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站内检索 | |
|
|
|
|
|
安徽公路桥梁
潜山余井桥:
潜山县余井乡境的余井桥,位于高(河埠)界(子墩)路(105国道的一段)36km+700m处,跨越皖河,桥纵轴线与水流方向正交。原为木架桥,1952年由安庆地区养路段建成。通车10余年木料腐朽,成为危桥。1962年至1963年12月,由省公路港航工程局等重建通车。余井桥现有50孔,每孔跨径6.35米,全长338米。是省内当时最长的钢筋混凝土板梁桥。沥青混凝土桥面,行车道宽6米,两侧人行道各宽0.75米。荷载:汽——13、拖——60。
潜山黄柏桥:
潜山县黄柏乡尤曲湾村的黄柏桥,位于龙(井关)官(庄)路11km+600m处,跨黄柏河,桥纵轴线与水流方向正交。该桥由潜山县人民政府组织施工,1973年9月至1974年7月建成通车。黄柏桥为2孔,一孔跨径50米,另一孔跨径30米。全长109米,为等截面悬链线空腹式石拱。泥结碎石桥面,行车道宽7米,两侧安全带各宽0.25米。荷载:汽——13、拖——60。
桐城练潭桥:
桐城县罗岭乡与练潭乡交界处的练潭桥,位于杨(桥)新(安渡)路13km+100m处,跨练潭河,桥纵轴线与水流方向正交。1976年练潭桥被列入省交通基本建设项目,桐城县成立建桥指挥部。1977年3月至1981年10月大桥建成通车。桥有8孔,每孔跨径30米,全长279.9米,上部结构为6肋5坡钢筋混凝土空腹式双曲拱,矢跨比1/6,腹拱48孔,每孔跨径2.5米,矢跨比1/4,泥结碎石桥面,行车道宽7米,两边人行道各宽0.75米。下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浆砌块石重力式桥墩、U型桥台。荷载:汽——15、挂——80。
枞阳幸福桥:
幸福桥在枞阳县安风乡夏家嘴河村,又名夏家嘴大桥,位于金(桥)横(埠)路8km+700m处,跨越白荡湖尾部,夏家嘴河,桥纵轴线与水流方向正交。桥位处原在白荡湖区,后湖滩围垦,形成河道。桥位选定夏家嘴山岗正中,直对虎山圩堤。1965年春,枞阳县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此桥。1966年8月大桥建成,沟通了金桥——夏家嘴和夏家嘴——横埠公路。于1979年再次加固。
幸福桥为4孔20米实腹式无铰石拱和2孔10米三铰石拱桥,全长128米,泥结碎石桥面,行车道宽6米,两侧安全带各宽0.25米,荷载:汽——13、拖——60。
霍山黑石渡桥:
霍山县诸佛庵的黑石渡桥,位于霍(山)英(山)路11km+620m处,跨越淠河,桥纵轴线与水流方向正交。
黑石渡原为古渡口,民国期间曾架设过木便桥,1949年国民党溃退时炸毁。1958年10月,霍山县筑路队重建木桥,维持通车。1964年——1969年改建为永久式桥梁。1982年和1986年两次投资整修。现为29孔,每孔跨径14.1米,全长409.3米,是省内现有最长的钢筋混凝土T梁桥。行车道宽6.1米,两侧人行道各宽0.75米,桥高9.5米。荷载:汽——13、拖—60。
霍山东风桥:
霍山县东风桥,位于霍(山)晓(天)路22km+044m处,跨越黄家河(佛子岭水库上游支流),桥纵轴线与水流方向正交。1966年2月至4月竣工。
东风桥为1孔,净跨50米,全长68.9米,是安徽第一座跨径最大的乱石拱桥,亦为省内首次采用土拱胎建造的大跨径石拱桥。泥结碎石桥面,行车道宽7米,未设人行道。下部为浆砌块石U型桥台。荷载:汽——13、拖——60。
金寨史河新桥: 金寨县城梅山镇史河新桥,位于六(安)梅(山)南(溪)路30km+536m处,跨越史河,桥纵轴线与水流方向正交。上游800米处的史河老桥,建于1955年。由交通部、省公路管理局投资,1983年1月——1984年10月史河新桥建成通车。桥有14孔,每孔跨径16米,全长228米,是省内最长的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桥。行车道宽9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5米。荷载:汽——20、挂——100。
舒城桃溪桥:
舒城县桃溪镇的桃溪桥,位于206国道1077km+663m处,跨越丰乐河,桥纵轴线与水流方向正交。
桃溪镇古设渡口维持交通,民国21年(1932年)合(肥)安(庆)路建成后,以浮桥维持通车。1954年由省公路局改建为贝雷式钢架木面桥,2孔,跨径分别为24.4米和21.3米。1965年4月建成钢筋混凝土梁桥。1979年加固。1986年合(肥)安(庆)路拓宽改造,由省公路管理局投资,在原桥东侧再建一座新桥,上下通车。于1987年开工,次年竣工。新桥为钢筋混凝土板桥,全长189.4米。主桥3孔,共长55.8米,桥高10米,行车道宽7.5米,东西两侧人行道各宽0.5米、1米。旱桥8孔,每桥跨径16.7米,长133.6米,桥高7米。行车道及两侧人行道与主桥同宽。荷载:汽——20、挂——1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