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 界 热 议
首都各界热议《决定》:单独二胎、大城市落户等成焦点
11月15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公布,确定15个领域60项具体任务。其中,单独夫妇可生二胎、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等都成为首都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
“单独二胎”:家长关心教育和医疗配套政策能否跟上
不少北京家长都关注到了单独夫妇可生二胎的新政,不少家长表示支持生育政策调整,但考虑到在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孩子的养育成本问题,又担心再生一个孩子会养不起。很多家长关心这项政策出台后,能否在孩子教育和医疗方面有配套政策。
目前北京医院产科就人满为患,单独二胎是否会给北京的医院带来更大的压力?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钟东波表示,计生政策仍然需要一个准备的过程,由于全社会对优生优育的重视,政策放开的效应应该会逐步释放出来,有一个过程,不会在全城立刻出现生育高峰。
面对目前产科“爆满”的问题,钟东波认为二级和一级医院产科的承载量并没有饱和,服务潜力也没有充分发挥。下一步卫生局会继续推动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衔接,通过加强指导和建立通道,提高二级医院的服务水平,遇到紧急情况,可以迅速转到三级医院,希望能够加强社会对二级、一级医院的信任,缓解生产压力。
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 让学习回归它最本质的特征
《决定》提出,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北京市教委早在2010年就在《北京市区(县)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专项督导评价指标体系》中明确规定,未来全市小学在校生规模将设限定标准,公办学校将不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不少市民认为此次中央明确规定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可以减轻学生升学压力,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很多互相攀比的心理,让学习回到它最本质的特征。教育资源的相对公平也可以给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一个好的平台,一个可以满足要和其他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的愿望。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设重点学校重点班,即是把学校分成三六九等,进而把人也分成三六九等,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很难判定学生未来是否成为人才。所以,在义务教育阶段一定要一视同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进行发展,而不能单纯地唯分数论,根据孩子的成绩判断是否进入重点班。
《决定》提出,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对此,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新一轮高考改革能否真正深入取决于是否切实推进考试招生分离,而这也考验教育行政部门是否真正放权,因为实行考试招生分离,要求政府部门把考试组织权交给社会机构,把招生自主权交给大学,把考试选择权交给学生,要建立全新的考试招生格局。
北京这种特大城市如何确定落户条件成关注焦点
《决定》提出,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对于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来说,如何确定落户条件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焦点。有专家表示,北京、上海等地一旦放开户籍,大量人员的涌入会给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要考虑城市管理能否跟上。北京这种特大城市把户籍放开,时间还很漫长。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大城市的户籍管理体制改革,首先可以考虑针对已在大城市长期定居、稳定就业、举家迁徙的外来人口。他们总量中占比并不高,解决他们的落户不会带来太多财政上的负担。在操作环节上,一些特大城市可以在周边的建制镇和远郊区县,率先进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比如可以考虑把在主城区的长期举家迁徙的外来人口落户到远郊区县和小城镇。
(人民网 2013-11-18)
教育公平要敢洗牌会洗牌
三中全会给饱受择校之苦的家长们带来了曙光。
《决定》提出,公办学校标准化、校长教师轮岗、取消重点中学重点班。这些举措,都是对着病根下的好药方。
择校的病根,一言以蔽之,就是校际差别过大。一边是家常小馆,一边是满汉全席,人们能不起选择之心吗?城乡差别就更大了,农村师资,恐怕只能比作路边小摊了。
药方是对症了,但是,能真正转化为疗效吗?人们不无顾虑。
最大的绊脚石叫既得利益。名校光环一旦形成,利益链就形成了。管理部门有了块优良资源,教职员工也觉得立身有靠,挤进来的家长觉得拿到了未来的保险箱,谁愿意把这宝山劈开,利益摊薄?
城乡均衡更难,让城里的校长教师下乡轮岗,心里嘀咕的恐怕不在少数。
要想搬开石头,实现《决定》中的目标,没有别的办法,唯有深化改革。
病不可养。越耽误,马太效应越起作用,将来的代价将越大。改革,就是要调整利益格局,就是要敢拆利益固化的藩篱。少几所带光环的超级中学没什么大不了的;让教育不公平弥漫,才是真正的长远伤害。
敢洗牌,也要会洗牌。必须想方设法设计出好的机制,尽可能降低改革的阻力。
要有约束机制。教育部明确提出,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或任教达到规定年限的校长或教师,原则上均应交流。目标是3至5年内县域交流制度化、常态化。这就是一种刚性约束,各地应该照方抓药,不打折扣。
“县管校用”制度也是一种有效的约束。成都打破“一校所有制”,教师人事关系由县级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在城乡大盘子里统筹使用。这种管法,如同当兵就要扛枪站岗一样,让统筹使用成了教师职业的应有之义,谁也没什么话好说。
除了硬约束,还要有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从城到乡,由好学校到薄弱学校,生活上确实会遇到困难,个人发展上也会有所顾虑。好的设计,要解决交流者的后顾之忧,要在职务职称晋升、薪酬待遇上继续做文章,调动老师的积极性。
义务教育资源均衡是篇大文章,需要动笔的章节还有许多。政府要在投入上一视同仁,按照标准化要求,补上短板。比如,要改善农村办学硬件、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要切实避免招生上的“掐尖”现象,实行对口升初中、初高中分离、提高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薄弱初中的比例,等等。
新的、更合理的利益格局立起来,旧利益格局才会真正倒塌。希望在改革的蓝图阶段完成之际,择校能成为历史名词。
(《人民日报》 2013-11-21)
担起文化改革发展的历史责任
——文化工作者热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连日来,文化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密切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系统部署,以及对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引起大家强烈反响。
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主任王庆感慨地说,中国共产党是靠改革起家的,没有对历史变革的勇气和智慧,就不能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又是靠改革发展的,把落后的旧中国建成了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的发展中大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又是靠深化改革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她说,关注文化体制改革,更要投身到文化改革发展大潮中,在做好单位自身人事制度、分配机制等改革的同时,更好地为文化艺术人才提供服务,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出一份力。
国家京剧院副院长尹晓东表示,全会对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作了重要论述,这体现了中央对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京剧艺术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京剧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积淀了中国人传统道德追求,传达出文化的正能量,同时弘扬发展中的京剧艺术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作为国家艺术院团和公益性事业单位,国家京剧院将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传播普及艺术方面更多更好地担当责任,也将在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优秀文化走出去方面进一步积极探索。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兼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刘承萱表示,全会关于文化的论述与党的十八大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一脉相承,文化工作者一定要深刻学习领会,自觉承担起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责任。作为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重要舆论阵地,《中国文化报》和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将坚决贯彻中央精神和文化部党组要求,进一步发挥传媒影响力,进一步面向基层、面向广大文化工作者,积极做好反映文化改革发展进程的宣传报道。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总经理张宇对公报中提出的“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有着自己的见解。“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个里程碑,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方向。作为文化央企,我们承担着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责任和使命,今后要以更强的实力和更多的努力,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系统工程添砖加瓦。”谈到公报中的“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张宇表示,“文化也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到舞台演出来说,那些建立在中华民族艺术特色基础上并能达到世界一流艺术水准和表演水平的文艺作品,代表着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构成核心价值体系的是那些能够真正征服人心并赢得市场欢迎的作品。”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说:“公报提及的两个最重要表述一是行政体制机制改革,二是经济体制改革。这两点其实就是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前提条件和驱动力。今后,行政配置资源将向市场配置资源转化,就文化产业来讲,这会给以下几个领域带来利好:一是文化与科技融合度较高的文化产业领域;二是原有市场化较高,已经具备成熟商业模式的产业领域;三是已经转型成功的领域,如已经成功转企改制的国有文艺院团等。”陈少峰认为,下一步,文化市场需要快速形成“一盘棋”,打破行业、地区间的壁垒。
(《中国文化报》 2013-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