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首页 >>特色馆藏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各 地 举 措

    

安徽解放公共服务

    7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在地方,向社会同购买公共服务,不仅是安徽,全国很多地方在多个方面已经试行。记者采访发现,当前,由于国家正式提出时间不长,各地推进需要时间,地方试点项目有限,加之公共服务市场发育困难,市场主体没有完全形成,向社会购买服务只能停留在有限层面。
    购买“套餐”出炉
    日前,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发布《加快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激发市场活力》建议稿,从“政府配餐式”到“百姓点餐式”,提出部分公共服务领域,向市场需求倾斜。建议稿要求,各级政府应尽快制定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其中,养老、社会救助、疾病防治、法律援助、市容绿化以及环保卫生等领域,有望成为本轮开放的“试验田”。建议稿要求,降低社会组织注册门槛,通过提供资金支持或减免税收等方式鼓励其发展;同时引入多元主体,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竞争性公共服务生产领域,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今年2月,民政部公布2013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名单,铜陵心理卫生协会社区居民心理健康咨询服务试点项目位列其中。
    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2013年共安排470个项目,其中安徽省共有7个项目入选。2012年,铜陵在“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项目上试点为期一年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由市心理卫生协会针对6个试点社区居民特别是重点人群每季度开展一次心理讲座等一系列活动,一年以来,因项目效果较好,铜陵获得肯定,而这也是中央财政从2012年起资助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开展以来,铜陵首次获此支持。
    相较于铜陵,省城合肥则走在前面。8月12日,合肥市第13次常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会服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了4个暂行办法,具体就社会服务的主体、平台、队伍和政府购买服务的制度建设做出专门规定,其中,政府购买服务过程中,将把特殊群体服务作为投入重点,从群众急需的社区服务入手,兼顾基本公共服务。
    在全省层面,近日出台的《安徽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的通知》,在教育、就业、社保、住房保障、医疗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目标,进一步促进安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虽未明确具体向社会购买服务项目,但在上述几大方面,均要求结合实际,开展面向社会购买服务。
    待完善的命题
    一直以来,公共服务均等化跟不上社会需求为多方诟病,各级政府为此也想出了很多应对策略,但因公共服务的“公”属性,突破只能在有限层面。
    从理论上说,公共服务市场主体比公共部门具有更强的成本意识、更严格的管理和更灵活的反应能力,也就更能够促进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并降低成本,但现实情况更为复杂。
    8月13日,据合肥市园林局统计,因旱情严重,全市林木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2亿元。合肥市区多条绿化带上都打出了“每天一盆水、救活一棵树”的横幅,号召市民全体动员浇水保绿化。
    “按过去招标文件标准,2万平方米绿化配1吨水车或配1马力水泵,即5吨的水车能管10万平方米绿化,合肥现有100余辆水车,平均按5吨算,可管1000万平方米绿化,实际合肥绿化面积远远超出这个数。”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公园管理处副处长余明在接受《江淮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即便每天浇水7000多吨,也跟不上树木自身需求和高温蒸发。
    绿化是合肥较早面向社会购买的服务之一,由市场化公司竞标承担。显然,面对突发事件,既定的购买服务还是跟不上变化的需求,而在极端天气可能日益频繁的境况下,大旱暴露出政府需要为不可预测因素建立预警机制,以此完善公共服务市场化可能遇到的种种难题。
    此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刘志迎认为,衡量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改革成功与否,要看是否提高了效率,增强了社会活力,满足了社会需求,更要看政府是否因此“瘦身”,如果政府购买了服务,还维持庞大机构,那将毫无意义。

(《中国经济时报》 2013-09-06)    

购买公共服务搭建政府与百姓的连心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
    会议指出,创新方式,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是惠及人民群众、深化社会领域改革和加强服务业发展、引导有效需求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事、政社分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要放开市场准入,释放改革红利,凡社会能办好的,尽可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加快形成改善公共服务的合力,有效解决一些领域公共服务产品短缺、质量和效率不高等问题,使群众得到更多便利和实惠。
    四川省政府网站公布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将创新基本公共服务模式。此前,成都市已试水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市民表示幸福指数因此而更高。
    在成都市武城大街娇子苑采访时,小区居民张阿姨说起现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后的感受就直乐呵:“现在我们定期在小区门口就可以看到坝坝电影了,这些让我们想起了以前的岁月,也加强了邻里的关系,生活更加美好了。”
    通过公开发布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搭建起公共需求和社会组织间的平台,既培育了社会组织的发展,也通过社会组织提供的精细、专业、多层次的服务,让市民不断增长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是推动社会建设的具体行动。
    四川省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格局下,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责,转变街道(乡镇)职能,增强社区公共服务及自治功能,并在公共卫生、公共就业、社会保障、法律、公共文化、养老等服务领域,加强推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即将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服务到家庭,让发展的成果人人共享,提升了社区群众的幸福感。
    社区群众有了私人医生
    “我们的社区医生经常会上门来给我们老年人量血压、测血糖,随时关注着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且还给我们发了一张卡,上面有他们的联系方式,有啥子健康方面的问题随时都可以向他们咨询,就像我们的私人医生一样。”家住成都水碾河路南的李婆婆讲到。
    从2011年起,成都市锦江区就在该市首次公开发布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的方式,也吸引了众多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特别是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购买上,一些社区医疗机构以高效率的服务、高超的医疗技术等成功参与了一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购买。
    一家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表示,中心为了更好地服务辖区居民,购买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如果不能有足够的患者就医,就会让这些设备出现闲置情况。一方面是老百姓看病难,一方面是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被冷落,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就成为了解决这些难题的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在成功中标后,中心马上加强了各项工作的开展,除了为辖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外,还主动与一些慢性病患者联系,随时上门对一些老年人进行体检等,让他们觉得健康有保障。
    公共服务最大程度惠民
    “我们正在编排以中国梦和走群众路线等为主题的宣传节目,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就会到各个社区去巡回演出。”
    作为一家民营社区文化发展中心的负责人,张桐组织了十多个人每天晚饭后就聚在一起编排节目。他们演出的都是大家的身边事,让大家不觉得是在看戏,而感觉自己也在里面和演员一起演出,取得的教育意义更大,也收获最大。
    正如在成都锦江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会上,一家社区文化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就表示,社会组织排演一台文艺节目,不仅耗时长,花费大,还不一定符合老百姓的口味。现在有了政府对社会组织服务的购买后,人员也可以固定下来认真钻研业务,一些节目老百姓还可以自己点,对社会文化发展也将会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政府将大力购买社会化服务
    “为了提高购买公共服务资金的使用效率,我们政府将加大项目运行中的监督、管理,组织专家、服务对象等组成相应的评估小组,对购买服务的机构进行考评,如果大家不认可的话,该对象不仅会被‘炒鱿鱼’,而且也会取消其以后在区域承接公共服务项目的资格。”相关政府工作人员表示。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成为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水平的重要途径。小到社区老人照护、绿化养护,大到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事项,都可以成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内容。
    根据四川省的要求,该省各级政府和各级部门加大对群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服务民生改善工作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委托群团组织承接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制,积极扶持群团组织开展社会    化服务。成都市等也出台了相应的文件,形成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制度框架,今年将在准公共物品领域基本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机制,使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和质量有较大提升。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发挥的是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能力,政府在从大包大揽的“全能型”向分工精细的“服务型”转型。随着试点和探索的增多,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关专家表示,目前,仍有部分采购单位不了解政府购买服务的政策要求和优势,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宣传,同时,采购单位也应主动去了解和学习,转变观念,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研究对策、改进方式,打开公共服务采购的新局面。推动社会组织发展,政府就应该放权,不要什么都大包大揽,包打天下,把政府不应该干,也干不好的公共服务项目向社会购买。这样,社会组织才会迎来发展的春天。
(《西南商报》 2013-08-14)    

       
 
 

备案序号:皖ICP备05001554号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安徽华博胜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