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 故 传 说
杜牧与清明诗
池州市秀山门外的杏花村,古时方圆十里,杏树万株。村中既有茅舍酒坊,又有十二名景。杜牧于唐朝 会昌四年(844年)由黄州(湖北黄岗)任满转池州刺史。在公暇之余,常到村中郊游。次年清明之日,刺史又来赏春,此时,天不作美,细雨蒙蒙,偏不放晴,便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绝唱《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中首句,用“清明”二字点出了时令,用“雨”字写出了当时的环境和气氛,“纷纷”描绘了江南四月的春雨意境,道出了雨中行人的心情,传神地勾画出路上行人伤情的内心活动,在蒙蒙细雨中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行人欲找酒店,既可避雨,又可饮酒解闷,于是写出了“酒家何处有”,时巧遇一牧童,不用口答而用手遥指。该诗以清浅明丽的语言,用极其轻松自然的笔调,勾勒出杏花村中一幅春日雨中行人问路图,充溢诗情画意。自此,沦于荒郊野外之中的贵池杏花村随《清明》诗名播青史,饮誉天下。真可谓,迹以人重,地以名传。
滋润民心的包公井
位于池州城内孝肃街。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包拯出任池州知府。相传次年久旱无雨,旱情十分严重,府治东边的齐川河,平天湖均已干涸,百姓们用水十分困难,只得翻山越岭到距府治北五里许的长江担水。时任知府的包拯,心系黎民,心中焦急。一日,他解愁漫步府 周,偶然发现围墙角处一块地土很潮湿,心想,此地若挖井出水,也可解百姓用水之难。于是立即命衙役破土掘井,待挖到数尺后,果然渗水。包拯为了防止百姓闹水荒而争吵,便派四名衙役轮流维持秩序。几日后,四名衙役财迷心窍,竟干起了以井水收银两的勒索勾当来。有一天,包知府出府踱步,听百姓们议论起以井水收银钱之事,甚是恼火,便立即访查,升堂断情。包拯对四名勒索银两的衙役,除痛打五十大板外,罚他们四人将原井挖大四倍,上部另置三口井眼。这样,一个井体上置四口井眼就是这样形成的。此井说来也怪,不但久旱不涸,而且水味甘甜,如果贪官污吏喝了,立即头晕眼花。后来,池州先民为纪念知府包拯,称之为“包公四眼井”。
岳飞与翠微亭
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奉命出师池州,在贵池城东齐山安营扎寨。黎民百姓闻知岳飞征战驻扎在贵池的喜讯,无不欢欣雀跃,打着十番锣鼓,吹着黄铜喇叭,杀猪宰羊,忙忙碌碌,捧出杏花名酒,慰劳将士。一日黄昏,岳飞勒住缰绳,慢步踏着石级登山,耳边百鸟喧唱,眼前修竹翠绿,山花竞放,妖妍迷人,遍地芳草也像为岳元帅铺起了碧绿的地毯。他上得山顶,被眼前的万壑云涛、石林如笋的奇妙景观所陶醉。“得得”清脆的马啼声使他如醉如痴,不知不觉来到了翠微亭,仰首一见“翠微”二字,脑海中联想起唐代诗仙李白的“摇笔望白云,开帘当翠微”诗句,时侍从官言道:“杜牧公在池任刺史时,为纪念李白,特筑此亭”。“哦——!” 岳飞微微露出笑容,又深情长声嘘叹,面部虽带喜色,但含有三分忧虑。当跨入亭中,一阵清风轻拂着战袍,檐角的风铃叮当作响。他放眼北方,但见那滚滚长江,犹如千万匹白马驰骋,他慢将三绺清髯,浮想联翩,既恋锦绣的山光水色,更念抗金保国的重任。只见他巨手一挥,身旁侍从立即把早已准备好的文房四宝捧到面前,身经百战的岳元帅,提起玉管羊毫,饱蘸浓黑徽墨,在铺开的宣纸上写出了动人的“经年尘土满征衣,得得寻芳上翠微。好山好水观未足,马啼催趁月明归”(《齐山翠微亭》)诗句。据说岳飞在风波亭被害后,抗金名将韩世忠就仿照贵池的翠微亭,在杭州西湖岳王墓附近又建了座翠微亭,以纪念岳飞的爱国精神。
乾隆梅龙留佳话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贵池梅龙镇有家兄妹合开的梅家饭店,兄长人称梅大哥,小妹人喊梅小姐,两人知书达礼,为人厚道,买卖公平,生意兴旺。一日午后,店中来了一位英俊潇洒的客人,梅小姐出来招呼,客人一见,惊叹不已,那梅小姐虽是小镇村姑,但天生丽质,举止文雅。梅小姐见来客气度不凡,气宇轩昂,不禁春心为之一动。两人攀谈起来,天南地北,谈古论今,非常投机,直谈到日落西山。梅大哥看妹妹与来客似有相见恨晚之意,心想,来客相貌堂堂,妹妹又年方十八,尚未婚嫁,正是一段好姻缘。于是叫应娘子,晚餐招待客人,席间,妹与来客眉来眼去,情投意合。哥哥主婚,嫂嫂为媒,将妹妹许配客人。当晚拜了花烛,入了洞房。此后几日,两人恩爱有加。至七日梅家方知,客人竟然是当今万岁。乾隆因国事在身,即日离开梅冶去姑苏。临行前,将玉坠交给梅小姐为凭,定为五月初五迎她进宫,立为贵妃。光阴似箭,已到五月初五,清晨,梅小姐梳洗打扮,准备迎驾,谁知等到黄昏未见江中来帆,而一直等到七月初五,仍不见宫中来人迎亲,可怜的梅小姐悔恨受骗,失望之极,一气之下,投九华河自尽。乾隆帝弘历不仅是当今圣主,而且也是人间情种,岂能忘记聪明贤淑的梅小姐。八月初十,迎亲銮驾已停靠长江岸边,分成两路,一路去府衙传圣旨,一路直去梅龙镇,当帆船行至查村时,方知梅小姐因把八月十五听成五月初五,已投河殉情。大臣们只得作罢,返还京都。后人为纪念皇梅艳事,将迎亲队伍驻扎地取名为驻驾,将查村取名銮宫坂,将梅冶镇改名梅龙镇。
水打秋浦县
秋浦县由石城县更名,古河道秋浦横贯其南。相传,秋浦县衙有一群恶棍,欺民霸财,百姓为此泪水浸咸了秋江水,于是激怒了白龙。俗语云:一条白龙存九十五条蛟,它们就是兵。一日,白龙汇集蛟龙集会,要铲除恶棍,为民除害,当下将任务交给了蜈蚣蛟。蜈蚣蛟的天敌是公鸡,在举事前蜈蚣蛟化成一位老道走村窜户,杀绝公鸡,却遗漏了玉屏山顶“仰天堂”尼姑庵。某日,蜈蚣蛟按照白龙大王的命令,出征除恶,当行至离县衙三里许地时,突然从东边玉屏山顶飞下了一只独脚大公鸡,一口啄到蜈蚣蛟的脊背,蜈蚣蛟疼痛难忍,尾巴一摆,此时洪水泛滥,淹没了全城。县府中恶棍虽然铲除,但百姓也因此而遭殃。白龙大怒,伸爪往公鸡身上一点,立即形成一座弧形山,那就是鸡公山;为惩罚蜈蚣蛟办事草率,取消它升仙资格,化作一条河,那就是龙须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