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图书馆 V2.0 账号 密码 网站简介 站点导航 联系我们
本馆介绍 服务指南 书目检索 数字资源 安徽文献 文献征集 读者园地 学术研究 培训讲座 共享工程 下载园地
站内检索
 
条 件:
范 围:
 
 位置:首页 >> 专题文献 >> 安徽路桥 >> 公路桥梁

安徽公路桥梁

    宣州凤凰桥:
    凤凰桥位于宣州市区叠嶂东路与南市路的交界处,即古凤凰桥的下址太和门外(小东门),跨苑溪河,桥纵轴线与水流方向正交。
    凤凰桥始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唐大诗人李白游宣州时,曾有“双桥落彩虹”的诗句。“双桥”即现存的“凤凰”和“济州”两座古桥。宋初、明清、民国都多次重修。1984年5月——1985年8月重建。桥全长74.5米,孔净跨60米。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桁拱,行车道宽12米,两侧人行道各宽2米。荷载:汽——20、挂——100。
    宁国河沥溪桥:
    古称东津渡桥,位于慈(湖)张(王庙)路220km+200m处,跨东津河,桥纵轴线与水流方向正交,是东津河上的第一座大桥。
    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邑人胡源庆等三人捐资首建东津渡桥。明嘉靖元年(1522年)、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多次重建,改称为河沥溪桥。
    1972年——1973年2月,由徽州地区公路总站工程队再次动工整修。桥有9孔,全长148.5米,为实腹式石拱。行车道宽7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米,直杆式路灯各7盏。桥南建有一座三层楼的桥头堡。
    泾县青弋江桥:
    泾县城关镇青弋江桥,位于南(陵)雄(路)33km+870m处,跨青弋江,桥纵轴线与水流方向正交。桥建于1959年元月,1962年2月主体工程竣工。建桥指挥部会同省交通部等联合验收合格。桥有7孔,每孔跨径27.5米,全长247.5米,为变截面悬链线实腹式石拱。行车道宽7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5米,直杆式照明灯各8盏,栏杆高1.1米,嵌有“弋江大桥”的方块石刻8块。荷载:汽——13、拖——60。
    铜陵黄浒桥:
    铜陵县黄浒桥位于繁(昌)木(镇)路16km+800m处,跨越黄浒新河,桥纵轴线与水流方向正交。
    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建有3孔的石梁桥。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重新修整,以供人行。
    1956年,在原桥位新建临时性木架桥。1972年,因桥木料大都腐朽,省交通局投资改建为石拱桥。原桥因洪水期年年受淹,桥墩移位,桥基土质松软,未作妥善处理。下沉断裂,拱圈变形,失去荷载能力,危及行车安全。加之黄浒河改道,原桥位已失去作用。铜陵市革委会报请省交通局,改建黄浒桥。1976年——1978年4月,省交通局批准易位新建黄浒大桥。桥有4孔,每孔跨径均为30米,全长156.6米。为钢筋混凝土空腹式双曲拱,桥面行车道宽7米,两侧人行道各宽0.75米。荷载:汽——15、挂——80。
    芜湖澛港桥:
    芜湖县瀂港镇南侧的瀂港桥,位于芜(湖)铜(陵)路北段7km+100m处,原芜(湖)大(渡口)线老桩号,跨越漳河下游。桥纵轴线与水流方向正交。
    民国27年(1938年),日本侵略军架设军用浮桥。民国36年(1947年)建为木桥。1950年整修。1954年改为贝雷式钢架桥。因桥面狹窄,木面腐朽,已成危桥。1982年,省交通厅批准重建新桥,桥位选定在老桥下游45米处。于1984年竣工。瀂港大桥5孔,每孔跨径为30米,全长155.8米。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梁,桥面行车道宽9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米。桥下净空为六级航道。荷载:汽——20、挂——100。
    当涂姑溪河桥(老桥):
    当涂城关西南的姑溪河桥,位于205国道69km+100m处,跨姑溪河,桥纵轴线与水流方向正交。
    民国18年(1929年),兴筑芜湖至当涂公路时,准备在姑溪河上兴建一座大桥,经费有限,只得设置渡口。民国24年(1935年12月),铁路桥加铺木板,成为通行汽车、火车的两用桥。民国35年(1946年)、民国37年(1948年)全力从洪水中抢救而保住此桥,并改建为公路桥。1972年由省交通局决定将大桥改建为永久式桥梁,工程于1973年4月竣工通车。大桥有6孔,全长149.8米,为钢筋混凝土T梁。桥面、行车道宽7米,两侧人行道各宽5米,桥面标高17.73米。荷载:汽——13、拖——60。

   

 

网站地图 公共图书馆导航 返回首页 病毒预警 馆长信箱
Copyright ? 2003. Design By NLC-digita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5.0及以上版本,800x600,16位色以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