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图书馆 V2.0 账号 密码 网站简介 站点导航 联系我们
本馆介绍 服务指南 书目检索 数字资源 安徽文献 文献征集 读者园地 省图学会 新安讲堂 共享工程 下载园地
下级栏目
 
文化概况
文化学说
文学流派
宗教文化
艺术文化
方言概述
民风民俗
文化名人
文化名城
风景名胜
文物资源
传统工艺
地方特产
饮食文化
徽州文化
徽派建筑
文化事业繁荣兴旺

 位置:首页 >> 专题文献 >> 安徽文化概览

省 情 概 况

    地理位置
  安徽省简称“皖”,位于中国华东地区西北部,东经114°43'-119°38',北纬29°25'—34°39',是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长江三角洲的腹地。东邻江苏、浙江,北接山东,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西有湖北、河南,南有江西,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发展战略的桥头堡,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
    行政区划
    安徽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
    1912年安徽分芜湖、安庆、淮泗3道,领60县,省府驻安庆;1928年废道;1932年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62县;1949年4月21日后,设皖北行署;同年5月设皖南行署;1952年皖南皖北两行署合并,成立安徽省,辖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黄山、安庆、淮南、淮北、蚌埠9个地级市,阜阳、宿县、滁县、六安、宣城、巢湖、池州7个地区,63个县和9个县级市,33个市辖区。省会设在合肥市。
    现设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巢湖、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17个省辖市,5个县级市,56个县。
    人口民族
    总人口6500多万人。
    据2001年人口普查统计,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5948.4万人,占99.37%。
    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7.6万人,占0.63%。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362.8万人,增长了6.49%;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5.17万人,增长了15.94%,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05个百分点。
    面积
    全省南北长约570公里,东西宽约45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45%。
    地形地貌
    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
(1)淮北平原。(2)江淮丘陵。(3)皖西大别山区。(4)沿江平原。(5)皖南山区。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长江流经安徽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在境内全长430公里,新安江为钱塘江正源,境内干流长240公里。长江水系湖泊众多,较大的有巢湖、龙感湖、南漪湖。其中巢湖面积800平方公里,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气侯
    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
    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全省耕地面积411万公顷,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2)水资源。全省水资源总量约718亿立方米。全省重要的水利工程为淠史杭灌溉工程,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
    (3)动植物资源。全省林业用地4.18万平方公里,占12%,全省植物种类丰富,共有木本植物300余种,草本植物约2100余种,动物约5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4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
    (4)矿产资源。安徽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种类较全,储量丰富。全省已发现有用矿种13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有67种。其中煤、铁、铜、硫、明矾石为五大优势矿产。
     
 
 
     

网站地图 公共图书馆导航 返回首页 病毒预警 馆长信箱
Copyright ? 2003. Design By NLC-digita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5.0及以上版本,800x600,16位色以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