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 俗 文 化
潜山弹腔
潜山弹腔是一种古老、且很稀有的民间戏曲剧种,在安徽省长江以北的潜山县及周边地区流传已有二百七十余年。史称:“潜山始有弹腔,至迟明末清初。”可考的弹腔班社就有“官庄镇牛卵湾余氏家班”、“五主庙(今五庙乡)许家畈弹腔班”等。清乾隆(1736—1795年)年间,境内弹腔演出频繁,班社众多,至道光十年(1838年)左右,潜山部分地区已出现大型职业性弹腔班社。他们走南闯北,演出为生,“上至重庆、下临苏杭,南下下江、北到北平”。同治、光绪年间,弹腔活动更为普遍。许多业余班社忙时务农、闲时结班唱戏,皖西南广大地区的乡村庙会、高台、土台、戏楼乃至大户人家的喜庆、祭祀等场合,都成为弹腔班的演出场所。可谓盛行一时,流布很广。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有关部门曾对坐落在大山深处的“五庙弹腔班”进行实地考察和发掘,收集了桌围、古脚本、锣鼓等珍贵戏曲文物,还组织弹腔老艺人作专场演出,同期录下宝贵的影像资料,并对其声腔、曲调进行了初步记谱整理。
潜山和怀宁的《孔雀东南飞》传说
东汉建安年间,庐江郡小吏焦仲卿娶本地女刘兰芝为妻,夫妻恩爱情深。但兰芝为焦母不容,被遣回娘 家。焦、刘两人分手时发誓生死相爱,不复嫁娶。兰芝回娘家后,其兄逼其改嫁,走投无路投水身亡。焦仲卿闻讯后也自缢于庭树,酿成了一出封建婚姻悲剧。时人为怀念这对夫妇的忠贞爱情,作长诗《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以悼之。《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叙事诗成熟的里程碑。《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诗前小序记载了故事梗概、发生年代、地点、人物姓名、身份等,其时其人其事,真实可考。男主角焦仲卿是潜山焦家畈人,女主角刘兰芝是怀宁县刘家山人,焦家畈与刘家山仅一河之隔。潜山与怀宁在西汉至西晋时均隶属于庐江郡皖县。故事历代流传,至今在方言里仍见端倪:比如将磨媳妇的婆婆喊作“焦八叉”,这是影射焦母的;将受折磨的媳妇叫做“苦芝子”,这是暗喻刘兰芝的;将懦弱无能的老好人称为“糯米官人”,这是怜惜焦仲卿的;将趋炎附势的人称为“刘大”,这是讽刺刘兰芝哥哥的;将能干要强的小姑娘称为“能小姑”,这是赞美焦仲卿妹妹的。
潜山和岳西的桑皮纸手工制作技艺
潜山县官庄镇世传一种全手工制作的桑皮纸。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汉代,潜山县周边地区就生产皮纸,迄今已有1500年历史。该纸因时代而名,称为汉皮纸。主要产地在龙关、槎水、黄柏、官庄,年产量逾300万刀。
桑皮纸规格分“大汉、中汉、小汉”三种,全为手工工艺生产。工艺流程为选料、蒸煮、拣皮、制浆、帘捞、焙烤等。特点是柔嫩、拉力强、不断裂、不褪色、防虫、无毒性、吸水力强。主要用于书画、裱褙、典籍修复、包装、制伞和文化工艺品。
古时生产的桑皮书画纸销往印度、日本等国家,定名为“官庄书画纸”,俗称“仿宣纸”。官庄书画纸以优质野生植物纤维为主要原料,性能独特,洁白平整,拉力大、润墨程度适中,润墨、积墨效果好,久藏不变色,可书、可画、可裱,既是理想的文房一宝,又是出版复印难能可贵的纸张。
2004—2005年故宫大修时,专家到各地民间寻访手工桑皮纸,官庄桑皮纸在20多家纸样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仅有的“倦勤斋用纸”纸例。
“皖”省之源
安徽省简称为皖,又称八皖,是有历史根源的。
在安徽省境内的潜山县,有座天柱山,历有潜山、皖山、皖公山、万岁山诸名。天柱峰深踞群山之中,峰顶拔尖,故称“潜(尖)山”。西周时天柱山一带册封过一个由皖伯作领主的皖国,故改为“皖山”,皖,原有美好、明媚的意思,安徽省简称为皖,亦由来于皖山、皖水。相传皖伯执政时,体察民情,施以德政,后人为纪念他,又改皖山为“皖公山”。旧传,汉元封五年(前106年)冬,汉武帝南巡,亲临皖山设台祭岳,百姓高呼万岁,故也有“万岁山”之称。后来汉宣帝又敕封天柱山为“南岳”,从此名声远扬。至于湖南的南岳衡山则是以后的事了。
“八皖”作为安徽省的代名词,常见于诗词、楹联作品之中。那么安徽省为什么又可称为 “八皖”呢?这要从安徽建省说起。
据《清史稿》记载:清初以前,安徽、江苏(包括现在的上海市)是一个省——江南省。到康熙六年(1667年),清政府为了减轻“吏事繁冗”,把江南省一分为两,设安徽、江苏两省;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又正式定省会于安庆府治怀宁(即现在的安庆市)。雍正十三年(1735年)以后,安徽省由原管辖的七个府,三个直隶州,增至八个府(即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颍州)和五个直隶州(即滁州、和州、广德、六安、泗州)。这样,人们便把拥有八个府的安徽称为“八皖”。
在中国,类似这样称谓的还有好几个省。如福建称“八闽”,广西称“八桂”,湖南称“三湘”,陕西称“三秦”等等。
宿松县文昌殿有一副联:“凿山外,耸出文峰,星入文昌,八皖文光射牛斗;大江中,凭临天堑,势参天半,一枝天柱拱龙湖”。作者贺欣是前清进士,那时候他就用了“八皖”一词,可见“皖”或“八皖”作为安徽的简称,由来已经很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