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三农
 

低保拥抱亿万农民
    低保对象 年底将达到3000万人
    一般来说,凡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农村居民,均可申请低保。但我国农村低保正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保障因疾病、残疾、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生存条件恶劣等生活常年困难的群众。
农民     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都已部署建立农村低保制度,预计到2007年底前,将实现农村低保制度全面建立、低保金发放到户的工作目标。
    截至2007年7月底,全国已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地区,共保障低保对象2311.5万人、1074.6万户,平均低保标准为每人每年857元(按低保对象加权平均),1~7月累计支出农村低保金37.9亿元;尚未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地区,救助农村特困对象355.3万人、146.6万户,1~7月累计支出资金5.14亿元,这部分人下半年将逐步转为低保对象。预计年底农村低保对象将会达到3000万人左右。
    低保标准 最低600元/年 最高2560元/年
    低保标准是低保制度的核心,是确定低保对象的依据。制定标准要靠科学的调查和测算,一般由县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维持当地农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确定,并报上级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同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综合考虑物价水平变化等情况,适时、适度进行调整。
    从目前工作实际看,除少数东部发达地区,多数地方都是参考国家每年公布的贫困标准确定农村低保标准。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村年人均低保标准为857元,其中,标准最低的省份是600元(甘肃),最高的省份是2560元(上海)。截至2007年7月,全国平均农村低保补助水平为月人均28.8元,其中,东部地区高一些,中、西部地区要低一些。
    申领程序 对象有进有出 补助有升有降
    申请农村低保,一般由户主向乡(镇)政府或者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村民委员会开展调查、组织民主评议提出初步意见,经乡(镇)政府审核,由县级政府民政部门审批。乡(镇)政府和县级政府民政部门要采取措施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核查,了解其家庭收入、财产、劳动力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结合村民民主评议意见,提出审核、审批意见。
    需要指出的是,被批准纳入农村低保后,决不是进了“保险箱”,可以永远享受低保待遇。农村低保管理部门要定期审核低保对象家庭经济状况,对困难程度缓解且收入水平已在低保线以上的家庭,及时退出低保,停发低保金;对收入发生变动但仍在低保线以下的家庭,及时增发或减发低保金,切实做到“低保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
    资金管理 确保每分钱都发到低保对象手中
    为实施农村低保,各地普遍建立起了地方财政投入为主的资金筹措渠道。自2007年起,中央财政安排了专项资金对财政困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各地普遍实行资金专项管理制度,严格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民政部要求农村低保管理部门要做到低保政策、低保对象、低保标准、低保水平四公开,让群众明明白白地参与到农村低保工作中来。
    低保金原则上按照申请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与保障标准的差额发放,也可在核查申请人家庭收入的基础上,按照其家庭的困难程度和类别,分档发放。在核算申请人家庭收入时,为处理好低保政策与其他生活救助政策的衔接,发挥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整体效益,保证群众业已享受的福利待遇不降低,各地一般都规定申请人家庭按国家规定所获得的优待抚恤金、计划生育奖励与扶助金以及教育、见义勇为等方面的奖励性补助,一般不计入家庭收入。
    同时,为减少资金发放环节,杜绝挤占、挪用低保金,国务院还要求各地加快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方式,为低保对象建立家庭账户,通过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服务机构,直接、及时地将低保金发放到户,管好用好困难群众的“救命钱”,确保每分钱都发到低保对象手中。
    循序渐进 防止优亲厚友 杜绝人情保
    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农村低保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标志着我们在追求“人人无饥寒”梦想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坚实一步。但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大,工作推进步伐不一等原因,实现“应保尽保”只能循序渐进,逐步落实。
    目前,还有部分地区的农村低保制度尚未建立起来,已经建立制度但与国务院文件要求不一致的地区,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制度。虽然各级政府投入大幅增加,但还难以满足农村贫困群众的救助需求。反映在救助效果上,表现为救助范围偏窄、救助水平偏低,部分困难群众没有真正摆脱生活困境。
    农村低保制度框架已经基本建立,下一步工作重点将转到狠抓落实上来,尤其是要防止优亲厚友、徇私舞弊,杜绝人情保、关系保,切实保障低保制度的实施效果。
(人民网)

中国农村消费热起来了
    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大举进军农村市场
    海尔集团公司商流本部专卖店推进公司总经理陆海峰说,他们判断:当前全国农民的平均消费能力和农村市场消费状况和1995年左右的城市消费市场相似,全国农民购买力每年增长20%至30%。为了开拓农村市场,海尔制订了详细的计划。农民要求冰箱有较强的冷冻能力,对冷藏空间的需求不大,而且非常看重冰箱的耗电能力。因此海尔针对农村市场的冰箱的冷冻和冷藏空间的比例为5:5或者4:6,冰箱每天耗电量在0.6度以下,有些冰箱甚至三天一度电,这些改进均受到农民认可与欢迎。
    不仅海尔、宝洁、戴尔等跨国公司和国内其它大企业也都加大了对农村市场的开拓力度。最近,宝洁公司计划开发针对我国农村市场的日化产品,并制定了相应的营销计划;戴尔公司也在针对中国农村实际情况,准备推出较为廉价的适合中国农民需求的电脑。
    近年来,农村消费环境明显改善,家用电器、电脑等消费产品正成为农民消费热点。在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农民消费档次已接近甚至超越城市的水平。
    随着农村消费市场的升温,早已关注中国农村市场的跨国公司,以及国内大企业敏锐地感觉到,农村市场开发的大好时机正在到来,他们纷纷制订计划大举进军农村市场。
    为了占领农村市场,一些大型产品供应商纷纷在农村直接开设连锁店或建服务销售网点。国内大型的家电连锁企业国美电器高调进军农村市场,从现有二级市场门店辐射到三四级市场,向当地经销商和代理商让出一个点的利润。四川长虹电器、美的风扇、志高空调等国内大型家电企业也纷纷投入巨资,在农村建设销售网络,争夺农村市场。
    目前,海尔已在全国农村建立了2500多家专卖店,覆盖了全国1800多个县。河南的双汇、众品等肉类加工企业已把连锁店开进农村,皇明太阳能公司邓州销售部已在10多个乡镇设立了销售服务网点。思念、三全等速冻食品企业在农村开展“卖产品送冰箱”活动。
    农村消费环境明显改善各种商业形态共同繁荣
    据一些国内外大企业介绍,他们很早就开始关注农村市场。陆海峰举例说,不少地区农村电力设施落后,农村电价高,使得农民买得起家电却用不起,影响了家电的普及。部分农村交通条件差,造成产品维修不便与售后服务跟不上,这也使部分农民放弃了购买计划。而近几年,随着国家大力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绝大多数农村消费环境已大有改善。一些地区供水、用电、道路、电视信号接转台等问题已逐渐解决。
    在山东、河南、浙江、四川等省,农村市场正呈现初步繁荣景象。随着商务部“万村千乡”工程实施,超市、放心店走进农村,极大改善了农民的消费环境。目前全国已建设连锁农家店16万个,发展配送商2800多家,预计今年全国连锁农家店将发展到25万家。一些村庄里不仅建起了超市,还有通讯器材、电动车、摩托车等专卖店。
    富裕农民消费需求强劲农村消费热点不断显现
农村    在浙江等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农民收入水平已达到或超过城镇水平,农村消费处于城市同等水平,有的甚至超过城市消费水平。在一些富裕村庄,很多农民开始购买汽车、红木家具及高档消费品,文化娱乐、旅游消费等在这些地区逐渐升温,农民表现出强烈的消费欲望。
    浙江省富阳市新登镇白家村农民白曙早在2002年就买了一辆奇瑞轿车,去年把它卖掉了,今年准备买一辆10万元左右的新车。他说:“近两年想买车的家庭越来越多。”富阳市车管所所长沈法权说,富阳市去年新增机动车一万辆左右,新增驾驶员一万多人,其中农村新增机动车占全部新增额70%左右。富阳市富春街道秋丰村老年协会会长沈振庆告诉记者,每年黄金周期间协会都要组织村民外出旅游,平均每人每次旅游要花四五千元。村民都计划着要去香港、澳门看看。
    不少家电企业判断,农村家电市场的爆发性消费增长正在农村凸显,并将维持至少五年的持续增长期,年均增长率在15%左右。一些农村,在传统的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电产品基础上,冰箱、电脑、空调等价格较为昂贵,满足较高生活需求的家电正成为农民消费的新热点。一些富裕农户的电视机、洗衣机正在更新换代。随着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太阳能热水器、电动自行车、微波炉、电磁炉等一些功能实用,价格较低的家电用具受到农民的欢迎。(经济参考报)

                 
     
     
                 

网站地图|馆长信箱|联系我们
Copyright@2003. Design By NLC-digita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5.0及以上版本,1024x768,16位色以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