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下级栏目 | |
|
|
|
|
|
亳州市是位于安徽西北,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黄淮平原腹地,辖涡阳、蒙城、利辛和谯城三县一区。面积8522.58平方公里,辖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和谯城区,全市总人口534万人。
亳州古为南亳故地,公元前16世纪,商汤在此建都,后世称为“南亳”;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改称谯郡,唐武德七年(624年)谯郡复改称亳州,为唐代十望州府之一。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刘复通拥韩山童之子朝林儿于亳州称帝,国号大宋,改元龙凤,称小明王。明洪武初(1368年)降州为县。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年)又复称亳州。1912年州改为县。解放初期设亳州市之后又改为县。1986年5月撤县设市(县级,隶属阜阳地区),同年1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省直辖市,由阜阳市代管,1998年2月省委、省政府决定亳州市由省直接管辖,同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市。 亳州是中华民族较早的发祥地之一。据有文字佐证,亳州已有3700年的历史。早在商朝时候亳州经济文化较为发达,为当时世界上的文明都市之一。 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人,灿烂的古代文化,为古城亳州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目前,亳州市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市级文物单位36处,一般文物古迹150余处。其中较著名的有巧夺天工、镶满立体透刻砖雕、木雕,遍施彩绘的花戏楼;有令考古界震惊的“中国原始第一村”尉迟寺遗址;有被专家誉为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地下长城”曹操地下运兵道;有郭沫若亲笔题馆名,含“草堂经声”、“药圃流香”、“五禽鸣寿”等八景的华祖庵;有建筑考究的曹氏宗族墓群;有栋宇宏敞的天静宫、庄子祠,道德中宫;有丘埠巍然,为世代人民景仰的商成汤王衣冠冢;有建筑巍峨、气宇轩昂的白衣律院;有造型美观、清幽雅静的清真古寺;以及明清风格犹存、古貌依旧的72条老街、36条古巷等。 亳州还是著名的“酒乡”,以古井贡酒为代表的酒类产品,在中国酿酒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经国务院2000年6月批准成立的省辖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