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图书馆 V2.0 账号 密码 网站简介 站点导航 联系我们
本馆介绍 服务指南 书目检索 数字资源 安徽文献 文献征集 读者园地 省图学会 新安讲堂 共享工程 下载园地
下级栏目
 
徽派建筑
徽州古民居
宏村
西递
徽州古祠堂
徽州古牌坊
徽州古园林、古书院

 位置:首页 >> 专题文献 >> 安徽文化概览

 
徽 派 建 筑
 
     
 
徽州古园林古书院
 
     
    徽州古园林
    徽州古园林是我国江南园林的一个派生体系。在文化内涵上主要表现在以“天人合一”为主导思想,以徽州文化内涵为基本内容,以徽州地理山水为背景。徽州山水迤逦,丘陵起伏,地少形狭,山高水长,这样的地理状况制约着徽州园林的范围、格局、体式。因此,依山采形,傍水取势,顺其自然就成了其一大特色。还以徽州动植物和本土建材为建园素材,虽然有少量外来饰物作点缀,但绝大部分基本上都是以徽州本土的动植物为素材进行装点的,尤其是以徽州的梅、竹、松、石为基本素材建园,使园内构建与园外大环境达到和谐与统一。
    徽州古园林多种多样,各式各样的园林把徽州这块古老的土地装点成一座大园林。使得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在城如在野”,“山水引入家”。它之所以量大势宏,极尽精雕细刻,曲径通幽之妙,其一是徽州山水美,为它师法自然提供了可能;其二是徽州文化底蕴厚,为徽州园林的构建提供了奇思妙想;其三、徽商经济势力强大,为徽州园林的构建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持。这样,就让我们今天还能享有如此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徽州古书院
    徽州自古学习成风,出过很多学术名家、大家,也留下了众多的书院,著名的如“南湖书院”、“紫阳书院”、“竹山书院”。
    南湖书院:坐落在黟县宏村南湖北畔,又名以文家塾,建于清代嘉庆十九年,民国时期改为南湖小学。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和祗园六部分组成,另有庭院、操场,占地达1公顷。
    南湖书院外临一湖碧水,庭院内置花园假山,操场上有株百年龙柏。书院原有金色匾额“以文家塾”四字,为清朝翰林院侍讲、著名书法家梁同书93岁时所书。西侧有一卷棚式屋顶的望湖楼,上悬匾额“湖光山色”四字,系清代歙人、时任黟邑知县尹服题,今仍完好。登楼极目四野,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曾任民国国务总理的汪大燮就启蒙于此。
    紫阳书院:位于歙县县城屏山南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邑人曹文埴倡仪复建。有建筑物近1800平方米,一直延用至清末。现基本保留着原先格局,存有朱子殿、道志舍、德据舍、依仁舍、游艺舍、文公井。在朱子殿内,存有清康熙帝御书的“学达信天”匾和乾隆帝御书的“百世经师”匾及乾隆五十五年程瑶田书写的“古紫阳书院规条”石刻。东南甬道上由曹文埴题额的“古紫阳书院”石门坊,仍保存完好。
    竹山书院:位于歙县雄村。清乾隆年间曹翰屏建,建筑面积1130平方米。门外有空场,场边为桃花坝,坝下即渐江。主体厅堂进门是前廊,隔天井为三开间后堂。右廊有一侧门,通向内院。这里既有教室也有先生的书斋、住宿和活动用房。中间辟有小院、花圃。廊道尽头,有庭园,名“清旷轩”,系一小型古典园林。当时曹氏族约:“子弟中举者可在庭中植桂一株”,故又名桂花厅。现存有乾隆时诗人曹学诗的“清旷赋”屏,书法家郑莱的“所得乃清旷”小篆匾额,及摹刻颜书“山中天”石刻。园东北隅为文昌阁,筑于高台之上,平面呈八角形,俗称“八角亭”。阁楼攒尖顶,葫芦形锡顶银光熠熠。八条垂脊末端翘起,角下悬金雀铃。南面楼檐下悬“贯日凌云”四字金匾。楼内藻井、梁坊彩绘灿然。原先供有文昌菩萨。
     
   
     
网站地图 公共图书馆导航 返回首页 病毒预警 馆长信箱
Copyright ? 2003. Design By NLC-digita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5.0及以上版本,800x600,16位色以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