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图书馆 V2.0 账号 密码 网站简介 站点导航 联系我们
本馆介绍 服务指南 书目检索 数字资源 安徽文献 文献征集 古籍保护 省图学会 新安讲堂 共享工程 下载园地
上级栏目
 
军事概述

 位置:首页 >> 专题文献 >> 建军八十周年

经 典 战 役

 
18、渡江战役
    三大战役结束后,蒋军主力已被歼灭。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我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我南进。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百万雄师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无锡、镇江等城,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我军全线渡江后,蒋介石为了避免其江防部队被分割围歼,令所有部队火速向浙赣路、杭州、上海方向撤退,企图控制皖浙赣山区,构成新防线继续顽抗。据此,我东集团和中集团于27日在吴兴会师后,29日在广德地区全歼敌5个多军。接着分路追击,于5月3日解放杭州。西集团突破江防后,以徽州、上饶、贵溪为目标,多路向南追击,5月7日控制了浙赣路,切断了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的联系,粉碎了敌组织新防御线的企图。5月14日,第四野战军从武汉以东团风至武穴地段南渡长江,16日、17日解放武汉三镇。22日,第二野战军一部解放南昌。27日,第三野战军主力攻占全国最大城市上海。6月1日,我军乘胜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胜利结束。
    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我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此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闽、鄂广大地区。这一胜利,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19、上甘岭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为粉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金化攻势”,于1952年10月14日~11月25日,在上甘岭地区依托坑道工事,所进行的坚守防御作战。
上甘岭战役     志愿军在上甘岭地区先后担负防御任务的部队为第3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副政治委员杜义德指挥的第15军、第12军。战前,第15军做了防敌进攻的准备,以第45师第135团2个加强连防守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并在该两阵地构筑10米长以上坑道48条,全长760多米。在战役过程中,志愿军又陆续投入大量兵力,计有第15军第45、第29师,第12军第31师和第34师1个团,炮兵9个团各1部另4个营,有山炮、野炮、榴弹炮114门,火箭炮24门,高射炮47门,总兵力达4万余人。整个作战由第15军军长秦基伟、政治委员谷景生指挥。
    上甘岭战役,交战双方先后动用兵力达10万余人,反复争夺43天,作战规模由战斗发展成为战役,其激烈程度是战争史上罕见的。“联合国军”炮兵和航空兵,对两山头共发射炮弹190余万发,投炸弹5000余枚,把总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的两高地的土石炸松1~2米。志愿军防守部队贯彻“坚守防御、寸土必争”的作战方针,依托坑道工事,坚决抗击“联合国军”的进攻。
    此役,志愿军第15、第12军打退“联合国军”营以上兵力冲击25次,营以下兵力冲击650余次,进行数十次反击,共毙伤俘敌2.5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270余架,击毁击伤其大口径火炮60余门、坦克14辆,最终守住了阵地。作战中,志愿军伤亡1.15万余人。上甘岭战役,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坚守防御作战的范例,表明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对抗击强大火力的突击、增强防御的稳定性有着巨大作用。

20、江山岛登陆战
    朝鲜战争胜利后,结束浙江沿海军事对峙局面的时机已趋成熟。1955年1月18日,解放军首次采用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战术,一举攻克江山岛,全歼国民党驻军王生明部1100人,其中俘敌550余人,毙敌500余人,解放军阵亡官兵454人。这次战役震惊了台湾国民党当局,也震惊了美国政府,从而迫使国民党军队撤出大陈等岛屿,浙江沿海始告全境肃清。
    江山登陆战在解放军战史中占有特殊地位,也是迄今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共两党的最后一场正面战争。

21、中华军队历史上的“麦城”
    1.湘江之战
    中央红军在湘、桂及中央军的夹击下,被半渡而击,是役,中央红军人数由出发时的号称20万锐减为3万(实际上到遵义会议时只有1万多),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应负主要责任。
    2.西路军的覆没
    长征结束后,张国焘出走,其原部被编为西路军,由陈昌浩、徐向前率领,向西发展,企图打通迪化,连接苏联,在二马的打击下,西路军3万多人全军覆没,只剩约500人到达新疆辛辛峡。中央军委决策失误,应负主要责任。
    3.皖南事变
    新四军在苏北取得黄桥决战胜利,以3000余众全歼国民党军89军和翁达独立旅,引起老蒋不满,发动皖南事变,在安徽泾县全歼新四军(苏北部队除外)1万余人。军长叶挺下山谈判被囚。项英叶挺未能听从党中央北移路线安排,以致陷入口袋。应负主要责任。
    4.古宁头之战。
    我军三个建制团由内定副师长孙玉秀率领,冲上金门岛,遭遇胡琏兵团优势兵力,寡不敌众,因准备工作不充分,后续增援无法到达,导致全军覆没,叶飞应负主要责任。
    5.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
    在前几次战役胜利鼓舞下,我军集中力量发动了第五次战役,企图一鼓作气攻下釜山大邱,将美李匪帮赶到大海里去。然而由于缺少空中优势,后勤供应不上,形成“礼拜攻势”,被美军抓住反击机会,将60军的180师包了饺子,师长郑其贵等少数人逃回,代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吴成德以下3000多官兵被俘。郑其贵临机处理失当应负主要责任。

 
     
   
     

网站地图 公共图书馆导航 返回首页 病毒预警 馆长信箱
Copyright ? 2003. Design By NLC-digita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5.0及以上版本,800x600,16位色以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