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读 评 论
9·3阅兵,推动世界正视中国的二战贡献
对中国人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包括西方战场(欧洲北非战场)和东方战场(亚洲太平洋战场),这是写进教科书的常识。但有专家指出,西方各国的二战史著作一个共同点是:几乎不提中国战场,在关于中国战场的有限篇幅中,也大多是描述中国战场抗战不力。美国出版的二战史著作对中国战场抗战的评价稍微客观些,但也是将中国战场放在无足轻重的地位。另一边,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从二战结束时就没被很好地清算,反而在近年来日益活跃在日本国内和国际舞台。日本右翼势力至今不愿正视二战侵略历史,不愿意诚恳反省战争罪责以及对亚洲太平洋地区人民造成的伤害。
在这一背景下,8月26日下午,在出席主题为“抗战胜利70周年与世界新秩序”的“海外网名家沙龙”座谈会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反复重申要“突出中国抗战东方主战场的意义”,“中国是东方主战场,西方承认不承认不用管,我们中国要坚持这个立场”。另一位沙龙嘉宾、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则在“海外网名家沙龙”的发言开头就感叹,“二战(胜利)的意义被浪费掉了”,作为战败国的日本没有得到很好的反省,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没有享受到应有的胜利成果,(例如)反而让日本在美国的包庇下取得所谓的“钓鱼岛管理权”。
有感于维护二战胜利成果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有感于有必要向世界各国正面介绍二战东方战场的重大贡献,在“海外网名家沙龙”现场,中国国家安全论坛副秘书长、解放军少将彭光谦反复强调“我们要维护二战用鲜血换来的胜利成果,这个不能破坏”。
面对主题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中国抗战纪念活动,日本方面却曲解为“阅兵含有对日本的示威和不友善”。针对日方这种态度,彭光谦的回应也非常淡定,“中国按照既定方针走下去,至于外面反应,我们要抱平常心对待。能解释就解释一下,官方立场是不针对一个具体国家,我们是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你们要有多余的想法,爱得忧郁症我们也没有办法”。
当然,此次9月3日的抗战胜利日阅兵,也被赋予了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士气和决心的特殊意涵。彭光谦认为,“大阅兵的意义是多方面的,有综合的战略效益”。王义桅指出,“大阅兵是中国作为一个世界领导型国家的成年礼”。这话道出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和国际影响力空前增强的现实,这种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上升本身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组成部分。
毕竟在二战之前,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国际地位低下,深受欺凌和轻视。但中国人民和中国军队在艰苦卓绝的二战中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战斗意志和国际主义精神,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尊重。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金灿荣指出的,“抗日战争胜利是一场惨胜,我们付出3500万人的伤亡(代价),但这场战争唤醒了中华民族的抵抗意识,也使得中国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认同”。
虽然这段历史在日本、在西方的历史书中一直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更深入的二战史研究、更多地向国际社会宣传二战东方战场的重大价值、更多的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绝对有助于改变这种遗憾状况。
(作者:刘国民 )
(《海豚TV周刊》 2015年36期)
中国专家解读:为什么西方不愿意出席抗战阅兵
中国纪念抗战70周年阅兵,国内国外议论纷纷。没有任何西方元首尤其是二战时西方盟国的元首现身,有的人觉得中国很没有面子。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不懂得历史,不知道历史上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不明白中国的尊严,以及自由和平等来得何等艰难。回顾一下中国遭遇西方以来的近代史,从臭名昭著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一直是被西方侵略和欺负的对象。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一直既没有面子也没有里子,中国从来没有真正得到过西方任何尊重。
19世纪是西方殖民主义的高峰,全世界只是西方殖民主义“教育”、“开化”的对象。英国殖民主义者吉卜林提出了著名的“白种人的负担”的观点。20世纪开始的那一年——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瓜分中国的舆论甚嚣尘上,当时有一幅尽人皆知、一目了然的“瓜分图”。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崛起,日本有了独霸中国的野心。1919年5月,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杜威在日本讲学之后来到中国,正逢五四运动爆发。我们只知道历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及其伴随着的中国的觉醒,而不知道,当时世界上正流行着把中国交给日本“托管”的国际舆论。野心勃勃的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对中国的统一千方百计地加以阻止和破坏。孙中山以扫除帝国主义、军阀势力和统一中国为号召发动了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
1928年,张学良在东北易帜,中国实现了名义上的统一。然而,这种统一,一开始就仅仅只是名义上的、面子上的,是用血泪和辛酸掩盖的失败和耻辱。1928年5月3日,北伐途中,日军悍然制造了“济南惨案”,战地政务委员会外交主任兼山东交涉员蔡公时被日军肆意凌辱,日本人挖去他的口舌鼻眼,然后用机枪扫射,济南军民被日军疯狂屠杀,蒋介石下令绕道北伐。北伐途中发生的“济南惨案”是后来的“南京大屠杀”的一次预演。
20世纪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现代化工业的成长被史学界称为“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或者所谓“黄金十年”。日本记者松本重治有关中国的回忆录便名之为《上海时代》。1933年2月,松本重治走进国民党中央党部,向国民党宣传部长叶楚伧提出了中国国民党的前途和未来的问题。叶楚伧直截了当地回答说:“我认为我们中国国民党的未来是一片黑暗。”松本重治在他的回忆录里写道:“叶楚伧在这次会见中所说的预感,十六年后终成事实。
1949年,中国共产党掌握了政权,而蒋介石和中国国民党则抛弃了大陆与民众,撤退到台湾。对于我来说,叶楚伧是我作为新闻记者第一次采访的中国要员,因此印象极为深刻,始终无法忘怀。”(松本重治《上海时代》第61-62页,曹振威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1月。)20世纪一开始,中国的政府和上层已经彻底腐烂,对内残酷榨取,对外屈膝投降,或者是“宁赠友邦,不与家奴”,或者是实行“不抵抗政策”,在帝国主义的侵略面前一溃千里。然而,中国的知识界和底层在不断觉醒和奋起。在鲁迅逝世前不久,松本重治访问了鲁迅,得到的是与国民党政要完全相反的回答:“为了解放我们被压迫民族的同胞们,即使祖国中华民国变成沙漠,我们也决不停止和帝国主义的斗争。”(松本重治《上海时代》第408页,曹振威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1月。)
尽管两次世界大战,不论一战还是二战,中国都是战胜国,但谈判桌上从来就没有战胜国中国的位置。相反,在战后,中国两次遭受的都是战败国的待遇。在1919年一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上,德国所侵占的中国的权利没有收回,而是被转让给了日本。二战的结果是,中国打败了日本,日本向美国投降。中国人往往只知道开罗宣言、德黑兰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许多人却不知道对中国战后命运极为重要的雅尔塔协定和旧金山和约。
1945年2月,美苏英三巨头罗斯福、斯大林、邱吉尔在黑海北部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签订了雅尔塔秘密协定,划分了战后美苏的势力范围。中国再一次被大国的秘密外交决定了自己的命运,外蒙由此从中国的版图正式分割出去。1951年9月8日,美国与日本非法签订了旧金山和约,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被排斥于对日和约之外,当时参加旧金山和约谈判的波兰代表威尔布洛夫斯基为中国打抱不平:“这里没有一开始就与日本军国主义进行战斗的代表”。
中国的抗日战争从1931年就已经开始了,1937年爆发了全面抗战,但是,世界历史仍然掌握在西方手中,仍然没有脱离欧洲中心论,欧洲战场战争的爆发仍然被书写为二战的开端(即使在欧洲,也同样置捷克的历史命运于不顾,由于英法参战,1939年波兰遭德国入侵,才被视为第二次世界爆发的起点)。
二战中,中国是抗日的主战场,中国忍辱负重,全力奋战,消耗尽了日本的力量,中国用原始落后的武器歼灭了最大数量的日军,为打败日本法西斯作出了最大牺牲和贡献,而这个国家却被排斥于对日和约之外,美国不仅剥夺了中国对日索赔的权利,而且埋下了今天钓鱼岛之争的伏笔。当时海峡两岸的国民党和共产党都一致谴责和拒绝非法的旧金山和约。朱自清曾经将中国用巨大的牺牲和代价换来的抗战胜利称为“惨胜”,如果他活到1951年旧金山和约签订之日,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惨胜”。至今,不仅日本内心深处不承认被中国打败,而且西方也普遍有意忽视中国对抗日战争的贡献,甚至许多中国人也盲目追随西方的观点,夸大美国在抗战中的作用,贬低中国抗战的意义。
历史是延续的。在《旧金山和约》签订的同一天,美国与日本签订了《日美安全条约》,建构了美日同盟。这就是历史。这次抗战纪念阅兵没有西方国家元首现身,正如旧金山对日和约谈判中没有中国的身影一样。在美国庇护下,日本法西斯力量没有得到清算,尽管令人匪夷所思,然而却是事实:作为反共反华的急先锋,甲级战犯岸信介于1957年出任日本首相,现任首相安倍晋三就是这位战犯首相的外孙,因此,安倍之所言所行乃具有其历史的遗传性。
不少人将西方缺席阅兵与意识形态、普世价值联系起来。可是,令许多人意外的是,在北京的阅兵仪式上出现了两位西方盟国的首脑——捷克总统泽曼和韩国总统朴槿惠。用意识形态和普世价值,如何解释捷克和韩国这两个西方阵营里的小伙伴的行为?韩国总统为什么参加阅兵?因为她无法忘记中国对韩国抗日运动和韩国临时政府的支持与援助。泽曼参加阅兵无疑是对中国道义上的支持,他也像韩国总统一样没忘记历史。稍具二战历史知识的人都会知道作为二战重要祸源的《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29日,英法德意四国首脑签订《慕尼黑协定》,捷克的盟国背信弃义将捷克出卖给了纳粹德国和希特勒,同时,也直接点燃了纳粹德国侵略扩张的引线。在历史上,捷克、韩国和中国有着相同的历史和共同的命运,在回顾这段历史的重要时刻,捷克、韩国和中国站在了一起,并不令人意外。这是历史最好的印证和注脚。
中国孤独地阅兵的时候,如果能够回忆一下中国孤独抗日的历史,那么,此刻我们就不会再感到那么孤独了。想一想1937年,或者1931年,甚至1919年就已经开始的中国漫长的抗战,此刻的中国并不孤独,历史一直在陪伴着我们。二战中,中国长期独自抗战,中国作为一个四分五裂的落后的农业国以血肉之躯顽强地抵抗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工业强国用钢铁铸造的战争机器。与西方列强纵容纳粹德国对捷克的侵略如出一辙,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也同样得到西方列强的默认,当时便有“远东慕尼黑”之说。中国几乎没有任何外援,中国的外援主要来自爱国华侨。在中国抗战孤立无援、异常艰难的时候,英法甚至应日本的要求切断了中国获取抗日外援的重要通道——中缅、中越公路。今天中国的孤独其实仍然是1931年和1937年的那种孤独。
西方的普世价值我们多少听说过一些,比如“日不落帝国”的名言: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内。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回顾二战时西方盟国对待中国的态度,西方对今天中国阅兵的态度就没有任何意外之处了。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第二天,中国国民政府紧接着也对日宣战。
1942年1月1日,中国与美苏英等国签订《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了反法西斯同盟,中国和英美成为了正式的同盟国,然而,西方盟友的表现却令人寒心。为了战争需要和壮大反法西斯力量,美国希望中国统一,但却遭到英国的极力反对。尽管事实上英国已经衰落,美国成为了新的世界霸主,但是,英国一直都没有放弃“日不落帝国”的光荣与梦想,尤其是不甘放弃欧洲殖民主义和白人种族主义的立场。在二战最危机的时刻,英国考虑的不是怎样打败纳粹德国,而是如何维持白种人对东方的殖民统治。1943年11月3日, 英国驻华大使薛穆这样回应美国提出的有关中国统一的建议:“即使中国能够统一,促使其统一的政策也是错误的……统一中国取得成功,将会意味着在未来的年代里帝国主义在东方被消灭,而白人对东方的统治将随之丧失。”(见《战后世界历史长编》第1编第1分册,第370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正如最早被纳粹德国践踏的欧洲国家捷克和最早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的亚洲国家韩国这两个国家没有忘记历史一样,我们也不要忘记历史。
1919年一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德国所侵占的在山东的权益被转让给了日本,从而中国爆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成为现代中国民族觉醒最重要的起点。抗战结束后仅仅五年,这个曾经连日本都打不过的国家却将日本的征服者和占领者美国及其率领的联合国军从中朝边境一直打退到三八线。西方第一次与中国平等地坐到了谈判桌上。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以后,彭德怀元帅宣布,帝国主义国家在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东方国家的历史永远过去了。这次阅兵,许多人忽视了一位重要的客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已经不再那么孤独了,回想一下长期独自抗战的抗日战争,尤其是抗美援朝战争,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率领16国军队与中国人民志愿军交战,而今天联合国秘书长站在了北京的观礼台上。
我们必须记住自己的民族英雄和先烈,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英国大使明确告诉过我们,统一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对于西方又意味着什么。毫不奇怪,为什么西方国家一直想方设法阻挠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统一。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依自不依他,西方给不给面子有什么关系?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之时,在长江上秀肌肉显示大英帝国殖民权利的紫石英号护卫舰遭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痛击,不仅西方列强的炮舰政策从此终结,而且近代史上第一个侵略中国并且与中国签订了第一份不平等条约的列强英国成为了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国家。
比起英法等西方列强来,日本是一个迟到的强盗,这个迟到的强盗更加野蛮、凶残和贪婪。杜威在中国居留了两年多时间,他亲眼目睹西方列强纵容日本侵略中国,预言日本的侵略扩张已经在中国埋下了世界大战的种子;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白种人的傲慢,杜威认为,日本无论如何疯狂都不会疯狂到与美国开战。可是,1941年,日本对美国发动了疯狂的战争。这就好比英国首相张伯伦在向纳粹德国出卖了捷克回到伦敦的时候向英国宣布他给英国带回了和平已被历史证伪了一样。
1992年,西方国家隆重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周年,中国学者也依循着同样的口径,似乎没有哥伦布的“发现”,美洲大陆和印第安人就不存在。而美洲被“发现”的结果是,美洲和非洲两座大陆的文明被摧毁,美洲的原住民印安人被消灭,非洲的黑人被掳掠为奴隶。美国的文明就是建立在这样的血污之上。美国修筑了纵横全国的铁路,到19世纪末,美国迅速跃升为世界第一强国,华人对美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有一具华工的尸体;然而,以此,被称为民族“熔炉”的美国却在1882年5月6日颁布了历史上一项针对特定族群的法案——《排华法案》。
早在哥伦布远航前,郑和更大规模的航海就已经开始,最远到达了非洲,中国没有像西方殖民者一样的“地理大发现”,没有推行西方式的殖民主义政策。而后来,郑和所经之处都无一例外成为了西方的殖民地。侵略扩张是西方文明的特点,中国的儒家则主张守死善道。孙中山把西方文化称为霸道文化,把中国和亚洲文化称为王道文化。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脱亚入欧”。上个世纪20年代,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对日本人说:“你们日本民族既得到了欧美霸道的文化,又有亚洲王道文化的本质,从今以后对于世界文化的前途,究竟是做西方霸道的鹰犬,或是做东方王道的干城,就在你们日本国民去详审慎择。”(孙中山《对神户商业会议所等团体的演说》,广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409页,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尽管直到今天中国还没有达到真正的富强,但却立足于文明的高地。
天下太平一直是中国普通百姓的梦想,和平从来都是中华文明追求的目标。1974年,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宣告,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做超级大国。尽管中国一再受到核大国的讹诈和威胁,但中国却是第一个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唐宋是中华文明的高峰。唐代名臣魏征说:“隋以富强动之而危,我以寡弱静之而安。”宋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软弱的朝代,但是,横扫欧亚的蒙古兵却遭遇了最强韧的抵抗,仅襄阳一城就坚守了六年,由于南宋的顽强抵抗,与历代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国长驱直入的征服方式不同,蒙古对南宋的战争被迫采用了从云贵高原绕道包抄的战术。中华文明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五千年绵延不绝的文明,其中自有绵延不绝的道理。
西方把这次阅兵称为中国“秀肌肉”。115年前,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所有西方列强纷纷到北京“秀肌肉”。作为近代以来长期遭受侵略的国家,不忘记自己的历史,甚至秀一秀肌肉,表达一下中国维护主权与和平的决心,未尝不可。然而,我们可以想象,中国“秀肌肉”,昔日的列强心中是何种滋味。
(作者:旷新年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观察者网 2015-09-07)
《新华网评》六评“胜利日大阅兵”
我们为什么要举行抗战胜利大阅兵
中国举行抗战胜利阅兵,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希望通过阅兵式,唤起每一个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果实,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他们得到的,不只是一枚勋章
纪念章围绕着“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题设计,由抗日战士浮雕、延安宝塔山、黄河、橄榄枝、光芒5大元素构成。这些寓意深刻的设计,表明英雄们得到的,不仅仅是一枚勋章。
以史为鉴,让世界沐浴和平阳光
遏制战争、谋求和平,需要全世界各国的齐心争取和鼎力维护。让世界沐浴和平阳光,需要国际社会始终秉持以史为鉴、珍爱和平的理念,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局意识,务实践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责任担当。
从往事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隆重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举行胜利日大阅兵,正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正是为了从往事中汲取前进的力量,让国家和民族之殇不再重演。
传承抗战精神,圆梦民族复兴
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无数抗战先烈,挺身而出,共赴国难,前仆后继,保家卫国,百折不挠,视死如归。他们的事迹,念之令人动容;他们所熔铸的抗战精神,思之令人感奋。最好的纪念是传承,今天我们的盛大阅兵,就是以回望历史的方式,向英雄致敬,并铭记和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以此为激励,凝聚起圆梦中华、实现复兴的磅礴力量。
从伟大胜利迈向伟大复兴的重大启示
70年前的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70年后的今天,我们正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向着既定目标继续奋勇前进。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我们做好下一步的各项工作具有重大启示。
(新华网 2015-09-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