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下级栏目 | |
|
|
|
|
|
宣纸
宣纸和徽纸,产地相近,所用原料不同。宣纸所用的原料是青檀皮,徽纸用的是楮皮。宣纸和徽纸在唐代虽同为朝廷贡品,但宣纸品种和名气不如当时的徽纸。徽纸名品众多,其纸质诚如梅尧臣所说:滑如春冰密如茧。特别到了南唐李后主建澄心堂专储存澄心堂纸,其名声大振。后来徽纸衰落,到了明清时代,宣纸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徽纸的造纸技术,并有所创新,所造之纸细薄、洁白、均匀、坚密、耐久、润墨,而且品种繁多。有的历经数百年,仍不腐、不蛀,笔墨气韵犹新。故有“纸寿千年”之誉。产品一直畅销国内外。 徽墨
徽墨始于唐末。但其发展历三个时期。墨工奚超、奚廷珪父子从易水来徽州定居歙县,以松烟墨为主,深得南唐李后主喜爱,命奚超父子世代为墨官,并赐“国姓”,因此,世有“黄金易得,李墨难获”之誉。唐末宋元制墨名家,大多是徽墨高手。明代是徽墨繁荣昌盛期,大师有休宁派的邵格之,歙县派的程君房、方于鲁、罗小华。程君房以漆烟墨、罗小华以桐油墨著称于世。故有“一丸佳制有余声,歙墨从来举世尊”的赞语。清代,是徽墨鼎盛时期,以曹素功、胡开文为首“四大家”,后三家衰落,胡开文居上。徽墨于民国4年(1915年)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金奖。
歙砚
歙砚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歙县本不出砚石,其石来源于徽州婺源县龙尾山。将此山所采之石运至歙县徽城镇精制,故称歙砚又称龙尾砚。由于县官到处宣扬,使歙砚闻名于世。南唐元宗时,歙守推荐制砚名工李少徽担任歙州砚务官,在徽州城设署建场。从此歙砚进入黄金时代,明、清时达到极盛,出现许多著名砚工。蔡襄诗云:“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 歙砚金贵除具备优点外,还因开采寻找难,才成稀世之宝。 宣笔
唐宋之际,宣州是全国制笔中心,所制之笔统称宣笔。白居易说,江南老兔吃竹饮泉长紫毫,宣州人采之为笔,“千万毫中拣一毫”,所以“尔知紫毫不易致”,“紫毫之价如金贵”。宣州笔毫来源远不止于本地,“陈、亳、宿数州客所贩”。宣州笔工技艺闻名天下,自唐代诸葛一姓世传其业,保持了唐宋两代,有“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之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