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的七天七夜
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在茂林地区,人们忘不了那血与火的七天七夜。正当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加紧策划围歼皖南新四军的阴谋活动,制定了“剿灭计划”。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于1940年12月在徽州召开秘密军事会议,决定增调部队,由三十二军团司令上官云相统一指挥。上官云相在宁国县万福村制定了“进剿计划”,调到皖南的有五二师、一○八师、七九师、一四四师、六二师、四○师和新七师等7个师、共8万余人,构成对新四军的严密包围。
中国共产党为维护民族团结抗战大局,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独立自主的方针,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要求全党保持高度警惕,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做好一切应变准备。1940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反对投降、挽救时局的指示》。11月9日,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的名义,发出致何应钦、白崇禧的《隹电》,驳斥他们造谣诬蔑,揭露亲日派挑动内战的险恶用心;历陈八路军、新四军团结抗战、御敌保国,收复失地的事实;拒绝其要八路军、新四军全部开到黄河以北的无理命令。同时表示为顾全抗战大局,可以将皖南新四军移到长江以北。中共中央对皖南新四军的安危尤为关注,多次指示其必须在12月底以前全部北移,要提高警惕,做好自卫准备。
新四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顾全大局分批转移。1940年12月,组织先遣队1700余人转移到苏南北渡。1941年1月6日,新四军9000余人转移,途经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顽固派预先部署的部队包围和袭击,新四军被迫自卫,奋勇突围,终因众寡悬殊,仅有2000余人突出重围,其余壮烈牺牲或被俘。以下是皖南事变中的主要活动情况:
1941年1月4日,《抗敌报》发表《临别之言》社论和叶挺、项英、袁国平、周子昆《告皖南同胞书》。当夜,新四军分成三路纵队从云岭出发。5日,部队冒着风雨在章家渡涉水过青弋江;下午,一纵队按计划抵达大康王,二纵队抵达凤村、茂林,三纵队到了小河口、铜山一带,二纵和三纵的警戒部队遭到顽军的四○师的袭击。6日下午,军部在潘村召开会议,决定按原计划行动,一纵由大康王出裘岭,二纵由濂坑出丕岭,三纵由铜山向东出高岭,约于次日中午到丕岭东南面的星潭村会合。7日拂晓,新四军三路纵队都遭到敌人袭击。二纵队由茂林向南入濂坑到达丕岭,顽军四○师向我侦察部队开火,这就是反动派打响反共人民的第一枪,也是皖南事变血战七天七夜的开始。二纵经过激战攻下海拔800余米高的丕岭头,向星潭方向挺进,顽军利用沿途山高路窄的地形,预先部署火力节节顽抗,与此同时,一纵队在大康王翻过裘岭时遭顽军五二师袭击,双方发生激战。三纵队在铜山麻岭与顽军七九师交火,继续向东推进。由于三路纵队都遭到顽军阻击,原定当日中午在星潭会合的计划受挫。7日下午,新四军军部在距离星潭不远的百户坑召开会议,决定后撤改向太平方向突围。当天晚上,上官云相下达总攻命令,敌五二师、四○师、七九师、一四四师向新四军各路纵队发动夹击。8日,敌一四四师由茂林向南推进,包围圈进一步缩紧,新四军二纵和军部被堵在濂坑一带。晚上,新四军军部在里潭仓召开会议,决定由二纵和军直部队向茂林方向突围,9日凌晨打到高坦遭敌一四四师堵击,又受包围。此时,项英、袁国平率小部武装绕小路试图突围未成。晚上,叶挺决定指挥部队翻过东流山,进入仅有百余户的山村——石井坑。军部设在大园里的一座民房中,指挥部队继续战斗。一纵队在榔桥榜山一带与敌五二师激战,一部分向东突围进入旌德、宁国边缘山区,一部分向西撤退与军部汇合,三纵队打到高岭,奉命向军部靠拢。10日,新四军各部队先后到达石井坑,共5000余人。项英、袁国平等陆续归队。11日,新四军继续坚守石井坑,在西边的东流山和东北的高山阵地上,与顽军展开极其激烈的战斗,打退敌人多次进攻。12日,中共中央决定新四军由叶挺、饶漱石负责领导。项英随军北上,这天晚上,石井坑周围阵地相继失守,尤其是东流山上的三处制高点经过反复争夺战,新四军几次派部队增援,伤亡惨重,最后弹尽粮绝,阵地被敌人占领。此时,石井坑已暴露在敌人火力之下,新四军军部转到大园村后山树林开会。叶挺决定分散突围,军部向石井坑东北的大康王方向突围,其余人员分两路向冬青树、茂林方向突围。13日,新四军军部向石井坑东北翻一座大山,又被顽军包围,叶挺与饶漱石商量同顽军谈判,派参谋二人往五二师师部联系,袁国平在战斗中负伤牺牲。14日,叶挺军长下山谈判,先到顽军一○八师师部,次日转到五二师师部,被押在大康王村的一座“大夫第”中,然后被押到宁国县万福村上官云相的总部。
从1月7日到叶挺14日下山谈判被扣,七天七夜地战斗基本结束。新四军指战员经过生死搏斗,7000余人壮烈牺牲或被俘,他们是民族的精英,革命的中坚,却遭到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杀害,其中包括著名的人民音乐家任光夫妇。突出重围的2000多人,基本上都是小股零散冲出去的。其中人数较多的一支,是傅秋涛率领的一纵队中的一部分,他们由榔桥向东经过涌溪坑一带进入宁国县境内,几经失散又在途中会合,大约有一百多人转移到苏南根据地。突出重围的新四军指战员,在途中不仅要同顽军战斗,还经受风雨、饥饿的折磨,吃野菜、喝溪水同敌人周旋;得到当地人民的掩护才逃出魔掌。如民运部部长夏征农,就是茂林陆绍泉、吴葆萼等人设法护送出去的。副军长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在濂坑隐藏一个多月,到了3月中旬,被叛徒刘厚总(原军部副官)杀害在蜜蜂洞中。在战斗中受伤被俘近七百名新四军指战员,同样表现了革命者的崇高气节,经受敌人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坚贞不屈,毫不动摇。在上饶集中营中建秘密党支部,同敌人进行尖锐复杂的斗争。被俘人员组织过三次暴动,其中茅家岭和赤石两次暴动成功,有百余人逃出敌人的魔掌,小批零星越狱的也有上百人。
皖南事变以后,1941年1月17日,在蒋介石的指使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解散新四军的反动命令,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其番号,叶挺革职交军法审判,通辑项英。1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皖南事变的指示》;中共中央发言人发表谈话,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围歼皖南新四军,摧残抗日力量的罪行,痛斥其1月17日的反动命令。呼吁全国一切爱国军民同胞,反对一切破坏抗战、破坏团结的阴谋,坚持抗战到底。同日,《新华日报》发表周恩来的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致哀!”和“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1月20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1月25日,新四军新的军部在苏北盐城宣告成立。这支人民军队,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