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首页 >>特色馆藏 >>淮河纪事  

抗洪救灾感动中国

    
4、人民利益高于天——武警省总队淮河流域抗洪抢险纪实
    7月初以来,千里淮河干堤险象环生,沿淮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灾情就是命令!武警省总队紧急出动,再一次在千里淮河上展开了抗击洪魔、保卫人民的大决战。
    7月13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淮河流域抗洪抢险工作时,冒雨亲切看望慰问了抗洪抢险一线官兵。总理深情地说:在这场防汛抗洪中,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广大官兵不怕牺牲、连续作战,为转移群众、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付出了巨大努力。
    未雨绸缪
    今年以来,总队及时组织人员对沿江、沿淮的地形进行全面勘察,修订完善了总队抗洪抢险方案,成立了由部门以上领导率领的5个前进指挥所,落实了5000名抢险机动兵力,组织了紧急出动演练,举办了船艇操作手集训,及时调配各类车辆170多台、冲锋舟40多艘,筹措物资器材4万余件。
22    入汛后,总队专门设立了防汛抗洪值班室,加强与防汛、气象等有关部门联系,及时掌握雨情汛情。面对严峻的汛情、灾情,夏鹤总队长、刘东升政委、韩世友参谋长亲自赴省委、省政府及省防指,汇报部队抗洪抢险的准备情况,并明确表示:抗洪抢险是武警部队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旦需要,我们将全力以赴。
    7月9日,省防指启动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二级响应。武警省总队1000余名官兵紧急出动,在淮河一线阜阳、淮南、亳州等地全线布防,严阵以待,誓死保卫淮河大堤。在武警总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总队党委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夏鹤总队长、刘东升政委率总队基指前出至一线指挥,总队4个前指带领十几个支队级单位官兵舍生忘死,与滔滔洪水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科学用兵
    这次抗洪抢险方向多、时间紧、战线长、任务重,总队党委始终做到突出重点,科学运作,合理用兵,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武警部队机动抢险的突击作用。
    就近用兵,快速反应。针对淮河汛情发展,总队及时向沿淮五个支队下达了预先号令,全部进入等级战备状态,随时准备赶赴一线。抗洪抢险初始阶段,总队首先派出沿淮支队迅速投入到抗洪抢险一线,为及时转移群众、转运物资赢得了宝贵时间,争得了抗洪抢险的先机。
    量险用兵,保障重点。立足于担负急难险重任务,把参战兵力投入到重点地区、重点圩堤、重点地段,先后在阜阳、淮南、六安、凤阳四个方向,开设了4个前进指挥所,投入兵力3800多人。这些兵力分别调度到各个方向的险工险段上,形成拳头力量,在关键时刻、关键部位起关键作用,及时控制了险情发展,保证有限兵力发挥了最大作用。
    梯次用兵,掌握主动。总队组织了3个梯队的应急力量,第一梯队为沿淮支队机动兵力;第二梯队为总队机动支队、指挥学院和后勤训练大队;第三梯队为其他支队机动兵力。根据汛情发展,总队及时投入了第一、二梯队,并针对长江流域汛情比较平稳的实际,又将第三梯队投入到淮河流域抗洪抢险,确保了遂行抢险任务需要。
    在抗洪抢险战斗中,总队党委坚持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指示精神统一官兵精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始终,不断调动和激发广大参战官兵抗洪抢险的斗志。抗洪部队到哪里,思想工作就跟到哪里,红旗就打到哪里,口号就喊到哪里,标语就贴到哪里,组歌就唱到哪里。参战部队组织700余名党员成立了28个“党员突击队”,广泛开展“让党旗飘起来,让警徽亮起来,让领导干部形象树起来”活动。在战斗中,有26名抗洪勇士火线入党,10人火线立功。
    连战连捷
    “临淮关大堤发生特大险情,请立即增援!”7月18日19时52分,武警省总队第三前进指挥所接到来自一线巡逻员的求援电话。临淮关位于淮河下游地区,是淮河险段最多、排水最难、情况最为复杂的堤坝。紧邻堤坝不远处,就是每2分钟就有一辆火车通过的全国铁路大动脉——津浦线。
    当晚20时15分,总队后勤训练大队200名官兵赶到大堤;19日零时10分,武警滁州市支队100名官兵前来增援;19日2时50分,武警合肥指挥学院“大学生抢险队”也赶到大堤。经过全体官兵10多个小时的连续奋战,3处重特大险情被及时排除,共加固加高堤坝600余米。临淮关大堤保住了,津浦线保住了!看着安全奔驰南下的火车,官兵们兴奋地脱帽呐喊。
    截至7月20日24时,总队在淮河流域出动兵力72460人次,车辆3780台次,冲锋舟1270艘次,疏散、转移群众2.5万余人,义诊群众8360余人次,抢运各类物资1282多吨、运送土石方51283立方米、加固堤坝4.1万余米,挽回直接经济损失7716万元,并为灾区群众运送生活用品280多吨。
    纵横淮河沿线,阜阳、六安、滁州、淮南和蚌埠等5条战线28个战场,武警官兵全线铺开,日夜鏖战,连战连捷。
    连战连捷,是总队官兵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忠实写照;连战连捷,是抗洪将士用血肉之躯在百姓心中筑起的又一座丰碑!省委书记郭金龙、省长王金山赞扬总队官兵是“最可靠的子弟兵,最管用的子弟兵”。(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5、安徽沿淮广大海事职工鏖战淮河洪魔纪实
    自6月28日以来,安徽淮河流域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整个流域连续出现大暴雨。润河集告急、邱家湖告急、姜唐湖告急……
    7月11日,王家坝水位达到29.59米,这是王家坝建库以来所达到的最高水位,淮河流域遭遇了继1954年以来全流域性的特大洪灾。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安徽启用了9个行蓄洪区,造成了二千万亩良田被洪水吞没,受灾人口达1800多万人。7月15日,在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视察安徽灾区时的讲话精神专题会上,安徽省委书记郭金龙说:“我们是顶住了巨大压力,我们是含泪做出分洪决策的。”蒙洼等9个行蓄洪区从安乐乡村变成汪洋泽国,滔滔洪水再次在淮河儿女的家园肆虐,为了减轻上游河南的压力,为了保住下游江苏的利益,数百万安徽淮河儿女义无反顾,再次为国家牺牲了小家,持续暴雨使沿淮地区外洪内涝并存,灾害损失惨重。
    连日来,安徽省淮河流域的洪涝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省委书记郭金龙、省长王金山亲临一线指挥抗洪抢险战斗。7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带着胡锦涛的重托来到安徽灾区,视察淮河汛情时强调,安徽的灾情很大,必须做最困难的准备,并明确指示要按最高标准补偿蒙洼等行蓄洪区群众。
    面对突如其来的洪灾,安徽省地方海事局立即启动应急抢险紧急预案,组织沿淮广大海事职工按照各级防汛指挥部的命令抢运灾民和抗洪救灾物资。他们众志成城,以大无畏精神,与洪魔展开生死搏斗,切实履行好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神圣职责,积极配合各级防指做好抗洪抢险。广大海事人的形象在洪水的冲刷和洗礼中凸显出英雄本色。
    淮河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海事人
    在洪灾面前,安徽海事、港航系统损失巨大:六安、阜阳、亳州、淮南、蚌埠、宿州、滁州7个市的港口、码头、货场全部被淹没在洪水中,部分站房和职工宿舍至今仍泡在水中。
    面对日益严峻的汛情,安徽省交通厅厅长宋卫平来到淮河沿线察看灾情,慰问战斗在抗洪第一线的广大海事职工,送去了党的温暖,送去了省交通厅的关爱,极大鼓舞了广大海事职工战胜洪涝灾害的信心和勇气。7月12日,省地方海事局党委书记丁庆领坐阵阜阳王家坝和颍上船闸指挥抗洪抢险,13日,又率队来到蚌埠实地察看灾情,指导救灾工作,详细了解滞留船民的生活情况,并亲手向滞留船民代表发放了价值近2万元的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安徽省地方海事局局长蒋同富深入沿淮各个市,了解灾情,调拨资金,要求沿淮广大海事职工做好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准备。省局党委的其他领导也分别到抗洪前线进行了慰问。沿淮七个市的海事、港航部门竭尽全力调集460多艘船舶及时安全转移群众多达13万人,转移物资20余万吨。针对港口、闸门等重点部位,沿淮海事系统各级防汛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严看死守,确保万无一失。
    7月6日,固镇县浍河上游地区湖沟、杨庙所属十几个村庄出现内涝险情,不少村庄都被洪水围困,受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威胁。固镇县地方海事处连夜进行工作布置,处长王现文带领职工赶往连城、九湾西、陈渡等渡口征调14艘钢质渡船参与救灾工作,运输转移灾民1万人次,物资1500多吨。
    蚌埠闸水上交通安全检查站,对因洪水造成停泊的船舶,采取划片分区管理,做到滞留船只动态掌握,并进行跟踪联系,确保航道畅通;蚌埠市地方海事局为了确保淮河大堤及全市人民的安全组建了三个突击队,装填沙包1800余袋,对港口所属旱闸实行24小时防汛看管。
    7月12日,蚌埠市地方海事局领导亲自带领医疗队为滞留船民免费进行体检、治病,发放各种药品价值1200余元,防止水灾传染病的发生。
    整个防汛期间,从前期准备到汛期监管,以及配合地方政府进行抗洪救灾,蚌埠市地方海事局共出动海事艇910艘次,征用调度各类船舶数52艘,发放救灾物资价值5万元,拖移障碍物8处,转移港口物资8000余吨,仅一个市的抗洪抢险支出费用就达100多万元。
    阜阳市地方海事局根据天气、雨情分析,针对洪水做到了高度重视,超前谋划,明确分工,反应迅速,突出重点,兼顾其它。7月10日,阜阳市地方海事局从江苏紧急调运1000个救生圈,800件救生衣在王家坝开闸蓄洪的5个小时之前及时送到,无偿捐献给蒙洼蓄洪区。给受灾群众送去安全,也送上交通海事人的爱心。
    阜南县地方海事处职工分赴王家坝蓄洪区的各个乡镇驻点,对运送救灾、生活物资和过往群众的船舶实行“四定”、“一制”的原则。“四定”:即定船只、定专用设备、定船员、定每船载客数,“一制”:即全面实行派船制。
    7月9日按照市防指的指令,淮南市地方海事局对田家庵三个旱闸进行封堵,这三个旱闸是洪水通向市区的咽喉,如果发生渗水、泄漏后果不堪设想,该局接到命令后高度重视,立即出动抗洪抢险突击队争分夺秒,连夜对旱闸进行了封堵,并派人24小时值守,保证了淮南坝堤经受三次洪峰的冲击,保护了淮南市区工矿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安全。
    六安市地方海事局寿县海事处办公大楼的一楼水深达1米多,该处职工每天就乘坐小筏子坚持正常上下班,保证各项工作的不断不乱。六安市海事部门对因涨水而停工的合阜高速公路东淝河大桥施工现场,每天进行巡航,消除事故隐患,确保辖区水上交通安全。
    滁州市地方海事局对辖区所有渡口反复进行检查,并责令乡管员24小时旁站式监管,洪峰过境时一律停渡,针对临淮关渡口禁摆期间,部分小渔船私自偷渡现象,立即采取果断措施,强行进行清理并拖离现场,确保渡运安全。同时,对淮河临淮关一段采取临时交通管制,禁止船舶通行,确保淮河大堤安全。
    沿淮各市海事、港航系统受灾损失惨重
    淮河洪水给安徽省海事系统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截至7月30日,38个港口、542268平方米的货场被洪水淹没、76470米的进港道路被毁,4630平方米的站房被大水浸泡,沿淮七个市的运输生产全部被迫停止。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沿淮海事、港航系统水毁损失达到5731.4万元。
    自7月8日以来,阜阳港临泉、颍上、阜阳、太和、界首等港区75200平方米的货场被淹、20座码头前沿淤泥达40000立方米。长时间洪水浸泡使部分码头填土塌陷;未被抢运的40万吨煤炭、砂石被湍急流水冲走;14500平方米的进港道路上水,经过长时间的洪水浸泡路基塌陷,路面成了小水塘。安徽省861重点工程,在建的颍上船闸闸室水深达7米以上,2800平方米仓库及站房屋面被损,六安市霍邱周集港区浅水泊位被淹没,进港道路浸泡在洪水中。
    阜阳市地方海事局直属海事处和颍上海事处家属区28户职工住房进水。
    淮南市地方海事局沿线码头、站房、堆场货物全部淹没在洪水中,水路运输全部中断。
    开展生产自救 降低经济损失
    面对突如其来的洪灾,沿淮各市海事系统广大职工一边抗洪抢险,一边开展生产自救,努力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7月8日,蚌埠怀远裕安码头水深达1米以上。为保障上海焦碳的需求,以及蚌埠热电厂煤炭等急需物资,蚌埠市地方海事局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因陋就简抢抓生产,并将全部需存储的货物转运到坝内安全区域。蚌埠市各港区连夜加班加点转移煤炭8000吨(裕安码头5000吨焦炭,新港3000吨),木材2000立方米,砂石近40万吨,农资等其他产品5万吨。
    六安市地方海事局寿县海事处积极创造条件,选择高水位码头开展长途货物运输及转运抢险物资,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工作,力争将洪水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霍邱县周集港区7月1日至4日,连续加班抢在洪水淹没平台之前突击装船9条,装运货物4000吨。
    7月23日,阜阳市地方海事局的界首、太和货场、码头刚刚露出水面,两处海事职工迅速清理道路和货场上的淤泥,并向货主,船主发布水位信息,火速组织货源,调运船舶,做好灾后的复产工作,确保“水退、路通、货进、船到”,将损失降到最小。(中安在线)

6、风雨中的铿锵玫瑰——记正南淮堤女子护堤巡逻队
    淮河正阳关段水位迅涨缓落,短短十几天内经历了淮河三次洪峰!寿县正阳关镇正南淮堤再次经受住了考验。
    7月8日强降雨以来,淮河水位猛涨,正阳关段水位超警戒水位2米多,正南淮堤全线吃紧。为保护堤坝安全,确保群众生命财产不受损失,广大干群在大堤上筑坝抢险,在抗洪大军中,一群妇女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正阳关镇闻名遐迩的“正南淮堤女子护堤巡逻队”。由镇妇联牵头,组建于2003年的“正南淮堤女子护堤巡逻队”现有50名防汛经验丰富、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好的队员,其中党员41名。她们每天24小时实行三班倒,在队长、镇党委组织委员王宏霞的带领下,实行军事化管理,日夜奋战在大堤上,她们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在防汛抗洪中立下汗马功劳。
    “站好最后一班岗,是我们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家园的安全。”六十岁的镇南社区居民组长黄绍琴已到退休年龄,可她仍然强烈要求上堤参加防汛,每天巡查仔细认真,干劲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许多年轻的姐妹都要求与她排在一班,学习她的防汛经验和敬业精神。苏薇丢下正发着高烧的2岁孩子,坚持战斗在堤坝上,硬是一天假也没有请。镇中社区的老党员孙宝珍不顾高温、不怕辛劳,日夜守护在大堤上,当别人劝她休息时,她说:“我个人不要紧,大堤的安全、群众的安心才是最要紧的”。镇北社区党支部书记金志波的妻子余珊珊在丈夫上堤后,也不甘示弱加入女子护堤巡逻队。
    “女子护堤巡逻队”队员们和男同志一样挖土扛包、日夜巡逻在大堤上。她们的皮肤晒黑了、声音沙哑了、眼睛熬红了,有的同志受伤了……正阳关镇党委书记、正南淮堤正阳关镇防汛大队队长洪祖荣每天奔波在大堤上,困了在巡查车里打个盹,饿了泡点方便面充饥;正阳关镇航运公司经理郭守庆,因为连续几天劳累,加上风吹雨淋,本来就有伤痛的左眼病情加重,在镇干部的强逼下才前往合肥医院治疗;女子护堤巡逻队队长王宏霞、镇妇联主席许丽带领队员们抛下家中的一切,全力投入在抗洪第一线,她们共发现六处散浸鼓水,及时消除坝堤隐患……。每当提起“女子护堤巡逻队”时,参加抗洪的干群总是骄傲的说:“她们是风雨中的铿锵玫瑰,是真正的英雄!”。
(中共寿县县委组织部)

       
 
 

备案序号:皖ICP备05001554号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安徽华博胜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