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站内检索 | |
|
|
|
|
|
安徽公路桥梁
肥西丰乐河桥:
肥西县三河镇的丰乐河桥,位于上(派河)三(河)路终点,跨越丰乐河,桥纵轴线与水流方向正交。
清咸丰六年(1856年)《合肥县志》记载,在两河汇合处下游150米处建有1座2孔石拱桥,后被洪水冲毁。民国25年(1936年)在古石拱桥址处建成浮桥,民国28年(1939年)日本侵略者侵入,浮桥被拆。次年重建了一座中段可以分开的浮桥,既保证两岸交通,又维持通航。
1983年元月——1984年10月,由省公路管理局投资新建了一座永久式大桥。丰乐河桥上部由4孔每孔跨径30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梁,和7孔每孔跨径16米、钢筋混凝土T梁组成,全长236.04米。行车道宽9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5米。桥下净空是6级航道。桥南堤岸设人行道。荷载:汽——20、挂——100。
肥东三十埠立交桥:
肥东县境的三十埠立交桥,位于合(肥)浦(口)路163km+450m处,桥纵轴线与淮南铁路复线102km+026m处斜交。1984年10月——1986年元月,由铁道部投资建成此桥。立交桥20孔,其中15孔为跨径10米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T梁,2孔为跨径16米的装配式斜宽腹式钢筋混凝土T梁,1孔为跨径20米的装配式斜宽腹式钢筋混凝土T梁,2孔为跨径9.3米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板梁。全长229.3米,是省内现有最长的公跨铁宽腹式斜置立交桥。水泥混凝土桥面,纵坡3%,行车道宽9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5米。下部为浆砌块石U型重力式桥台,钢筋混凝土刚架柱式桥墩。荷载:汽——20、挂——100。
合肥寿春路桥:
合肥市寿春路与胜利路交汇处的寿春路桥是合浦、合蚌与合六、合淮公路通过合肥市区相连接的一座重要桥梁。跨越南淝河,桥纵轴线与水流方向正交。该桥由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办公室投资,市政规划设计院测设,省公路桥梁工程公司承建。1987年4月开工,次年元旦正式通车。大桥1孔净跨72米,全长85.9米。是省内仅有的一座中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桥面总宽30.5米,其中快车道宽14米,两侧各设宽4.5米慢车道,人行道宽2.5米,两侧栏杆宽0.25米。荷载:汽——20、挂——100。
淮南东津渡桥:
淮南与寿县交界处的东津渡桥,位于蔡(家岗)寿(县)路4km+495m处,跨越东津渡河,桥纵轴线与水流方向正交。
该桥原为古桥,毁于民国27年(1938年)。1951年4月,六安专区治淮指挥部在原桥址处重修了两座桥,一座为长39米的石拱桥,一座为长12米的钢筋混凝土板梁桥。两桥间由长80米的路堤连接,每年洪水季节受淹达一个多月。1973年8月至1974年4月,省交通局改建成双曲拱T梁桥。东津渡桥为12孔,每孔跨径20米,全长272.4米的钢筋混凝土T梁桥。行车道宽7米,两侧人行道各宽0.75米。荷载:汽——13、拖——60。
怀远涡河桥:
怀远县城郊的涡河桥位于蚌(埠)阜(阳)路13km+230m处,跨越涡河,桥纵轴线与水流方向正交。该桥由省交通厅公路工程处投资,1959年4月开工,1962年3月停建,1964年1月续建,12月竣工通车。涡河桥由主桥和引桥两部分组成,主桥4孔,每孔净跨50米,矢跨比1/4,引桥3孔,每孔净跨15米,矢跨比1/2,全长285.5米,是安徽最早建成的大跨径石拱桥,水泥混凝土桥面,外加铺渣油表处面层,纵坡3%,行车道宽7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5米。荷载:汽——13、拖——6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