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有了“紧箍咒”
2007年6月1日,《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开始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规范行政惩戒工作的专门行政法规。出台这部法规的目的是,严肃行政机关纪律,规范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行为,保证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依法履行职责。
《条例》共7章55条,对处分行政机关公务员的原则、种类、适用、权限、程序和申诉等作了明确规定。它的出台显示我国公职人员纪律处分规范正日趋完善,治贪治庸的惩戒体系日趋健全。
《条例》的规定十分全面,从有权查处机关到处分程序都非常详尽,但它最受关注的是对公务员应受处分的违法违纪情形的一系列规定。以前法律未规定或规定不明确的应受处分情形在《条例》中被系统、全面地加以表述,其中针对近年来新出现的公务员包养情人、超生等惩处规定尤为引人注目。
包养情人予以撤职或开除
近年来,在一些被查处的腐败案件中,不少贪官包养情人,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今后,这种道德败坏、生活腐化的现象在被公众谴责的同时,也要接受法规的惩戒。《条例》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有包养情人的行为,将被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条例》还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吸食、注射毒品或者组织、支持、参与卖淫、嫖娼、色情淫乱活动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条例》同时明确,行政机关公务员有拒不承担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行为,有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行为,或有严重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将被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违反规定超计划生育将被降级或撤职
时下,一些地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屡屡突破法律红线,进行偷生超生。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建设局原局长秦怀文,与妻子生育3个女儿之后,又与情人再生育2个孩子,他因多次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而被群众称为“超生局长”。一些媒体大声呼吁,养情人、包二奶成为官员超生暗渠。
针对这种现象,《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违反规定超计划生育的,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条例》还明确,公务员参与迷信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组织迷信活动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挪用公款赌博给予撤职或开除处分
近年来,干部参与赌博的问题十分突出,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条例》规定,挪用公款进行赌博的行政机关公务员,给予撤职或开除处分。
同时,行政机关公务员参与赌博的,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公务员在工作时间赌博的,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屡教不改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条例》还规定,公务员为赌博活动提供场所或者其他便利条件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公务员参与营利性活动将受处分
公务员参与营利性活动,将受到严惩。《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的,情节严重的将被开除。
行政机关公务员对需要政府、政府部门决定的招标投标、征收征用、城市房屋拆迁、拍卖等事项违反规定办理的,也将受到处分,情节严重的将被撤职。
导致重大事故或者群体性事件将被处分
行政机关公务员不依法履行职责,致使可以避免的爆炸、火灾、传染病传播流行、严重环境污染、严重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或者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将被处分。
《条例》规定有以上行为之一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同样应给予处分的情况还有:发生重大事故、灾害、事件或者重大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不按规定报告、处理的;对救灾、抢险、防汛、防疫、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社会保险、征地补偿等专项款物疏于管理,致使款物被贪污、挪用,或者毁损、灭失的;以及其他玩忽职守、贻误工作的行为。(半月谈)
广告严重违法 药品将被停售
中国2007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药品广告审查办法》将药品广告与产品挂钩,今后,广告严重违法的企业,有关部门将对其产品实行强制措施,暂停该产品的销售,并责令其消除影响。
新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任意扩大产品适应症(功能主治)范围、绝对化夸大药品疗效、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违法广告,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一经发现,应当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暂停该药品在辖区内的销售,同时责令违法发布药品广告的企业在当地相应的媒体发布更正启事。
违法发布药品广告的企业按要求发布更正启事后,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做出解除行政强制措施的决定;需要进行药品检验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检验报告书发出之日起15日内,做出是否解除行政强制措施的决定。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药品广告的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广告未经审批进行宣传、处方药违法在大众媒介进行宣传、擅自篡改审批内容违法发布。对这些违法广告涉及的药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一度缺乏控制和制裁的法律依据,客观上导致生产、经营企业肆无忌惮地借助违法药品广告销售药品,误导群众用药。(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