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榜(1735——1778),字蕊中,一字辅之,晚年更号檠斋。安徽歙县人。自幼即从鲍倚云学习制举之学,于文章之事已有相当基础。但他少负伟志,很想通过博学深造成为通儒,不屑溺没聪明才智于科举之学。因此到西溪不疏园,受经学于江永,从此打下了治经的基础。后复以戴震为师,所以学有根基,言无枝叶。又学诗古文辞于刘大櫆。三十一岁召试举人,擢内阁中书,在军机处行走。乾隆壬辰,以一甲第一名及第,授翰林院修撰。仅一度为山西副考官。之后“丁外艰归”,即迄假归,徜徉林下,著书自娱。卒年六十七岁。金榜治学态度严谨,六经之中专注于治《礼》,诚如其《礼笺小序》所言:
幼承义方治《礼》,宗郑氏学;长而受学于先师江慎修先生,遂窥礼堂论赞之绪论。期间采获旧闻,或摭秘逸,要于郑氏治经家法不敢诬。
金榜精通经学,尤其擅长治“三礼”,以高密为宗,最尊郑康成,以博稽精思、慎求能断著称。《清史稿》有云:“(金榜)尝试援郑志答赵商云:‘不信亦非,悉信亦非。'曰:‘斯言也,敢以为治经之大法。故郑义所未衷者必纠正之,于郑氏家法不孔径诬也。'”戴震曾经以《司马法》赋出车徒二法难通,金榜举小司徒“正卒”、“羡卒”解释,曰:“《夏官》诸司马职亡,周人军赋,莫可考见。其制有‘正卒'以起军旅,有‘羡卒'以作田役……”并进一步批评:“儒者于《周官》军数,往往杂引《管子》释之,而于《司马法》与《周官》更相表里,转茫然莫辨,甚矣其惑也!”《汉书·艺文志·军礼司马法》中所言规制多与《周礼》相出入,金榜所言持之有据。所论累千余言,戴震读之大加赞赏:“此有益于为《周官》之学者矣。”上述有关《司马法》赋出车徒,禘兼天、地、人,以及《生民》的感生之说等三个专题,江藩《汉学师承记》皆有详细记载,其余若论“三江”“汉为北,岷为中,浙为南”之说,据江藩言,当时一般学者都能认同,惟独王鸣盛与他自己不以为然,但他还是在金榜的传记中记述了他的这一论点。
金榜著有《礼笺》十卷,书未写定,密不示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冬,因患风髀痛疾,卧床期间摘取其荦荦大者数十事,寄请大兴朱珪作序,并经方起泰、胡国辅依经叙录,厘为三卷。《礼笺》成为徽派朴学的一部重要著作。支伟成评曰:“宜朱文正序之于前,阮文达收之于后,与江、戴巍然并峙,经学之盛在新安,良有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