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
紫金砚
 
 
 
  首页 >>特色馆藏 >>安徽工艺美术>>文房四宝  

紫金砚

    历史沿革
    是我国历史名砚之一,原产地在淮南市八公山区。其石料主要源于八公山,有六种色彩,20余种石品,质地优良,天然色彩丰富,为历代文人所赏识。
    据有关资料和存世实物考证,以紫金石制砚最早发端于东晋时期,兴盛于唐宋,清朝至民国渐次衰微。1000多年来,紫金砚传统技艺一直在当地民间流传,薪火不断,延续至今。淮南市、凤台县、寿县一带,目前制砚企业及个体作坊有40余家。
    2004年1月,“寿县紫金石砚研究与开发”通过六安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并获得安徽省科技厅颁发的科技成果证书,4月23日参加了安徽省首届民间工艺品博览暨展销会,荣获金奖。9月15日在中国豆腐文化节海峡两岸(中国·淮南)书画工艺精品展中荣获精品奖。10月荣获安徽省六安市政府颁发的科学进步三等奖,中央电视台旅游频道、《书法报》、《安徽日报》、《皖西日报》、寿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曾做过专题报道。
    2006年12月,入选我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工艺特色
    紫金砚是传统手工艺品的典型代表,整个生产过程有20余道工序,主要包括:采石、制砚、打磨、封蜡、砚铭、配盒等。制砚的传统工艺有浮雕、透雕和线刻三种;其具体操作刀法有单刀、双刀、切刀等十几种;图案主要有传统的变形纹样和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两大类;主要生产器具和设施有50余种;成品样式一般按制式分规格砚和就形砚两大类。紫金砚虽有千年历史,但长期以来其制作技艺全靠师徒传承,还要凭个人悟性和长期实践的体会感受才能掌握。
    紫金砚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工艺要求严格,雕刻方法细腻,是现代技术所难以代替的,它蕴涵着丰富的科技基因,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备案序号:皖ICP备05001554号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安徽华博胜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