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2008:经济运行风险加大
如果没有干扰,仍然按照惯性发展,中国经济在2008年仍然将维持高速经济增长的趋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可能还是投资的扩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可能会提高。这其中既有收入增长的影响,也有资产价格上涨带来的财富增长的影响。股市可能会不断创出新高,在股价攀升的影响下,企业融资更加容易,进一步刺激了投资的冲动。
美国经济放缓可能就是突然间的天气变化。尽管有的分析师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美国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已经不明显,但是,中国的出口和美国的消费之间的相关程度始终非常高。受到地产价格下跌、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消费会出现放缓的趋势。在过去几年,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消费拉动,而消费主要源于财富的增长而非收入的增长。美国过去几年的经济复苏一直被称为“没有就业增长的复苏”,靠着利率降低,美国居民开始拼命购买房地产,并且在房地产价格上涨的鼓励下扩大对其他产品的消费,但2007年的次级债危机已经宣告这种借债消费的日子就要结束。如果美国的消费下降,对中国的出口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事实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3季度企业家调查显示,3季度出口订单指数比上季度下降了2.6个百分点。预计未来出口增速的下行风险仍较大。
国内的一些政策变化可能需要经过一段时期才能够显示出影响。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以及能源、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等价格全面上涨,制造业出口的利润空间不断被侵蚀,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很可能被迫退出市场。一部分企业可能会被行业内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兼并,另外一些企业可能会从面向出口市场转战到国内市场,还有一些资金可能会从实体部门撤出,转而投向房地产和股市。其他国家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也会对出口带来打击,尤其要注意的趋势是,贸易保护已经从过去的针对个别产品,转变为针对所有的中国产品:如果中国不让人民币升值,如果中国不保护知识产权,如果中国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有这些似是而非但冠冕堂皇的理由都被拿出来,限制中国的出口。
最后,政策的调整也可能会触发市场上的“羊群效应”。随着资产价格的急剧上涨,市场的情绪逐渐出现了变化。从最初的一片乐观情绪,变化为谨慎和犹豫。支撑中国资产价格上涨的重大利好消息是所谓的十七大、奥运会、人民币升值等。但是,2008年可能是一个利好出尽的时候。奥运会之后是否会出现股市和地产的下跌?甚至在此之前,市场上的投资者是否就会像惊弓之鸟,抢先离场而去?在这一微妙时候,政策的调整有时候会引发意想不到的波澜。
宏观决策者在面对未来不确定的时候,一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二是要做好预案的准备。紧缩的货币政策仍然需要坚持。但是,温和的升息效果并不理想,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也快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在此局面下,有必要采取必要的行政性措施,加大对信贷扩张的监管。人民币加速升值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缓解货币当局的被动境地。我们仍然坚持汇率调整需要“低频率、大幅度”的政策建议。即使是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和热钱流入加剧的情况下,也不能贸然放松资本管制,相反,应该提高对资本流入的监管力度。
预案的准备应着眼于未来,着眼于长期的增长潜力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如果外部需求减少,需要通过财政手段,支持国内的大型建设项目(如建设核电站),以便补充新的国内需求;当人民币升值导致部分外向型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时,可通过税收工具加以扶植,方便其转型,或通过就业培训解决这些企业的失业问题。国内劳工大军亟待由非熟练劳动力转化为熟练劳动力,为此我们需要为制造业升级换代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培养大量的大专院校毕业生,但是当前高等教育的规模和方向都难以完成这一使命。公共卫生、国土整治、环境保护我们历史上是有欠账,增加对这些领域的投入,同时配合有关的改革,吸引国内资本和国外资本加入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只有未雨绸缪,才能化解风险。
(中国经济信息网)
彭博新闻社:日本给中国经济提供前车之鉴
“他们打开了潘朵拉的盒子。”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如是描述当今最具诱惑性的经济动向:迅速致富的兴奋情绪感染了全中国。
易纲昨天说:“看到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迅猛发展,中国人不再满足于把钱存进银行。”他的话解释了中国股市为什么一涨再涨。
这难免让人猜想易纲不经意间指明了中国两大泡沫——一个在房地产,一个在股市——的下一个阶段。中国创造了一个全新规模的金字塔结构,毕竟,购买中国资产的关键理由是,持续的收益只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新手。
十之八九不会有好结果,但这个金字塔结构已经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成果:造就了世界上首家拥有万亿资产的公司(虽然是昙花一现)。这一荣誉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到头来也许会犹如过眼云烟。要明白为什么,看看日本兴业银行就知道了。
20世纪80年代末,在貌似势不可挡的经济繁荣中,日本兴业银行一时间成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企业。当时,美国商界名人如通用电气公司的杰克·韦尔奇等都声称日本的崛起“不屈不挠”。
紧接着日本的资产泡沫破裂,各银行陷入一场直到最近才摆脱的危机。现在分析人士纷纷猜测中国的繁荣会不会重蹈日本的覆辙。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包括资产市值暴涨、经济增长强劲、资本输出活跃和相信好日子永无尽头。
它们之间也有重要的不同之处,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不乏凶兆预言者,这是日本的崛起所缺少的。众多家喻户晓的人物如艾伦·格林斯潘、沃伦·巴菲特和李嘉诚等都已提醒注意中国的泡沫。
然而中国还是可以从当年的日本身上吸取一些教训的,那就是警惕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危险。
中国的情况史无前例。以前从来没有哪个像它这样潜力巨大、人口众多的欠发达经济体这么快成为全球经济劲旅。假如亚当·斯密、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等人还活着,他们的经济理论恐怕都不太适用。
中国的中央银行以及其它大国的央行都犯了跟日本一样的错误,那就是在太长的时间里维持太低的短期利率。
最近的全球信贷危机其实是一个选择问题。银行家有大笔的钱放贷,投资者有大笔的钱购买债券或股票,但他们都选择了按兵不动。市场动荡的主要原因与其说是资金供应问题,不如说是害怕受损的心理。
央行向市场注入资金,试图安抚人心。但这些举措未触及问题的根本而只是触及其表象。是低利率引发了市场上不理智的冒险和促使银行发放在货币政策合理的情况下不会发放的贷款。
日本银行一直等到日经指数超过38000点才踩刹车。20世纪90年代,它根本不应当把利率降到零。那样做是顺应政治家的心愿,他们要找一条简便的出路。时至今日,日本银行仍维持着利率几近为零的政策。
只要证券价格继续上涨,许多投资者就会认为资本主义世界一切顺利。然而证券行情上扬与其说反映了真正的乐观情绪不如说是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的。
日本未能规范利率的往事是前车之鉴。中国的增长得益于外国投资,而外资涌入是因为投资者坚信人民币汇率仍有上升空间。这就使中国对手中持有大量美元外汇储备左右为难,既不能抛售也不能停止继续增加。
假如中国重蹈日本的覆辙,那就会打开一个更大的潘朵拉的盒子——一个全球性的盒子。(参考消息)
商务部出口新政或将垫高企业5%~10%绿色成本
这是商务部成立4年多来力度最大的一次介入环保违规整治活动。
在10月下发的一份《关于加强出口企业环境监管的通知》中,商务部宣布将视具体情况中止违规企业的出口权。
五大行业“染绿”
根据这份《关于加强出口企业环境监管的通知》,商务部将把环保总局通报的违法违规企业名单及相应的处罚决定书下发地方商务主管部门,依据环保部门提供的处罚决定书,暂停受理有关企业出口业务申请。最为严厉的是,商务部在收到有关污染企业的出口业务申请,将根据《外贸法》的规定,禁止该企业在1年以上3年以下期限内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包括出口配额和许可证申请,加工贸易合同或项目审批及出具加工贸易经营状况及生产能力证明,全国性、区域性出口商品交易会、博览会参展和摊位申请等。
据悉,此次列入“绿色外贸”的重点行业是冶金、化工、水泥、纺织、轻工五大行业,“因为,这五大行业能耗占全国工业能耗总量的80%以上,抓住了这几大行业就抓住了环境监察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商务部综合司陈广龙解释道,“按照外贸行业的惯例,下半年是这些行业的出口高峰期。”
据悉,涉及上述行业的出口企业将设立环境管理机构、指派专门人员担任环境监督员,检查记录企业环境运行指标,定期向当地商务、环保部门报告并随时准备接受检查和抽查,定期向社会发布企业环境运行情况报告,接受社会舆论监督。
“商务部还将建立出口企业环境执法档案管理数据库。在查清企业的数量、出口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及环境违法行为处罚情况的基础上,建立数据库,对其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和整改实施动态管理。”陈广龙说。
中小企业心惊
陈广龙指出,此次“绿色外贸”政策实施后,企业生产成本会依据行业做相应地增加,包括排污设备费用、检测费用等。依据不同行业企业成本将相应增加5%~10%,冶金、化工等重工业稍高,纺织和轻工偏低。成本的抬升可能导致一些中小企业出局。
陈广龙还透露,不久,商务部将集中力量对出口企业开展一次专项环境执法检查。而记者从商务部驻广州特派员办事处获悉,近期将严查沿岸出口企业,严防超标废水直排珠江。
对于上述消息广州一位小化工厂老板张斌十分担忧:“过去,只是简单地把原料、人工、税收等成本加在一起,一年缴排污费2000多元,大不了罚款,也不会有太多麻烦。但现在不同了。”据悉,生产这些产品所造成的环境治理问题拖得越晚,费用越高。张斌希望政府部门让他们有整改机会和过渡期,不要轻易取消他们的出口权。(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