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 体 概 貌
潜山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郊,大别山东南麓,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1个开发区、185个村(居委会),人口57.2万。宜林山场136万亩,水面9.6万亩,耕地36万亩,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
历史沿革
潜山在周朝时,为皖国所辖,皖国都城就在今潜山县城,东汉献帝初平末年(193年),庐 江太守陆康为远避战乱,将庐江郡治迁至皖县城。此后,袁、曹、孙三家交替据有此地,皖城遂成为兵争的重镇。唐武德四年(621年),潜山县为舒州治所。明洪武元年,置潜山县迄今,首任潜山知县张江,设县治于潜山县城。中华民国初年,安庆府被废,潜山县直属安徽省。1949年4月称皖北行署安庆专区潜山县,至1979年底,改安庆专区为安庆地区,再后又改安庆地区为安庆行署,九十年代,地市合并为安庆市,潜山县相沿隶属之。
人文历史
早在春秋时期,潜山就是古皖国封地,山称皖山,水称皖水,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潜山县城曾于东汉至南宋为郡、州、府治所驻地长达800多年。
文化底蕴丰厚。境内的天柱山是安徽省首批进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三大名山之一,以其自然风光雄、奇、灵、秀著称于世,磅礴厚重,巍峙江淮。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南巡,封之为“南岳”。公元589年,隋文帝开拓南疆,改封衡山为南岳,天柱山仍以古南岳受仰慕。禅宗三祖寺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全县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6处,县级16处。距今7000万年的“潜山安徽龟”、“东方晓鼠”化石的相继出土,潜山已被国际动物学家公认为“亚洲哺乳类的发源地”。中科院命名“薛家岗古文化遗址”,代表着新石器晚期一种新的原始文化类型。中国最早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地潜山焦家畈,三国佳丽大乔、小乔梳洗的胭脂井和乔公故址,王安石临湖夜读的舒王台,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文人墨客存留的近400方摩崖石刻等历代名胜遍布四乡。皖山皖水还哺育了王蕃、曹松、李公麟和程长庚、张恨水、夏菊花等一代名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