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 体 概 貌
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依八公山,傍淮、淠河,同省会合肥市接壤,与国家能源城淮南市毗邻。全县总面积2986平方公里,耕地178万亩,辖25个乡镇。总人口128万。
历史沿革
寿县古称寿春。殷商时是南方诸侯的封地。周代为州来国地。公元前493年,楚昭王攻伐蔡国,蔡昭侯求吴翼护,把国都迁于州来,改称下蔡,寿地属蔡辖。公元前241年,楚国迁都寿春,改名“郢”。秦统一中国后,划江淮之间为九江郡,治所设寿春。汉初封王,淮南王刘长建都寿春。公元前122年,淮南国废,复九江郡制。东汉末年,袁术称帝,以寿春为都。东晋末,为避孝武帝后郑阿春讳,改寿春为“寿阳”。隋文帝废郡,改称“寿州”。唐时属淮南道。宋时设寿春府,府城保存至今。金兵占领后,改属南京路。元时属安丰路。明属临濠府。清时其所属虽有几次变更,但治所多设于此。民国属泗道。1912年寿州改为寿县。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人文历史
寿县文化灿烂。是楚文化的故乡,是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以楚文化为底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乡土文化,尤以正阳肘阁、寿州锣鼓等广受欢迎。寿县胜迹宏博,现在的古建筑有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的报恩寺、宋嘉定时期的古城墙、元代的黉学、明朝时期华东最大的清真寺、典雅肃穆的孙公祠等;名人古墓星罗棋布,主要有蔡侯墓、楚王墓、淮南王墓、廉颇墓、宓子墓等;古遗址有古郢都遗址、安丰城遗址、淝水之战古战场等;其它还有春申坊、时公祠、斗鸡台、吕蒙正寒窑、陈玉成囚室、状元府、淮王丹井,以及早在清代就载于方志的寿州内八景和外八景等等。目前全县存有古迹160多处,其中唐、宋、明、清建筑10多处,古墓葬多达80多座,古遗址29处。寿县文物众多,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博物馆珍藏国家一级文物160多件,二、三级文物2000多件,有“地下博物馆”之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