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视角
 

我国规范国有单位转让、受让上市公司股份行为
    2007年7月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日前公布了《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转让办法》)、《国有单位受让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受让办法》),以及《上市公司国有股东标识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标识管理办法》)三个政策性文件,对股权分置改革后国有单位转让和受让上市公司的方式、定价原则、审核程序、转让或受让方资格、协议签订、价款支付等方面作了规范性要求,并明确了相关各方的责任。
    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6日表示,目前,股权分置改革已基本完成,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原暂不流通股获得了流通权,变为有限售条件的可流通股。该部分股份在其限售条件解除后,可随时上市交易、进行大宗转让或协议转让。也就是说,股权分置改革后,国有单位可以依据相关规则,在证券市场上自由买卖上市公司股份。由于原对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的相关规定都是建立在国有股暂不流通的基础上的,国有股获得流通权后,与股权分置改革前相比,国有单位买卖上市公司股份的方式、定价依据、市场环境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必须及时研究制定新的、符合市场化原则的相关监管制度,以规范国有单位转让或受让上市公司股份行为,保护各类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稳定。
    《转让办法》对国有股东通过证券交易系统转让上市公司股份规模做出了相关规定。今后,国有控股股东在连续三个会计年度内通过证券交易系统累计净转让股份的比例未达到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且不涉及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可由企业按内部决策程序自主决定;超过5%或者虽然不超过5%但会造成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需报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批准后实施。
    《转让办法》规定:国有股东协议转让上市公司股份,原则上应通过证券交易所公开股份转让信息,广泛征集受让方。只有在上市公司存在重大经营风险迫切需要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国民经济关键领域对受让方有特殊要求、国有企业内部整合,以及上市公司回购及要约收购等特殊情况下,经批准,国有股东可不通过证券交易所征集受让方,但应在与受让方签订转让协议后,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披露相关信息。
    此次出台的三个文件是监管机构第一次对国有股东收购上市公司股份行为进行系统规范,具有一定的探索性。通过《转让办法》和《受让办法》,将能对国有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进口”与“出口”实施有效监管。以此为基础,《标识管理办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国有股东证券账户进行标识,以对其变动情况进行动态监管。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三个文件一并构建起了对国有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进行动态监管的制度体系。
(新华网)

1219亿美元热钱已进入中国  导致股价、房价飙升
    2007年7月,央行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总分析师柴青山在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上表示,非法和违规资金已经大规模流入股市。
    央行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是为履行组织协调国家反洗钱工作职责而设立的收集、分析、监测和提供反洗钱情报的专门机构。
    股市四大不健康因素
房价    在谈到亚洲金融危机时,柴青山表示,中国股市呈现出来的诸多不健康因素非常值得关注:
    一是在流动性过多、升值预期强烈、宏观经济偏热以及投资溢价也列入当期利润的情况下,股价和指数升幅过猛,市盈率早已严重偏离正常水平。
    二是非法和违规资金大规模流入股市,在致使某些股票的价格出现飙升的同时,还衍生了许许多多腐败的行为。比如北方某两家国有上市公司的两名高管,投入股市的资金规模就分别超过5500万元和1.2亿元,与其公职人员的身份严重不相符。某股份制银行某城区支行的部分职工通过本行授信投入股市的累计金额就多达上亿元。如此性质的资金入市,一旦股市在泡沫破灭后出现逆转,极易引起群体性事件或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三是资本市场中不健康的因素明显增加。一方面是类似于杭萧钢构及垃圾股狂涨的造市和内幕交易活动更趋活跃,另一方面是市场中出现了新型的违法违纪活动,包括私募基金管理人员从中渔利,私募与公募基金相互勾结,等等。
    四是市场心态越来越不健康,有的投资者把股市当作赢钱的机器。
    “我国确实应当认真吸取日本、泰国的经验教训,时刻留意今后是否会出现泡沫化倾向。对股市我们的确不应打压,对广大小股东更应该积极保护,但对非法违规行为则必须坚决打击,并积极调节股市的供求关系,尽快改变利率过低、流动性过多的不利局面。”柴青山称。
    1219亿美元游资流入
    此外,柴青山不无担忧地指出,挥之不去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与此相关的境外资金的持续大量流入和短期外债比重的快速上升问题必须高度关注。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受打击最重的几个国家短期外债比重都相当高;其中,韩国高达67%,印尼高达62%,泰国六家最大商业银行的短债比重更超过了77%。依照前车之鉴,我国对短债比重的持续、快速上升,确实应当予以高度重视。柴青山说,经济持续偏热,导致国内出现明显的资产泡沫,股市飙升,房地产价格迅速上涨,沿海一些发达地区甚至出现劳动力价格上涨和劳工短缺的情况也不容忽视。
    新华海外财经据此分析,柴青山的上述表态从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此前部分市场人士关于非法资金已经大量流入股市的观点。受国际游资通过虚假贸易方式大量流入中国资本市场和流动性过剩推动,上证指数在去年上涨140%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再度上涨43%。
    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达到1.333万亿美元,继续稳居全球第一,其中上半年外汇储备增加2663亿美元。
    而中国1-6月贸易顺差则为1125.3亿美元,约占2006年全年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的63%。1-6月实际外商直接投资318.8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
    根据国际通行的测算游资流入的方法,当期外汇储备减去贸易顺差再减去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之后的余额即大约为游资流入的数量。
    由此测算,上半年流入中国的游资大约为1219亿美元。
    外管局发布首季外债数据:
    国家外汇管理局周一公布,截至2007年3月末,中国外债余额为3315.62亿美元,其中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906.33亿美元,短期外债占外债余额的57.50%,比重仍大大高于25%的国际警戒标准。
    据新华海外财经报道,中国2006年3月末外债余额为2879.05亿美元,据此计算,今年3月末外债余额同比增幅为15.16%。截至2006年年末,中国的外债余额为3229.88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19.43亿美元,增长14.92%。
    同时,截至今年3月末的短期外债余额较上年同期的1610.43亿美元增长18.37%,增速有所加快。中国截至2006年末的短期外债余额为1836.2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增幅为17.6%。
    去年以来,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导致外资从不同渠道大量流入,追逐中国国内资产,从而造成中国短期外债加速增长。
    中国金融监管部门今年已多次强调要控制短期外债过快增长。外管局局长胡晓炼在6月下旬曾表示,外管局近期将在全国范围内对银行短期外债规模控制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人民网)

                 
           
                 

网站地图|馆长信箱|联系我们
Copyright@2003. Design By NLC-digita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5.0及以上版本,1024x768,16位色以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