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 代 名 人
吕夷简(979—1044)
字坦夫,“先世为莱州人,因祖龟祥知寿州,子孙遂为寿州(寿县)人。”宋真宗时举进士。在任职期间,屡行奏事,建议取消农具征税,减轻伐木民工劳役之苦,真宗称赞其“有为国爱民之心”,后以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仁宗初年,刘太后临朝十余年,他出任宰相,上疏八事:“正朝纲,塞邪径,禁货赂,辨佞壬,绝女谒,疏近习,罢力役,节冗费”。庆历四年病故,帝对群臣涕曰:“安得忧国忘身如夷简者!”但他也因反对范仲淹的革新建议,为时人所不满。卒后谥文靖。留有《吕文靖公集》20卷。
吕本中(1084—1145)
字居仁,号紫薇,世称东莱先生,南宋著名诗人和理学家。
吕本中自幼聪明好学,深得曾祖吕公著的钟爱。绍兴六年(1136年)召赴外郎,特赐进士出身。历任济阴县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祠部员外郎、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等职。由于他敢于直言,不畏权势,因而得罪了权奸秦桧,被秦罢官。
吕本中在仕途上不得意,而他的诗当时已负盛名,得到南宋诗人曾几、陆游的推崇。陆游称本中的诗“汪洋闳肆,兼备众体,间出新意,愈奇而愈浑,震耀耳目而不失高古。”他自言作诗效法黄庭坚的江西诗派,但他在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方面又不拘于江西诗派的成规,并革新了江西诗派。江西诗派名称的由来,也是起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
吕本中目睹宋代政权不抵抗侵略的政策和中原沦陷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前后写了《送常子正赴寿》、《兵乱后杂诗》等诗篇,表达了忧国之情。
他在理学研究上也颇有成就,反映了“贫贱勿厌”、“富贵勿羡”等理学思想。著有《东莱诗集》20卷,《春秋集解》30卷,《师友渊源录》5卷,《童蒙训》3卷等。
张野塘(生卒年不详)
寿县人,一说是河北人。明代中期的戏曲音乐家。他曾为戍卒,在嘉靖年间(1525年左右)获罪谪发太仓,后寓居太仓,娶当时的名戏曲音乐家魏良辅之女为妻。张野塘善弹三弦和北曲,对南曲也常进行研习。他曾精心改制北方的三弦,更定弦索,使琴腹稍小而且呈圆形,以利于南方广为流传。当时,魏良辅正对流行在昆山一带的戏曲腔调进行整理、提高,张野塘就积极地帮助他。最后,魏良辅与张野塘合作,把在昆山一带流行的戏曲腔调改变发展成为“水磨腔”,也称昆腔。
孙家鼐(1827—1909)
字燮臣,安徽寿州人。咸丰九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历侍读,入直上书房。光绪四年,命在毓庆宫行走,与尚书翁同龢授上读。累迁内阁学士,擢工部侍郎。江西学政陈宝琛疏请以先儒黄宗羲、顾炎武从祀文庙,议者多以为未可,家鼐与潘祖荫、翁同龢、孙诒经等再请,始议准。十六年,授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兼顺天府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