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 战 英 烈
迎风傲霜不老松——黄克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将领中有一位被人们誉为“迎风傲霜不老松”的将军,他就是黄克诚。
黄克诚,1902年生,湖南永兴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政治委员,参加了保卫晋察冀边区的艰苦战斗。1940年春,黄克诚任八路军第二纵队政治委员,领导创建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同年5月,他率领部队南下与新四军会师,开辟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的黄克诚,领导苏北军民开展了敌后游击战,多次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和进攻。黄克诚发动群众,清剿匪霸,减租减息,发展经济,为巩固苏北抗日根据地立下了卓著的功勋。1945年,黄克诚指挥部队发起阜宁和两淮战役,解放了苏北大片地区,为抗日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黄克诚曾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86年12月28日,黄克诚同志在北京病逝。 (中国抗日战争网 2007年10月12日)
台儿庄大捷的司令官——李宗仁
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这场战役的总指挥就是——李宗仁。
李宗仁1891生,广西桂林人。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23年加入国民党。抗日战争爆发后,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兼安徽省主席。1938年3月,日军八万兵力分两路向山东发起进攻,妄图会师台儿庄,攻取徐州,李宗仁奉命率中国军队约10万人,在台儿庄迎战日军。面对日军精良的武器装备和大炮、装甲车,只配有轻武器和大刀的中国军队处于弱势。李宗仁运用阵地战和运动战诱敌深入,对日军实施“围而歼之”。3月20日,日军进攻台儿庄,中国守军奋起抗击。与此同时,李宗仁指挥部队在台儿庄外线阻击日军。4月上旬,中国军队在完成对日军的包围后,李宗仁调集60多万的优势兵力,内外夹击,全面发起反攻。经数日激战,歼敌一万余人,至此,历时半个月的台儿庄战役以中国军队的胜利告捷。
1949年12月,李宗仁到美国定居,1965年7月回到祖国,受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欢迎。1969年病逝。
(中国抗日战争网 2007年9月12日)
以身报国的抗战名将——张自忠
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中国军队最高将领,就是张自忠将军。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张自忠,山东人,1890年出生 ,1914年投笔从戎,开始职业军人的生涯。
1938年3月,日军投入七八万兵力向徐州东北的台儿庄进发,妄图占领徐州。时任中国军队59军军长的张自忠奉命率部星夜兼程,赶到临沂增援,面对日军的飞机大炮和坦克,张自忠以“拼死杀敌,报祖国于万一”的决心,率部与敌激战,阵地多次失而复得,最终歼敌4000余人,取得了抗战史上有名的“临沂大捷”,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1940年5月1日,日军10万兵力大举进犯湖北枣阳、襄阳等地,形势危急。5月6日,身为中国军队第33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亲自率领2000官兵东渡襄河参战。出发前,他留下誓言“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枯,石不烂!”渡河后,张自忠率部在南瓜店附近顽强抗击日军,他多处中弹,血流如注,但仍从容指挥杀敌。中国军队战至弹尽粮绝,为了不让日军俘获,张自忠拔佩剑自戕,壮烈殉国,终年50岁。
张自忠将军殉难后,北京、上海、济南、武汉等城市的街道、学校纷纷以他的名字命名,以示对这位抗日英雄的永远怀念。 (中国抗日战争网 2007年9月12日)
声震忻口的抗日将军——卫立煌
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有一场国共两党合作给日本侵略者沉重打击的成功战役——忻口战役。指挥这一战役的就是中国军队著名的抗日将领卫立煌。
卫立煌,1896年生,安徽合肥人。1937年9月,日本侵略者进犯到山西北部后,准备占领太原。中国军队决定利用在太原的门户忻口进行正面防御,保护太原。时任中国第二战区前敌总司令,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的卫立煌临危受命,任忻口战役总指挥。10月1日,忻口战役拉开序幕。日军以占绝对优势的飞机、大炮、坦克和兵力对中国守军发起攻击,中国守军浴血奋战,阵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战斗异常激烈。战役中,八路军各师接受卫立煌统一部署,也向日军展开了积极主动的攻击,有力地配合了忻口中国守军的作战。战役历时一个多月,歼敌两万余人,拖延了日军南下计划。1943年,卫立煌再次临危受命,出任中国远征军司令官,率部强渡怒江,攻克松山,击败了盘踞在滇西和中缅边境的日军,打通了中国抗日物资供给的生命线——滇缅公路。
新中国成立后,卫立煌先后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常务委员,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常委。1960年在北京病逝。 (中国抗日战争网 2007年9月12日)
以身殉国 浩气千古——左权将军
1940年8月,八路军打 响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使侵华日军闻风丧胆,战役的主要指挥人之一左权将军也因而声震华北平原。
这是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著名军事家左权将军就安息在这绿树松柏中。
左权,1905年3月15日生于湖南醴陵,中学时期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2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赴苏联学习军事理论,1930年回国后参加了开辟中央苏区和五次反“围剿”作战;长征途中,他参与指挥突破国民党4道封锁线、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斗,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抗日战争爆发后,左权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参谋长,后兼任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他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扩大抗日武装,创建抗日根据地。从1940年8月起,他协助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仅前三个半月,就毙伤俘日伪军四万多人,沉重地打击了侵华日军的气势,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1942年5月,侵华日军对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25日左权在山西省辽县十字岭指挥部队掩护八路军总部突围转移,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7岁。
名将以身殉国家,
愿拼热血保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
留得清漳吐血花。
——朱德
左权,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中国抗日战争网 2007年8月26日)
抗日名将谢晋元
谢晋元,1905年出生于贫困家庭,广东蕉岭人。1925年,在广东大学预科肄业。同年12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学习。1926年10月毕业,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师任排长,参加北伐战争。后调到第十九路军蔡廷锴部任连长。在济南讨伐孙传芳战斗负伤,愈后先后任武汉要塞、河南省保安处营长、中校团副及旅部参谋主任等职。
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时,任陆军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参谋主任,参加闸北八字桥战斗。后任五二四团团副,团长牺牲后接任团长,率部驻防北火车站,与日军对峙二个多月,10月26日,日军疯狂向驻地防线发动进攻。他率领第一营的400余官兵,坚守苏州河北的四行仓库,掩护大部队后撤。10月27日,上千的日军进犯,他沉着应战,号召壮士“要人在阵地在,誓与日军血战到底!”激战一天,毙敌80余名。率部孤军死守危楼,誓不投降的消息,迅速传遍上海,为国内外瞩目,赞誉他们为“八百壮士”。28日凌晨,官兵又在四行仓库屋顶升起中国国旗,表示捍卫祖国尊严,誓与侵略者战斗到底的决心。接着敌军攻势一次比一次猛烈,形势险恶。29日,写下遗书:“晋元决心殉国,誓不轻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计,在晋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敌周旋到底!”30日,接蒋介石“珍重退入租界,继续为国努力”的手令。31日,敌又以飞机大炮攻击仓库,他以3挺机枪掩护,率部冲出重围,退入租界。坚守仓库4昼夜,击退日军数十次进攻,毙敌200余名,写下中国抗战史上极为壮烈的一页。他受到上级通令嘉奖,升任为上校团长。
部队退入租界后,正待整装再战,被英军解除武装,送往胶州路“孤军营”,受尽凌辱。他满腔悲愤,每日清晨带领孤军唱国歌,举行精神升旗仪式,出操上课,教育部属勿忘爱国军人的人格和国格。1938年8月11日晨,为纪念“八一三”抗战一周年,率部升起国旗。当天下午遭到万国商团外籍军队包围冲击营房,夺去了国旗。他指挥壮士展开搏斗,4名壮士牺牲,100余人负伤。孤军被送往外滩中央银行大楼幽禁。他下令开展绝食斗争。工部局被迫让步,将他们送回孤军营,奉还国旗,抚恤死难壮士,并对此事件表示歉意。1940年3月,汉奸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派员以陆军总司令的高官诱降,他严词斥道:“尔等行为,良心丧尽,认贼作父,愿作张邦昌,甘作亡国奴。我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以保国为民为天职,余志已决,决非任何甘言利诱所能动,休以狗彘不如之言来污我,你速去,休胡言。”敌伪见软硬兼施无效,于1941年4月,收买叛兵4人在24日早操时,乘他不备,用凶器将其击死。遇害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惊。5月8日,国民政府通令嘉奖,追赠为陆军少将。上海10万民众前往瞻仰遣容。
毛泽东高度赞誉“八百壮士”为“民族典型”。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晋元中学建立纪念馆立像,其家乡蕉岭县建立晋元中学作为纪念。1983年春,上海市人民政府在虹桥万国公墓重建其陵墓,表彰他“参加抗日,为国捐躯”的光辉业绩。 (民族魂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