可能。军部应迅速渡江,以皖东为根据地,绝对不要再迟延。皖南战斗部队,亦应一部北移,留一部坚持游击战争。
中旬 为统一指挥华中地区的新四军和八路军,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华中总指挥部成立,叶挺为总指挥,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陈毅为副总指挥(在叶挺尚未到达江北时,由陈毅代总指挥)。
19日 何应钦、白崇禧致八路军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新四军叶挺军长代电(即《皓电》),大肆诬蔑八路军、新四军,宣布将《中央提示案》正式抄达,限令八路军、新四军在电到1个月内全部开到黄河以北地区。
20日 顾祝同核定并下达了第三战区长官制订的关于堵击新四军的计划,命令抽调一四六师、七九师、四○师、六二师,并请调一九师至皖南,以加强围歼皖南新四军的兵力。
11 月
1日 毛泽东作出关于目前时局的指示,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指出国共间的严重斗争不可避免,蒋介石用武力驱逐新四军、八路军于黄河以北而严密封锁之,这一计划是下了决心的。必须有步骤有计划有秩序地冲破这一严重局面。
△中共中央书记处致电项英,指示叶挺必须过江指挥江北大部队;项英及皖南部队或整个移苏南,或整个留皖南,但留皖南须准备打内战,并蒙受政治上不利,因为蒋介石进剿新四军的计划是决定了的。要项英考虑答复。
△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致电刘少奇、叶挺、项英、陈毅等,指出蒋介石限令在华中与山东的新四军、八路军11月20日以前一律开至华北,并令汤恩伯、李品仙等准备发动进攻。指示应立即开始加紧军事政治各方面的准备,打破蒋介石的严重进攻。
△毛泽东、朱德、王稼祥电示叶挺、项英:要顾祝同划郎溪、广德、溧阳、溧水、金坛、宜兴六县为皖南新四军防地,并保证移防时沿途安全,可答应移苏南。
3日 毛泽东、朱德、王稼祥电告叶挺、项英,中央决定用缓和态度答复何、白《皓电》,以期延缓反共战争爆发时间,皖南方面决定让步北移。征求叶挺、项英意见。
上旬 叶挺等报告毛泽东并致周恩来:经过讨论(参加者叶、曾、饶、袁、周、傅等)一致同意毛泽东对时局意见及放弃皖南的决定。
6日 毛泽东致电周恩来,指示必须加强国内外联络以利制止投降分裂,挽救民族危机。
7日 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布《关于反对投降,挽救时局的指示》,指出时局危机极端严重,全党必须行动起来,反对投降分裂,挽救时局危机。
中旬 中共中央电示项英:目前全国形势处在投降严重危险的变动关头,蒋及重庆政府正在制造反共舆论,调兵遣将,准备更大规模的反共战争,应当采取自卫原则,准备在某方攻击时,坚决还击之。
9日 中共中央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名义电复何应钦、白崇禧(即《佳电》),驳斥了《皓电》的反共诬蔑,拒绝国民党要八路军、新四军全部撤到黄河以北的无理命令,同时表示为顾全抗战大局,同意将皖南新四军部队移到长江以北。
△李品仙电令一七六师逐步肃清江北新四军,准备以主力堵击皖南新四军渡江部队。
10日 毛泽东电示叶挺、项英:在与顾祝同谈判时,提出要顾电蒋停止汤恩伯、覃连芳两军东进,并质问顾一面苏北言和,皖南令我北移,一面派20万大军东进是何用意。
11日 项英致电报告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并周恩来、叶剑英,叶挺赴上饶与顾祝同谈判,拟提出皖南部队经苏南北渡、行期及发给应有的军需补给等条件。
13日 叶挺、项英、袁国平、周子昆、饶漱石致电中共中央并刘少奇、陈毅,报告关于皖南形势与行动方针的认识。
14日 国民政府军令部拟定《剿灭黄河以南匪军作战计划》呈蒋介石,蒋介石12月7日批示:“此部署与计划可照办,但时期当略展缓,……”
15日 毛泽东作出《关于发动大规模反投降反内战运动,对付蒋介石的反共高潮的指示》,阐明了共产党在当时形势下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决定对皖南取让步政策,华中取自卫政策,并在全国发动大规模反投降反内战运动。
18日 项英致电毛泽东、朱德并周恩来、叶剑英、刘少奇,报告叶挺与顾祝同谈判情况。认为顾祝同的态度是以局部解决的方式逼新四军北移,国民党的企图是北守南逼中打,请示中央对此的具体方针和指示,是速移还是有拖一下的必要。
21日 中共中央致电叶挺、项英,指示可以拖1个月至2个月(要开拔费,要停止江北进攻),但须认真准备北移,我们决心以皖南的让步换得对中间派的政治影响。
22日 叶挺、项英致电报告中共中央并毛泽东、朱德:新四军皖南部队短期内无法开动,如途中发生战斗,十分不利,反不如暂留皖南,胜利把握较多。
24日 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致电叶挺、项英,指示必须准备于12月底全部开动完毕。
△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致电叶挺、项英,指示立即开始分批北移。
27日 叶挺、项英致电报告毛泽东、朱德:拟大批工作人员及部分资材走苏南,部队由皖南直接渡江。
28日 叶挺、项英致电报告毛泽东、朱德、王稼祥:须在12月底才能完毕开动,部队集结后视情全部走苏南或一部就地北渡。
29日 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致电叶挺、项英:同意27日所报部署,新四军直接移皖东分批渡江。一部分资材经苏南。
△叶挺、项英致电报告毛泽东、朱德:顾祝同已下北移命令,路线为经苏南转苏北,我们目前准备公开走苏南,兵力留后集结,大部密渡皖南,一切完毕仍在年底。
30日 毛泽东、朱德致电叶挺、项英:你们29日的部署很对。现在开始分批移动,12月底移完不算太迟。
12 月
1日 中共中央指示周恩来,叶剑英:为击破国民党反共进攻,应提出“皖南部队北开,但须延缓开动时间,解决补充条件,保证道路安全”等十二项条件与之谈判。
月初 皖南新四军北移先遣队1700余人携重要资材1300多担,分三批移往苏南北渡。
3日 何应钦提出“解决”江南新四军方案,规定不准江南新四军由镇江北渡,只准由江南原地北渡,并要军令部“照上意速签呈委座核示”。
4日 国民政府军令部长徐永昌遵何应钦旨意,提出“关于规定江南新四军北移路线及解决江南新四军致蒋介石签呈”,蒋介石批示:“照办”。
△李品仙致电四八军转蒋介石关于新四军长江南北两岸联络线及其登陆地点的电令,命令四八军注意防堵,阻止新四军渡江。
8日 何应钦、白崇禧致电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代电(即《齐电》),坚持强令八路军、新四军开赴黄河以北,进一步作反共舆论动员。
9日 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抄送军令部的情报称,日军已拟定进袭新四军计划,即压迫驻京沪杭地区新四军向皖南退却,设法使其与中央部队火并;对长江北岸皖豫边境新四军进行扫荡。
△蒋介石发出“展期限新四军北移手令”,限江南新四军1940年12月31日开到长江以北地区,1941年1月30日以前开到黄河以北地区。
10日 徐永昌致蒋介石签呈,建议为使各部队按预定计划准备,拟立即以命令下达“剿灭黄河以南匪军作战计划”,并下令第三战区妥为准备,届时彻底扫荡江南新四军。
△蒋介石以特急密电命令顾祝同“按前定计划妥为部署”,如至限期江南新四军仍不遵命就地北渡, 应立即将其解决。
11日 上官云相致电皖南行署,要其待新四军开毕再行肃清工作。
12日 叶挺、项英、周子昆致电报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顾祝同已令一四四师 、新七师、五二师、一○八师、四○师向皖南新四军靠近或集结待命,作好进攻准备,声言如新四军故意不动, 即予彻底解决。
13日 项英致电报告毛泽东、朱德、王稼祥 :因国民党泄露皖南新四军北移消息,日、顽均沿江增兵封锁,苏南情况更加紧张,目前难求迅速北渡,应再延一时。
14日 中共中央致电叶挺、 项英:中央正与蒋交涉推迟限期1个月,但皖南新四军仍须于本月内尽可能移毕。叶、项均以随主力去皖东为适宜,项随军渡江后经华北来延安。
△刘少奇、陈毅致电项英并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因国民党散布新四军北移消息,引起日军在苏南增兵封锁,在靠近三支地区(铜、繁地区)增兵各据点。江北桂军亦沿江筑堡,皖南部队只能一部移江北,大部经苏南。
18日 中共中央指示南方局、东南局,分别向国民党提出制止对新四军的进攻,撤退皖南、苏南对新四军的包围。
21日 叶挺、项英致电报告毛泽东、朱德、王稼祥:顾祝同要皖南新四军改道由铜、繁北渡。江北桂军大举向无为进攻,占领沿江口岸堵截。建议应向何、白提出抗议。
△刘少奇、陈毅致电叶挺、项英并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建议皖南新四军从速直接渡江与四、五支队会合。
23日 项英致电报告中共中央:新四军原计划分两批从芜湖、铜、繁北渡,后因部分船只被抢,日军加强封锁,桂军增兵庐、无,向新四军江北部队进攻,皖南部队大批渡江已不可能,现改分小批北渡。
25日 毛泽东、朱德致电周恩来、叶剑英:速向蒋介石交涉,皖南新四军须有2个月时间分批从苏南和铜、繁两路北移;国民党皖南、皖北部队不得包围、袭击新四军,不得阻碍交通;巢、无、和、含四县, 由张云逸接防,以掩护渡江。
△刘少奇、陈毅致电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国民党宣传新四军江南部队北移,日军已增兵封锁扫荡;李品仙又增调三个师,控制长江北岸渡口,建议向国民党提出严重抗议,要其令李品仙撤兵让路。
下旬 项英致电中共中央,皖南部队早已整装待发,但由于日军封锁,桂军堵截,由铜、繁北渡危险,请示中央如何行动。
下旬 顾祝同派战区参谋处长岳星明在徽州召开秘密军事会议,研究围歼新四军的指挥官人选及兵力编组。决定除原第二游击区所部和二五军外,增加二三集团军的五○军和七九师,由上官云相统一指挥,不另设机构。
26日 中共中央致电批评项英、周子昆、袁国平在困难面前迟疑犹豫,屡次请示方针,指示必须自己想办法有决心冲破最黑暗最不利的环境,达到北移之目的。
27日 四○师从苏南宜兴、溧阳开始向旌德、泾县方向移动。
28日 新四军军部召开会议,讨论北移有关事项。
29日 上官云相主持在宁国万福村制订围歼皖南新四军计划,确定了具体方针和部署。
30日 刘少奇、陈毅致电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建议江南部队仍以速移苏南,再设法分批北移较为安全。
△毛泽东、朱德致电叶挺、项英:同意恩来意见,分批走苏南为好。
31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粉碎蒋介石进攻的战略部署的指示,指出:蒋介石进攻华中、山东的决心已下,汤恩伯、李仙洲、李品仙正在东进,应实行自卫战斗,打破这一进攻,争取时局好转,新四军江南部队应迅即北移。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