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地 与 香 港
(3)香港与泛珠三角合作
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简称“9+2”),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和市场运作的原则,在2004年6月签订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开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香港是亚洲国际都会,也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等中心。香港和泛珠三角各省区,有极强的经济互补性。香港可以借助其高度开放和国际化的优势,帮助泛珠三角区域走向世界,成为对外经济合作的中介和平台。在未来泛珠三角的开放发展中,香港担当积极推动角色。
自开展合作以来,我们通过多项实务工作推动区域合作,并取得不少成果:
为推动金融合作,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分别在2005及2006年,率领香港金融业界代表团访问福建和湖南省,并在2006年3月在港举办“泛珠三角区域金融服务论坛”,以加深泛珠省区对香港金融服务的了解。自泛珠合作开展以来,截至2007年5月,已有约30间泛珠企业到港上市。
自2006年5月1日起,“个人游”已扩展至泛珠三角所有省会城市。新增六个泛珠省会城市的二千万居民,到港旅游更加方便。
过去四分之一世纪以来,香港与珠三角地区已经发展了日益紧密的经济关系,成为世界
上最富活力的地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将有助更充分发挥香港独特的优势。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家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实施CEPA的新形势下,开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对于加强各省区的经济合作关系,提升整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4)加强特区政府驻内地办事处的网络
为更有效地统筹推动香港与内地联系的工作,以及加强协调与各省区在各个范畴的交流合作,特区政府于2006年4月1日在政制事务局下成立了内地事务联络办公室。当时,特区政府于内地已设有驻北京办事处和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为了进一步加强与各省市的联系,我们将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扩大覆盖范围至包括广东、广西、江西、福建及海南五个泛珠省区,并于2006年9月分别在上海和四川成都设立了新的经济贸易办事处。上海经贸办的覆盖范围包括上海市和江苏、浙江、安徽和湖北四省。成都经贸办的覆盖范围则包括四川、湖南、云南、贵州、陕西五省和重庆市。驻京办事处的覆盖范围则包括内地其它的15个省、市及自治区,即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及西藏。
(5)香港的跨界建设
香港位于亚洲的心脏地带,多年来一直是世界最繁忙的货柜港口和最大的国际航空货运中心之一。在政府一项名为“香港2030”的香港21世纪基础建设全面策略规划研究中,跨界建设涉及铁路、道路与桥梁等多个方面,目的为进一步加强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联系,以应付持续增长的跨界人流和物流。
(6)广深港高速铁路快线
广深港高速铁路(即广深港客运专线)是规划中一条连接香港、深圳和广州的快速铁路,可将来往香港与广州的行车时间由现在约100分钟缩短至大约一小时之内。广深港高速铁路将接驳至国家铁路网,包括京广客运专线及杭福深客运专线,使香港与北京及上海等内地主要城市直接连通。使用广深港高速铁路的乘客亦可透过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来往香港与珠三角主要城镇。项目对提升香港作为进出珠三角门户的地位,进一步增强内地与香港特区经济协作,促进经济共同繁荣与发展,以及提高珠三角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深港西部通道
深港西部通道是香港回归后,首项与深圳政府合作兴建的大型跨界基建,连接深圳蛇口和香港元朗,跨越后海湾。设于深圳蛇口的新口岸过关设施,将实施客货“一地两检”的通关安排,以简化过关程序。其中,香港总投资额高达港币112亿元。这是第一条通过跨海工程连接内地与香港的陆路通道。大桥通车后,可令香港的跨界车辆设计处理量最高增加超过两倍,预计开通初期的每日双向车辆流量为2.98万辆次。深港西部通道的开通必定会进一步增加香港与深圳,以及珠三角其它地区之间的人流和货流,为两地的经济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8)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是“一国两制”下首项涉及内地及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大型跨界合作项目。大
桥将成为连接香港及珠江西岸的主要陆路通道,对香港及大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具有策略性价值。粤、港、澳三方成立了协调小组跟进大桥项目的前期工作。三方已就大桥的走线及着陆点达成共识,并正抓紧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余下的课题,包括口岸选址及融资安排,以期早日就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定稿,上报中央批准。2007年初,中央已成立一个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并由国家交通部、国务院港澳办及三地政府代表组成的港珠澳大桥专责小组,对加快落实大桥项目产生积极的作用。
(9)《合资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计划》
越来越多的内地资金到境外寻找投资,不断为香港的金融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合资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计划”容许内地机构和个人,透过合资格的金融机构,在特定条件下,在境外(包括香港)的资本市场投资。该计划由内地有关部门作决定。内地与香港的金融监管机构有着良好及紧密的合作,香港可以为内地的资金进行境外投资提供一个稳妥平台。
(10)香港高校内地招生增加
香港中西兼容,多元化的优势造就多所国际知名院校,吸引了世界各地青年在港学习。
香港高等院校均以英文授课,课程涵盖国际通用的专业知识,资历获得广泛承认。工商管理课程,数年亚洲排名第一。12所高校中的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更是名列英国《泰晤士报》公布的全球最佳学府的前58名之内。
回归十年来,香港政府不断提高大专院校非本地生源的比例,由1993年的2%增至目前的10%。据统计,在2006/07学年,超过8,000名内地优秀学子在港攻读学士、副学士、研究生等课程。内地学子积极勤奋的学习态度,鼓舞了本地学生。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香港青年在内地就读,亲身感受国家的发展,加深对祖国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