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图书馆 V2.0 账号 密码 网站简介 站点导航 联系我们
本馆介绍 服务指南 书目检索 数字资源 安徽文献 文献征集 古籍保护 省图学会 新安讲堂 共享工程 下载园地
上级栏目
 
黄山市
 
 
 
 
 

 位置:首页 >> 专题文献 >> 安徽旅游景观

歙县

    7、许国石坊
    俗称“八脚牌坊”。位于歙县徽城镇解放街。
许国石坊    许国,字维祯(1527—1596),歙县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官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隆庆间曾为一品官出使朝鲜,万历即位进右赞善,充日讲官,十一年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赞机务,十二年九月以平云南叛乱决策有功,晋少保,入封武英殿大学士,被万历皇帝称赞为:“协忠运筹,茂著劳绩”。并获准回家乡建造牌坊,以示功德。
    许国石坊明万历十二年(1584)始建。平面呈长方形,通高11.5米,宽(东西)6.77米,长(南北)11.54米,总面积78.13米。四面八柱,由东西向两座三间三楼和南北向两座单间三楼闭合而成。牌坊用料坚实,青色茶园石。八根通天柱各为50公分见方,基柱高7米多,上接4米。楼体部分均用大块石料制作,有的重达4吨多。整座石坊气势恢宏,遍饰雕刻图案,其图寓意出新,耐人品味。牌坊四面顶层正中均镶嵌一方双龙盘边的“恩荣”匾额,底层四面额枋上分别镌刻有“大学士”三个大字,下注“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二楼东枋书“上台元老”、西枋书“先学后臣”,两边刻当时地方官员的姓名、职位和纪年。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棠樾牌坊群
    坐落在歙县棠樾村头大道上。
棠樾牌坊群    共有7座牌坊依次排列,明代3座,清代4座,勾勒出封建社会“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
    7座牌坊分别为:1、鲍灿孝行坊;2、慈孝里坊;3、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4、乐善好施坊;5、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孝坊;6、鲍逢昌孝子坊;7、鲍象贤尚书坊。
    在歙县众多的牌坊之中,这种“以商入仕,以仕保商”、政治与经济互为融贯的密切关系屡屡可见。
    棠樾牌坊群旁有两座祠堂,一为鲍氏敦本堂祠,俗称男祠。另一为鲍氏妣祠,又名清懿堂,俗称女祠,是研究徽州    宗法制度和徽商历史的生动教材。其中女祠一破“女人不进祠堂”的旧例,为国内罕见。
    棠樾牌坊群雄伟壮观,全国罕见,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鲍家花园
    坐落在棠樾村棠樾牌坊群边。
鲍家花园     主要旅游项目有盆景园(含精品园、流派园、山石园)、大草坪、入口广场、广场鸽、徽文化展示馆(书画名家真迹、文房四宝等)、四季花园(植物景区、春夏秋冬各色植物观赏区)、乡土花园(黄山地区特色植物)、茶园坡、松林坡、观鱼池、游乐湖、垂钓湖、经济水生植物园(湖)、游船码头、山石瀑布、盆景培育基地、陶吧、茶楼、注作坊等。以徽商私家园林为背景,以徽派盆景为主题,同时荟萃国内外各流派盆景精华,与牌坊群景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构成一幅完整的徽商故里。

10、檀干园
    以溪堤遍植檀树、紫荆树而得名。又因园内有人工湖,湖内模拟杭州风景,故当地民间俗称为“小西湖”。位于歙县唐模村。
檀干园    建于清初,乾隆年间修葺。曾是本村许氏文会馆旧址。湖为清初唐模村一许姓富商所凿,有三潭印月、玉带桥、灵官桥、湖心亭、白堤等风景,以供其母游乐。有清代建筑八角石亭和同胞翰林坊。亭分上下两层,四边有虚阁,飞檐悬有铁马,风吹铮铮作响;亭上有两方匾额:西书“云路”,东书“沙堤”。亭左临溪,沿堤有多株数百年古樟树;亭右为一小五谷祠。另有同胞翰林石牌坊,石质,四柱冲天,雕刻精细。坊为表彰清康熙进士许承宣、许承家兄弟而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新安碑园
    位于歙县城西。是一座典型的徽州私家园林式建筑。
    它因陈列了两套著名帖刻《余清斋》和《清鉴堂》而驰名。整个碑园由真赏亭庭院、歙池、小天都庭院、两清堂庭院、披云小筑庭院等部分组成。
    《清鉴堂帖》刻于明崇祯七年(1634),为明末歙县收藏家吴祯所刻,也经董其昌、陈继儒评判。现存103块原碑面,收有从晋到明24位名家的31件作品,有王羲之、虞世南、褚遂良、欧阳洵、怀素、黄庭坚、米芾、赵孟頫、鲜于枢、董其昌等人手迹,集诸家之精华,呈各派之风格,甚为后人所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花山谜窟
    位于黄山市屯溪区篁墩至歙县雄村之间。
    花山谜窟风景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它集青山、绿水、田园景致、千年谜窟、奇峰怪石、摩崖石刻、石窟、庙宇、古建筑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大成。
    石窟是景区的特色,现已探明的石窟有36处,其宏大壮阔、玄妙奇巧的石窟景象在全国实为罕见,令人叹为观止。

13、黄宾虹故居
    位于歙县潭渡村。
    黄宾虹1864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于1955年去世,名质,字朴存,号宾虹,祖籍歙县,是与齐白石齐名、享有“南黄北齐”之誉的国画大师。光绪二年(1876年)黄宾虹从金华回歙县应童子试,在故里潭渡村生活约30年。
黄宾虹故居    故居正屋为三开间,共两层楼,前有庑廊和小天井,庑廊一边设有“美人靠”,坐此可观赏院内花草,堂匾和门额上为黄宾虹自题的手书“宾虹草堂”和“虹庐”。左廊题“冰上飞鸿馆”。屋前为小院。出左院门,为“玉森斋”,是一座三开间平房。前院有假山石一块,名“石芝”。黄宾虹常在画上题“写于石芝室”或“石芝阁”,即指此处。1984年,故居被辟为“黄宾虹纪念馆”。现书房、卧室基本保持原样。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陶行知纪念馆
    坐落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小北街。纪念馆建成于1984年,由瞻仰厅、放像厅、书画厅和5个大展厅组成。瞻仰厅正中是陶行知半身塑像,身后上方是宋庆龄题匾“万世师表”,正面是毛泽东题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屏风正面是陶行知手书“爱满天下”,背面是江泽民题词“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教育改革”,柱子上是郭沫若手书陶行知名言。
    展厅分7个时期展示陶行知光辉的一生:出生农村清寒家庭,留美归来后站在五四运动前列;任《新教育》杂志主编和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最早注意乡村教育,成为新教育运动的旗手;走遍全国进行抗日教育的宣传;积极投入反内战反饥饿争民主的运动。

     
   
     
网站地图 公共图书馆导航 返回首页 病毒预警 馆长信箱
Copyright ? 2003. Design By NLC-digita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5.0及以上版本,800x600,16位色以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