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过热防通胀作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
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7日召开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全党全国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各项部署,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鼓舞下,积极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
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宏观调控成效继续显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大,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会议指出,当前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不少有利条件,但也必须看到,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国民经济运行中长期积累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改善民生工作仍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更加扎实、更加深入地做好工作。
会议强调,做好2008年的经济工作十分重要。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会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协调发展,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要坚持“好字优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着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要坚持改革开放,力争在完善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推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更大成效,把发展成果更好地体现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特别是要着力改善低收入群众生活。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良好势头;继续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切实抓出更大成效;继续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重要商品生产、供应和市场调控,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逐步提高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劳动者收入,完善消费环境,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积极发展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结构和市场竞争力;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支持欠发达地区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卫生、住房保障等制度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把深化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协调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深化企业、财税、金融、价格、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改革。
会议强调,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很重,要把握全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切实把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努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中国证券网)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呈现出四大特点
在10月25日上午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表示,今年以来,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以及民生改善四个特点。
李晓超说,今年以来,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四个特点:
第一,增长较快。一是生产增长较快,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5%,比去年有所加快。农业生产也稳定增长,特别是夏粮总产有望实现全年增产。另外,工业也保持了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比去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需求增长也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7%,国内市场销售也增长15.9%。另外,我们进出口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整个增长速度都比较快。
第二,结构优化。今年以来消费市场出现较快增长,使城乡市场均保持了旺盛增长的势头。前三季度城市和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6.3%和14.9%,而且在城乡市场增强比较旺盛的同时,消费热点、消费升级也在进一步加快。
地区发展的协调性有所增强,今年以来,中西部地区生产投资增长都明显加快,前三季度中部地区投资增速36.2%,快于东部14.8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增速29.6%,快于东部8.2个百分点。大家知道,投资实际上预示着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基础。前三季度中部地区工业生产增长19.7%,快于东部1.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增长19.8%,快于东部1.8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也有所改善。高技术行业增速有所加快,前三季度高技术行业生产增长19.5%,比上半年加快了2.4个百分点,特别是通信电子行业、电气机械行业、医药行业,都保持了20%左右的增长速度。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
第三,效益提高。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都呈现出继续大幅增长的势头。
第四,民生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新增就业人数和社会保障力度都在进一步加大,同时,社会保险参保人数都在增多,覆盖面在继续扩大。(中国网)
“一降一升”释放哪些信号 六次加息将带来什么?
距上一次加息时隔3个月,央行第6次加息的“靴子”昨天终于落地。此次加息,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幅度分别为0.27个百分点和0.18个百分点,活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0.81%下调至..72%,下调0.09个百分点,这是今年5月19日央行实施“不对称加息”之后,再次运用该方法。此次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调整表”中,存款利率出现“一降一升”的格局。
“一降一升”背后
“一降一升”背后,央行到底释放了哪些信号?一方面,央行旨在“鼓励短期定期存款”。居民若将现有的活期存款换成一年以内的定期存款,不但可以获得新增部分的利率收益,更可以避免活期存款利率下调部分的损失,从而提高了应对物价上涨的能力。据央行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在连续加息等政策影响下,第4季度居民储蓄意愿比上季度提高4.9个百分点,扭转连跌4个季度的态势。此次加息,有助于保持这一势头。
另一方面,从银行的角度看,活期存款利率的下调,也为一些银行减轻资金面上的压力。从下周二开始,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14.5%的高位,这对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构成了挑战。此次活期存款利率下调,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的运营成本,为其“解压”。
此外,目前活期存款占到银行全部存款的40%,很大程度上就像是埋下的“地雷”,一旦集中释放,将带来巨大的短期流动性过剩危机。央行此举剑锋直指“短期流动性过剩”问题,希望在一定范围内化解潜在威胁,可谓一举多得。
如何影响楼市股市
按照惯性思维,加息会对楼市、股市等投资市场构成一定的冲击。不过,在易方达基金经理侯清濯看来,此次加息不同于以往,5年以上贷款利率没有增加,公积金贷款利率也不增加,对房地产市场不会造成明显负面影响。对于股市来说,虽然加息意在吸引资金回流银行储蓄,但由于幅度不大,市场“负利率”格局依旧,投资市场的资金不一定会因此而分流。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不对称加息”,继续缩小商业银行的存贷差,进一步压缩银行的利润空间,理论上,对银行股将会有较大冲击。但活期存款利率的下调,则有助于商业银行降低利息支付成本,却在很大程度上对冲了这一利空。“一负一正”效应下,银行股未必会拖累股指下跌。
但也有专家认为,近段时间以来,一连串的调控动作,已充分显示出“从紧的货币政策”之趋势,导致市场预期和投资者信心产生变化而更加谨慎,是否会因此走出“跨年度行情”,还有待观察。(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