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 州
名胜古迹
 
 
 
  首页 >>特色馆藏 >>安徽历史文化名城(省级)>>宣州  

名 胜 古 迹

陈山旧石器遗址
    位于宣州市向阳镇陈山附近,属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80万—10多万年。遗址地层剖面厚达11米,从上至下分为11层,各层均有石制品发现。已发现的石制品有400多件,还有更多的人工搬运的砾石和石块。石制品主要是石英砂岩与石英岩砾石等原料加工的砍砸器、尖状器、石球与刮削器等大型工具,以及石核、石片等。石制品从选择原料到加工技术,以及石器组合都具有鲜明特色,充分反映了该地区以及中国南方,从早更新世末一直到晚更新世初旧石器文化发展的特点。陈山遗址是地处水阳江中游十余处同类旧石器地点的中心,遗址面积大,延续时代长。它完整连续的地层剖面,已成为多学科综合研究华南更新世环境变迁与早期人类生活背景所关注的焦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塔(景德寺塔)
    位于宣城市区开元寺遗址陵阳山第三峰(今宣州电影院右侧),初名永塔。塔名随寺名更改而改,唐称开元寺塔,宋称景德寺塔,亦称多宝塔,清称永宁塔。该塔从始建至今已长达1600余年。“时坏时修”,民国十八年(1929年)维修过一次,解放后曾维修两次。现存为九级六面砖塔,高34米。塔内设有螺旋木梯,游人拾梯而上可直达其顶。登顶,市区周围山水风光尽收眼底。开元塔经历代多次重修,塔形及其结构都有较大变化,唯有塔顶三截插瓶护环上盘挂的粗铁链,自北宋以来一直保持着原样。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东镇
    位于宣城市宣州区东南29公里处芜屯公路上。始建于唐宋,宋代集镇已形成规模,且商贸活动兴盛,主街道全为青石板所铺,房屋青砖黛瓦,飞檐翘壁,古朴典雅,至今仍保存着宋代的风貌,有上街头、飞街、下街头、横街4主街道,还有当铺街、网子街、沈家巷,与主街成平行或交错,形成连环街市,据传明朝崇祯皇帝曾来此游玩过,故其下榻的下街头,又名“崇祯街”。老街有五道石井,以第一道井“十八踏”(十八级台阶)最具特色,历史上从未干涸过。
    水东山川秀美,境内宋庄位于镇南东胜小胡村中,其村落布局和建筑风貌仍保持着宋时的模样,最妙的是它的一座花戏楼,翘角飞檐上雕刻着母子相偎的狮子图,情态可掬,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水东镇系国家级文明村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省级重点中心镇,水东花戏楼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教寺双塔
    位于敬亭山下。建于北宋绍兴三年(1096年),是一对比肩而立的方形古塔,也即驰名全国的宋代双塔。双塔是唐代遗风的宋代砖塔,反映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和风格。
    塔高约20多米,各有七层,平面皆四方形,中间设有塔心柱,外观为仿木结构式。整个塔身大部用佛像砌成,每层每面用圆柱砖条分成三间,中间是圆拱门,有阑额,转角圆形,角柱有“巷杀”、“侧角”,檐为华拱出跳。墙面饰有宝相花,呈现着佛教特有的庄严静穆的气氛。塔内面积较小,原有楼板,可援梯而上。双塔对峙,直线距离26.90米。东塔稍大,每边2.65米,西塔每边2.35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谢朓楼(江南四大名楼之一)
    谢朓楼原为“陋室”。南齐建武二年(495年),谢朓就任宣城太守,于郡衙之北陵阳峰巅筑室,自名“高斋”,理事起居于此。史志记载:谢脁“视事高斋,吟啸自若,而郡亦治”。唐初高斋改建为楼,取名北楼,后又称北望楼、谢公楼、谢朓楼。咸通末年,御史中丞兼宣州刺史独孤霖将北楼改建为叠蟑楼,得名的原因是其所在之处地势既高且险,崖叠如蟑。明嘉靖年间,知府方逢时重修,复名高斋。清康熙四十年(1701),知府许廷试重修,题名为古北楼。光绪初年(1875),知府鲁一贞又重修,他将上层命名叠蟑楼,下层命名谢眺楼。
    登斯楼也,城郭皆在掌中,山川尽人心目,但见山川交错、阡陌纵横、烟霞变幻、云树生辉,北望敬亭崛起于川原之中,东送两水婉转于白云之间。历代文人墨客纷纷然慕名而来,并且赋诗无数。录于志书上的北楼诗文有130多篇,这其中包括李白、白居易、杜牧、梅尧臣、文天祥、贡师泰、施闰章等著名诗人的上品佳作。李白的两篇名作就产生于此:“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长空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中国的多数名楼,往往是拥有一篇传世的词赋而誉满天下,招引现代的观光客如潮而至。始建于名人,得名于名人,并且文采相续了1000多年的谢脁楼,在历史上的声誉及在文化史上的影响,难有比肩者。谢脁楼最后一次毁于1937年日军的轰炸。解放后,这儿被建为烈士陵园。1997年,一座四檐高飞、曲径回廊、气势可观的新的谢脁楼在旧址之上重现。它笑对开元塔,俯牵宛溪水,雄踞闹市中心,尽览古城新貌。
    1998年5月,谢脁楼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为一座高6米、面积1500平方米的高台。为保护谢脁楼遗址,划定的保护范围是遗址基座四周各50米;划定的建设控制地带是保护范围之外向南100米,向西80米,向东、北各50米。谢脁楼管理处及谢脁公园已经成立。有识之士呼吁建设一个谢脁楼景观区,有关部门已在谢脁楼下规划建设一座较大规模的文化广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清墓
    梅清是一位集诗、书、画于一身的大家,他的画对“黄山画派”、“新安画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作品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安徽省博物馆均有收藏。
    梅清墓位于宣州新田镇上街头,原土墓已坍塌,1986年元月,宣州市文化局为其增土,筑成长3米、高2米、宽 2.5米的土墓,存碑一块,高0.46米、宽 0.31米。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文鼎墓
    位于宣州区峰山乡柏枧村的独山。墓地似荷花瓣状,墓前恰有一池塘叫荷花塘,塘内长满莲荷。墓冢为圆形,高2.4米,直径12.2米,坐西向东,南、西、北方筑椭圆形罗围护堤,高0.6米,周长21.4米。整个墓地占地面积9.13亩,墓前原有的石坊、翁仲、祭台等均毁于清咸丰年间。墓前有一片很大的开阔地,现一部分已改为水田。1988年,宣州市政府公布梅文鼎墓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将墓周的旱地征作墓地,并栽上松柏,现已成林。墓前立有数块有关梅文鼎的碑刻和保护碑。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备案序号:皖ICP备05001554号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安徽华博胜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