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首页 >>特色馆藏 >>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  

看 点 亮 点

抗战阅兵十大亮点:看看你知道几个

    9月3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举行。阅兵过程让人印象深刻,许多瞬间都被定格下来,必将成为经典载入史册。新浪新闻帮你回顾、盘点本次阅兵的十大亮点。
    首次针对重大纪念日举行阅兵
    此次阅兵是我国在国庆之外,首次针对重大纪念日举行的阅兵式。为此,空中梯队在参阅战机队形编排和表现形式上下足功夫,加入抗战元素和时代特色,新颖大气,更为壮观。据悉,首先出场的空中护旗方队采取纪念字样编队飞行,突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表达人民军队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不懈奋斗的信念决心。
    领导人检阅车首次悬挂国徽
    在发表完讲话之后,习近平乘坐悬挂国徽车牌的车,驶过金水桥开始检阅部队。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新中国成立66年来,国家领导人乘坐的阅兵车首次悬挂国徽。
    1984年邓小平的检阅车用的是“84式”号牌A01-3430;1999年江泽民的检阅车用的是甲A·02156,为“97式”号牌;2009年胡锦涛的则象征当年年份的京V·02009。据悉,此次使用的红旗检阅车的型号与2009年国庆大阅兵时使用的型号一致,均为CA7600J型。
    三军仪仗方队女兵首现阅兵场
    此次阅兵式上,三军仪仗队方队采取男女混编组队形式出现在了阅兵场上,这在中国阅兵历史上是第一次。
    三军仪仗队方队在11个徒步方队中首个出场,女仪仗队员首次亮相阅兵场。女兵平均身高1.78米,身着海陆空三军礼服,每列17人的队形,走在三军仪仗队方队最后3排。
    此外,在联合军乐团中,首次出现女性副指挥和女乐手,还有女飞行员驾战机飞越天安门。
    合唱团队员首次参加阅兵
    为烘托纪念活动气氛,解放军联合军乐团、合唱团担负纪念活动现场的奏唱任务,主要由解放军军乐团和从全军部队抽调的军乐骨干,以及从全军7所军事院校学员抽调约2400多人组成,一起奏唱《抗日军政大学校歌》、《保卫黄河》、《在太行山上》和《人民军队忠于党》等近30首反映抗战时期的经典歌曲和富有时代特征的乐曲,营造现场的历史文化氛围和庄严的仪式感。值得一提的是,合唱团队员都是首次参加阅兵。
    国共两党老兵首次共同接受检阅
    徒步方队通过检阅后,300多名平均年龄90岁的抗战老战士、抗日英烈子女和抗战支前模范代表,在武警国宾摩托护卫队的护卫下,乘墨绿色敞篷中巴车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这也是国共两党抗战老兵首次一起接受检阅。
他们胸前挂着金光闪闪的勋章,齐齐举起右臂朝向天安门方向敬礼。许多老兵在这一刻都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将军首次担任阅兵方队领队
    在9.3大阅兵中,每个徒步方队、装备方队至少有1名将军担任领队。新华社报道显示,将军领队将由56名来自全军各大单位的现役中将、少将组成。最高军衔是中将,中将受阅在新中国历次阅兵中从未有过。
在阅兵式开始时,5位中将乘坐吉普车亮相,率领装备方队接受检阅。另外,已年过六旬的空军副司令也亲自驾机飞越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
    外国军队首次参加天安门阅兵
    此次有11个国家派方队、6个国家派代表队来华参加阅兵。白俄罗斯、古巴、埃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墨西哥、蒙古国、巴基斯坦、塞尔维亚、塔吉克斯坦、俄罗斯11个国家派方队参加阅兵,阿富汗、柬埔寨、斐济、老挝、瓦努阿图、委内瑞拉6个国家派代表队参加阅兵,上述17个国家及法国、波兰、马来西亚、韩国等共31个国家派军队观摩团参加阅兵观礼。外军方队、代表队近1000人规模参加分列式,每个方队正式参阅人数为75人左右,每个代表队7人左右。
    参阅飞机数量创历史之最
    据人民网报道,与历届阅兵相比,今年的空中梯队突出的特点就是规模大,参阅飞机过百架,数量创历史之最;参阅飞机囊括陆海空三军的现役各型飞机,全部都是国产先进飞机,多型飞机系列装后首次参阅。
据悉,新型战机包括空军新型预警机、战斗机、轰炸机等,海军新型舰载战斗机、海上巡逻机,以及陆航的多款新型直升机等。
    受阅战车飞机首次内装摄像机
    此次阅兵直播中,观众可以从各个角度观看阅兵。此次受阅的战车和飞机上,安装了许多摄像机,这使得观众能够从更近的距离、更多的角度来观看阅兵。
    在分列式还未结束时,一个安装在坦克炮管上的摄像机拍下的照片就在网上走红,网友们脑洞大开,调侃称其为“史上最长自拍杆拍下的照片”。
    此外,我们还看到了受阅战机飞行员的状态,以及受阅坦克中士兵的状态。
    战略导弹部队首次“亮家底”
    此次阅兵,第二炮兵共6个装备7种型号参阅,其中包括东15乙、东16、东21丁、长剑10以及核导弹东31甲、东5乙!
    “这是在亮家底”常规导弹第一方队方队长刘善坤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
    此次阅兵,27个装备方队由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武警部队和四总部直属部队联合编成,展示的武器装备均为国产主战装备,84%是首次亮相。10个空中梯队涵盖了我军现有先进作战和保障机种。阅兵首次引进北斗定位测量技术,装备方队等速时间正负误差在0.3秒内,距离在正负10厘米以内;空中梯队达到了米秒不差。

(新浪新闻  2015-09-03)     

盘点中国抗战阅兵五大看点:84%装备首次亮相

    国务院新闻办8月21日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总参作战部副部长曲睿,阅兵联合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舜介绍阅兵准备工作有关情况。
本次抗战阅兵的看点
    一、装备新,84%武器装备首次亮相
    此次阅兵共有27个装备方队,按照作战体系要求编组,包括地面突击、防空反导、海上攻击、战略打击、信息支援、后装保障等模块,由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武警部队和四总部直属部队联合编成,展示的武器装备均为国产主战装备,84%是首次亮相,充分展示我军建设的新发展、新成就、新面貌。10个空中梯队,包括空中护旗方队、领队机梯队、预警指挥机梯队、轰炸机梯队、歼击机梯队、海军舰载机梯队、海上巡逻机梯队、加受油机梯队、直升机梯队,涵盖了我军现有先进作战和保障机种。
    二、抗战老兵方队将受阅平均年龄90岁
    本次阅兵中,2个抗战老同志乘车方队,由从大陆遴选的、目前健在的国共两党抗战老兵、我党我军和国民党抗日英烈后代,以及抗战支前模范代表组成,这些抗战老兵平均年龄90岁,抗战支前模范平均年龄88岁,英烈子女平均年龄78岁。他们参加受阅的积极性非常高,将乘车受阅,充分体现全国人民对抗战老兵的敬重、对抗日英烈的敬仰、对支前模范的敬意,也充分体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特色。
    三、阅兵首次引进北斗定位测量技术,力争分秒不差
    这次阅兵训练通过引进北斗高精度定位测量技术、研发训练考核系统、配发北斗自动授时系统、制作阅兵电子沙盘和模拟仿真系统等科技手段,极大提升了训练质量和效益。装备方队等速时间正负误差在0.3秒内,距离在正负10厘米以内;空中梯队达到了米秒不差。
    四、外军方阵首次参加阅兵 来自五大洲10多个国家
    目前,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10多个国家派方队或代表队参加阅兵。这些外军方队和代表队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等世界五大洲,来华参阅充分体现了共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鲜明态度,体现了对世界持久和平的追求与向往。来华参阅的方队和代表队,一些已经进驻阅兵训练基地,正在展开单方队的训练以及与中方的合练。我们已经研究拟制了外军方队来华参阅期间生活制度规范、合练预演安排、参阅实施、综合保障、文化交流、联络员和翻译培训等方案,正在按计划组织实施相关工作。
    五、10支抗战英模部队将受阅
    英模部队方队参阅是这次阅兵的一大亮点。缅怀英模部队的革命前辈,宣扬英模部队的历史功绩,传承英模部队的战斗精神,这是我们安排英模部队受阅的一个主要目的。这次阅兵我们安排了“狼牙山五壮士”英模部队方队、“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英模部队方队、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英模部队方队、“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刘老庄连”英模部队方队、“攻坚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东北抗联”英模部队方队、“华南游击队”英模部队方队、武警部队抗战英模部队方队等10个徒步方队受阅。

(中国网  2015-08-21)     

胜利日阅兵空中梯队将呈现5大亮点

    9月3日胜利日大阅兵逐渐临近,空中梯队指挥部有关负责人日前向新华社记者透露,届时陆、海、空三军航空兵将以前所未有的磅礴阵容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有5大亮点值得关注:
    一是参阅规模和机型数量创历史之最。每一次大阅兵都见证了共和国航空力量成长壮大的足迹: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式上,空军只有17架飞机;1999年国庆阅兵,三军航空兵首次联合受阅;到了2009年,14型151架飞机受阅,规模超过了以往。这次阅兵,空中梯队规模更大,陆军航空兵、海军航空兵、空军航空兵机型和数量都超过了历次阅兵,创下历史之最。
    二是多种新式装备亮相。这次阅兵除规模增加外,一些老旧机型没有了,增加了不少引人瞩目的新装备,新一代预警机、轰炸机、歼击机、舰载机、直升机等多型飞机均为列装后首次参阅。
    三是富有时代特色的编队队形新颖震撼。空中梯队历次受阅编队队形包括楔形、三角形、菱形、九机编队、大小飞机编队等,这次阅兵在传统基础上又有新变化,如首次采取纪念字样的编队飞行、直升机梯队首次采用大机群密集编队飞行、歼击机梯队首次以全新队形参阅等。
    四是拉烟、空中护旗等呈现方式增强美感。这次阅兵,空中梯队将有多次拉彩烟的过程,液体拉烟系统被首次应用到阅兵中,拉烟的时间、距离和色彩效果将超过以往。此外空中护旗等梯队在表现形式上更为多样,将突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表达人民军队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不懈奋斗的信心决心。
    五是领导干部当先锋打头阵。“领导带头参训、第一架次受阅”是空军历次阅兵的优良传统之一,在本次阅兵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有的将军担任梯队长机,有的担任梯队空中指挥员,有的既担任指挥部领导,又驾机直接受阅。还有多名师长、10余名团长直接上阵带飞,充分体现了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的优良作风。
    这位负责人表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举世瞩目,万众期待。空中梯队将全力以赴完成阅兵任务,努力奉献一场中国气派、世界一流、超越历史的阅兵盛典,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新华网  2015-08-22)     

外媒评出中国阅兵10大杀器:二炮部队王牌占据前5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9月4日发表了于泽远的题为《大阅兵展示“十大杀器”》的文章,编译如下:
    在9月3日举行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中,27个装备方队、10个空中梯队通过北京天安门广场。这些装备都是中国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其中 84%是首次在阅兵中亮相,包括新型坦克、新型火炮、新型导弹、新型战机和无人机等等。这显示,在2009年国庆大阅兵后,中国军队的装备又迈上新的台阶。
    同时,阅兵装备方队首次以地面突击、防空反导、海上攻防、战略打击、信息支援、后装保障六个作战模块编组,打破了以前阅兵按照陆、海、空、二炮等兵种进行编组的惯例,彰显解放军作战理念的变化,也预示着解放军将迎来更大力度的改革。
    北京有关军事分析人士指出,阅兵展示的新式武器显示,解放军的装备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军队之间的差距正进一步缩小,有些武器如“东风”-21D导弹甚至在世界领先。与2009年阅兵时相比,解放军战力又有大幅提升。
如果以美国、日本等强国以及台湾为潜在对手,北京这次阅兵所展示的装备中,最具亮点的有以下10种:
    一、“东风”-21D反舰导弹。“东风”-21D是中国专为打击包括航母在内的大型水上目标而研发的一款导弹,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中程反舰弹道导弹。该型导弹最大射程约1700公里,可从移动平台上发射,具有精确度高、变轨能力强、突防能力强等特点。美国海军将“东风”-21D称为“海战规则的改变者”,认为该导弹可能使中国具备将美国航母战斗群“拒止”在中国核心利益范围之外的能力。美国国防部认为,中国正在实施以“东风”-21D导弹为依托的“区域拒止战略”。
    二、“东风”-26中远程弹道导弹。“东风”-26是中国新一代通用中远程弹道导弹,主要满足对太平洋西部关岛等重要军事基地进行远程精确打击的需求,也可打击澳大利亚达尔文基地。“东风”-26导弹既可携带常规弹头,也可携带核弹头,能对陆上重要目标和海上大中型舰船实施常规中远程精确打击,被解放军视为新型“杀手锏”武器。
    三、“东风”-31A洲际弹道导弹。“东风”-31A是一种三段固体推进剂洲际弹道导弹,是中国首种远程固体弹道导弹,也是中国第二代战略武器,射程超过1.1万公里。与其前辈“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相比,“东风”-31在射程、打击精度、生存性能和突防能力等方面都有大幅提升。
    四、“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东风”-5B是改良后的“东风”-5导弹的新产品,2006年成功试射。“东风”-5B射程达1.3万至1.5万公里,打击目标涵盖全球任何地区,能携带多枚核弹头,命中精度500米左右,突防能力强、毁伤威力大,是中国核武库中的“压舱石”。
    五、“东风”-10A(“长剑”-10改进型)巡航导弹。与“长剑”-10相比,“东风”-10A外形变化很大,性能有明显提升。该型导弹的外形、性能与美国BGM—109“战斧”导弹比较接近,射程达2000公里,既可对固定地面目标实施打击,也可对移动的船只实施突击。
    六、“鹰击”-12反舰导弹。“鹰击”-12射程约400公里,可通过更换导引头的方式,执行反舰乃至反雷达作战,打击方式灵活。
    七、轰-6K战略轰炸机。轰-6K是中国空军进攻作战的核心力量,可以从相对安全的中国内陆基地起飞,最大航程达8000公里,最大作战半径则超过3500公里。以所载远程巡航导弹“东风”-10巡航导弹的打击范围,轰-6K在中国边境地区就可以威慑包括关岛美军基地在内的广大地区。
    八、运-9系列指挥机、预警机、电子战飞机。运-9外观上并不起眼。但在阅兵中占据了好几个型号和类型,包括空警-200、空警-500预警机以及指挥机、电子战飞机。这意味着中国海空军预警、指挥系统等几项关键作战能力的跃升,每一项都使整体战力倍增。
    九、“红旗”-10近防武器系统。“红旗”-10舰艇防御导弹武器系统,可有效拦截各种类型的反舰导弹,对付海上、空中和陆地对舰艇发起的饱和攻击。“红旗”-10性能与美国舰载近防系统“海拉姆”相近,显示中国装备正紧追世界潮流。
    十、武直-10攻击直升机。武直-10性能据说接近美国的“阿帕奇”攻击直升机。武直-10主要用于反装甲作战,它对提高中国陆军现代化作战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消息》2015-09-07)     

专利技术为抗战胜利大阅兵增光添彩

    2015年9月3日,举世瞩目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多款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先进装备亮相。此外,拉烟技术、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成像技术等一些高科技技术手段也为阅兵仪式增光添彩。
    据了解,为了保证此次阅兵的高效、精准、安全,中国科研机构早就开始了相关技术的研发,并展开了专利布局,其中,拉烟技术、定位技术、成像技术等一些高科技技术成为阅兵仪式的亮点。业内专家指出,将高科技手段应用到训练中,极大地提升了训练效果,为打造世界一流的阅兵提供了帮助。
    拉烟技术再创新划过长空变“彩虹”
    拉烟技术不仅让人们清楚地看到飞机的运行轨迹,领略飞行员高超的驾驶技术,还给北京的天空留下了一道道绚丽的“彩虹”。然而,看似简单的飞机拉烟技术,其实包含了很多高科技元素。
    为了给世界奉献一场一流的阅兵盛典,中国在飞机拉烟技术领域开展了诸多研究和创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机械发明审查部提升机械处审查员向虎,经过全球专利文献检索发现,截至2015年8月28日,全球申请人在该领域提交了约466件专利申请,中国专利申请约18件,技术内容涉及拉烟剂的制作过程、喷烟设备等。
    事实上,中国很早就对飞机拉烟技术进行了技术研发,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从最早使用的固态拉烟剂到如今的液态拉烟剂,拉烟技术不断创新发展。液态拉烟剂相比固态拉烟剂有诸多优势,一方面液态拉烟剂比固态拉烟剂操作容易,可多次拉烟,拉出的烟雾色彩艳丽,持续时间较长,据统计,固态拉烟剂拉烟时长约30秒,液态拉烟剂的拉烟时长约79秒;另一方面液态拉烟剂的距离较长,且无毒无害、绿色环保,相关数据显示,固态拉烟剂彩色烟雾拉出的距离约2.5公里,而液态拉烟剂的彩色拉烟距离约6.6公里。”北京航天时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机电工程师张健介绍,除了液态拉烟剂外,拉烟设备也在演练中首次亮相。拉烟设备是设在机身腹部,类似副油箱的吊舱,该吊舱的注油口可装入液体拉烟剂,利用高压氮气的冲力,将拉烟剂通过拉烟喷嘴均匀喷出。
    北斗系统出奇招精准定位显优势
    当英姿飒爽的解放军方队从天安门广场整齐如一走过时,世人惊叹于解放军战士挺拔的军姿、一致的步伐,这其中除了战士们的刻苦训练外,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次阅兵式上,中国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引进自主研发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测量技术,配备北斗自动授时系统,制作了电子沙盘和阅兵模拟系统,提高了训练质量。
    截至2015年8月28日,全球申请人在定位技术领域共提交了约5441件专利申请,中国专利申请约339件。“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为用户提供高精度的导航服务。北斗定位服务领域非常宽泛,可以在阅兵训练中精确定位,帮助徒步方队做到人员站立2小时不动,正步行进200米、齐步行进1000米动作不变形。当方队和战车共同行进时,不论横看还是纵看,每个排面都是一条直线。”北方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宁可庆介绍,北斗定位系统在民用和科技领域也发挥了极大作用,不仅用于气象系统、道路交通管理、智能交通、航空运输、危险品管理等方面,还在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外设备测间距坦克成像路宽广
    究竟如何能使坦克达到“人车合一”的效果?据了解,为了使坦克能在阅兵过程中及时了解自身位置,以及与周边坦克的精准距离,科研人员在坦克中加入了成像技术,并不断进行改进,使得坦克能精准地定位周边目标,整齐有序的出现在阅兵场上。
    那么,中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研发情况如何?截至2015年8月28日,全球申请人在坦克成像技术领域提交了约360件专利申请,中国专利申请约12件。坦克成像技术主要集中在目标识别、测定距离、动态跟踪等方面。
    坦克成像技术的原理究竟是什么,如何应用在实战演练中?一位研究该技术的业内专家表示:“坦克成像技术多指红外成像系统,其原理是利用红外传感器接受外界热辐射信息,然后利用光学元件对目标的热辐射进行图像分解扫描,并利用光电探测器进行光电转化,将其转变为电信号,再经过放大处理,形成视频图像信号,从而将探测到的目标在荧屏上显示出来。”他介绍,在阅兵式中,坦克采用成像技术后,无论白天、夜晚都能监测到周围的定位目标,只要按照其探测到的信号行进,就能完成既定任务。据统计,该技术的探测距离可达数百米以上。

(《科技日报》2015-09-09)     
       
 
 

备案序号:皖ICP备05001554号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安徽华博胜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