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
 

新措施保障教育公平
    规范民办高校招生行为
    保证中外合作办学质量
    近几年,民办高校发展迅速。据统计,到2006年底,我国共有民办高校278所,在校生133.79万人。与此同时,也因其招生中的某些不规范而招人诟病。
    从今年起,民办高校的招生章程和广告必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备案后方可对外发布,学校法定代表人要对学校招生章程及有关宣传材料的真实性负责。这有利于从源头上规范民办高校的办学和招生行为。
    另外,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也要与本校在同一地区的其他专业安排在同一批次录取,以保证中外合作办学的生源质量和教育质量。
    招生计划向中西部倾斜
    六高校招收免费师范生
    近年来,由于实行部省共建,某些部属院校在属地的招生计划占到总计划的30%甚至更高,妨害了教育公平。
    对此,教育部将多措并举,力促教育公平。今年的招生计划将更多地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具体措施有4项:一是加强省际间支持,一些教育发达省市拿出1万余名计划投放到升学压力较大的安徽、河南、广西、贵州、甘肃、新疆等8省区;二是今年教育部直属高校本科计划较去年增长2.7%,其中面向中西部地区安排计划增幅超过了4%;三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在属地安排计划比例平均比去年下降2个百分点;四是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大学安排免费师范生计划1万余名,其中面向中西部地区占到90%。
    据统计,今年中部11省市招生计划总量比去年增长6.8%,西部12省区市比去年增长5.9%,均高于全国平均5.4%的增幅。
    考试作弊记入诚信档案
    加强加分项目测试认定
    前两年,有个别地方曝出高考群体性作弊和在加分项目上动手脚的丑闻,严重损害了公正原则。
    今年起将建立并完善教育部和省两级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网络平台,将考生在国家教育考试中的诚信记录提供给高等学校、招生单位甚至将来的用人部门查询,对严重违规的考生予以严肃处理,这意味着“作弊一次,污点一生”。而且今年有高中新课程毕业生的4个实验省区,提供应届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以利于高校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此外,今年进一步加强了对加分项目的管理,比如二级运动员加分项目,就要求省级招生委员会会同体育行政部门组织对二级运动员的测试和认定,并结合当地实际采取有关措施和确定加分分值。
    录取确认表防招生诈骗
    新生学籍须经电子注册
    每年高考后,都有考生收到自己并没有报考的学校寄来的通知书,或者有人收钱助人录取,教育部门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谨防上当。
    为严防招生诈骗,今年新增“录取考生信息确认表”,增加省级招办对考生被录取情况确认并直接告知考生的环节,高校在向考生寄送录取通知书时,须附寄省级招办盖章的录取信息确认表。考生可以首先从本省(区、市)招办网站上查询确认自己的录取信息,然后到录取学校网站上获取录取结果。
    为严防体制外招生,今年实施新的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制度,严把入学资格关。高校将严格按照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和经省级招办办理的录取手续对入学新生实行学籍电子注册制度,包括确认名单、审查资格、上网公布、核对注册、双网查询、建库备案等环节,确保高考录取规范。(人民日报)

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新举措
    2007年4月,十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
    遏制扩张,今年不再审批新网吧
    目前全国网吧有近12万家。随着近年来网吧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网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通知》强调:2007年,全国网吧总量不再增加,各地均不得审批新的网吧,在《通知》发布之日前按照规定已经取得同意筹建批准文件的网吧,必须在2007年6月30日前完成筹建工作,逾期不得向其颁发《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今后将在现有网吧存量市场中推进连锁化、集团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按照“成熟一个,规范一个,确认一个”的原则管理,使网吧从数量扩张的外延式发展转变到走提升服务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重拳治“黑”让无照网吧没有生存空间
    经验表明,不铲除黑网吧生存的土壤,往往打击的风头一过,黑网吧就有反弹的趋势。
    《通知》从互联网接入、营业场地等黑网吧的生存环境入手,进一步加大对黑网吧的打击力度。通信管理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对明知是黑网吧而为其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电信企业实施行政处罚;对明知是黑网吧而向其租赁场所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实施行政处罚;对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黑网吧提供上述条件的,从重处罚。对无照经营网吧的,个人非法经营5万元以上,或违法所得1万元以上;单位非法经营50万元以上,或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非法经营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规范经营,接纳未成年人要重罚
    对于反映强烈的接纳未成年人上网与通宵营业的情况,《通知》有了明确的处罚措施。对2004年10月18日以来第二次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依法责令停业整顿不少于15天并处罚款;第三次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依法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对一次接纳3名以上(含3名)未成年人的网吧,依法责令停业整顿不少于15天并处罚款;对一次接纳8名以上(含8名)未成年人或在规定的营业时间以外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对在规定营业时间以外锁闭门窗经营的网吧,依法责令停业整顿不少于15天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公益网吧,应成为青少年上网主阵地
    未成年人不能进网吧,但是他们上网的需求并不会因此消失,公益性上网场所应当成为青少年上网的主阵地、主渠道。《通知》要求发挥学校、文化馆(站)、图书馆、青少年宫、青年中心和中小学远程教育、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满足未成年人网络文化需求方面的作用。公益性上网场所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确需收费的应按照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有关规定管理。公益性上网场所的建设要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倾斜。
    虚拟货币,央行监管严禁倒卖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主流”虚拟货币有十几种,如联众豆豆、Q币、盛大点券等。虚拟交易在网上非常流行,已经成为一项很大的产业,但也带来一些严重的问题,甚至出现对经济金融秩序产生冲击的趋势。
    《通知》规定了对虚拟货币管理的基本制度,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职能。严格限制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发行虚拟货币的总量以及单个网络游戏消费者的购买额;虚拟货币不能用于购买实物产品,只能用于购买自身提供的网络游戏等虚拟产品和服务;消费者如需将虚拟货币赎回为法定货币,其金额不得超过原购买金额;虚拟货币严禁倒卖。(人民日报)

                 
     
     
                 

网站地图|馆长信箱|联系我们
Copyright@2003. Design By NLC-digita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5.0及以上版本,1024x768,16位色以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