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约 进 程
《京都议定书》为全球可持续发展铺路
2005年2月16日,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可以说,既是人类反省自身活动对环境造成破坏的 结果,也是人类用于修正自我的开始。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所说,气候异常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采取行动来应对。《京都议定书》为实现全球范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真正全球性的框架。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
《京都议定书》需要在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以上的至少55个国家得到批准,才能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中国于1998年5月签署并于2002年8月核准了该议定书。欧盟及其成员国于2002年5月31日正式批准了《京都议定书》。2004年11月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使其正式成为俄罗斯的法律文本。目前全球已有14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该议定书,其中包括30个工业化国家。
美国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3%至4%,而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全球排放量的25%以上,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曾于1998年签署《京都议定书》。但2001年3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美国舆论认为,美国拒不参加《京都议定书》将会影响该条约的效果和全球一致遏制气候变暖的努力进程。世界权威碳交易咨询公司“点碳公司”总裁克里斯蒂安·坦根说,《京都议定书》限定的第一阶段结束后,也就是2012年后,世界可能面临真正的危机。如果美国到时还不加入,许多发展中国家也不会签署议定书。(新华网 2005年3月18日)
巴厘路线图简介
作为2007年联合国气候大会最重要的决议,“巴厘路线图”(Bali Roadmap)确定了世界各国今后加强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具体领域。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公约》,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在1997年的《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公约》实施取得重大突破,缔约方在日本京都通过了《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对减排温室气体的种类、主要发达国家的减排时间表和额度等作出了具体规定。此次出台的“巴厘岛路线图”,将为进一步落实《公约》指明方向。
“巴厘路线图”共有13项内容和1个附录。参加本次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司长苏伟概括其亮点如下:
首先,强调了国际合作。“巴厘岛路线图”在第一项的第一款指出,依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原则,特别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考虑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其他相关因素,与会各方同意长期合作共同行动,行动包括一个关于减排温室气体的全球长期目标,以实现《公约》的最终目标。
其次,把美国纳入进来。由于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美国如何履行发达国家应尽义务一直存在疑问。“巴厘路线图”明确规定,《公约》的所有发达国家缔约方都要履行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温室气体减排责任,美国也不例外。
第三,除减缓气候变化问题外,还强调了另外三个在以前国际谈判中曾不同程度受到忽视的问题:适应气候变化问题、技术开发和转让问题以及资金问题。这三个问题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极为关心的问题。
第四,为下一步落实《公约》设定了时间表。“巴厘路线图”要求有关的特别工作组在2009年完成工作,并向《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递交工作报告,这与《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完成谈判时间一致,实现了“双轨”并进。(百度百科)
《哥本哈根协议》要求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度内
丹麦哥本哈根当地时间12月19日下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哥本哈根协议》具体内容为:
气温升幅限制
全球气温升幅应限制在摄氏2度以内。
法律约束力
文本无明确列明,但附件中建议应在明年底前就协议内容达成具法律约束力的条约。
对《京都议定书》存续问题无明确表示。
全球减排目标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应尽快封顶,但无定下年限。
各国在2010年2月1日前,向联合国提出2020年减排目标。未提及2050年减排目标。
减排监察
所有新兴经济体必须自我监察减排进度,并每两年向联合国汇报。国际人员可以视察,前提是不损害国家主权。
资金
发达国家将在2020年起,向发展中国家及小岛国等提供1,000亿美元援助。未提及资金来源及使用方向。
未来3年内发达国将提供300亿美元,当中欧盟、日本及美国将联合出资252亿美元。(中国新闻网 2009年12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