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画
灵璧钟馗画
 
 
 
  首页 >>特色馆藏 >>安徽工艺美术>>工艺画  

灵璧钟馗画

    钟馗画与灵璧石、虞姬墓并称为“丑、奇、美”的灵璧“三绝”。
    钟馗画是民间用于驱邪祈福,带有吉祥意味的民俗画。民间视其为降魔消灾之符图,被尊为“灵叛”。它是中国民间美术殿堂里的艺术瑰宝。
    钟馗画始于唐,发展于宋,鼎盛于明清。它缘于吴道子粉本,经过长时间民间艺人的传摹和创新,受杨斐、龚开、高其佩等文人画的熏染,形成了灵璧钟馗画特有的风格。清人齐周华在《名山藏画副本·钟馗像赞》里就写道:“由吴道子画能通神也,无如天下传写,渐失其真,惟灵璧所画,往往不环脱道子原格,故世群推之。”
    钟馗画扎根于民间,寄情于民俗,蕴雅于拙,寓美于丑,“土而不陋,俗不伤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钟馗画创作可谓千姿百态。在表现技法上,形成了工笔、工艺和写意三种不同风格。民俗风格运用传统造型,多施朱砂,不究比例,但求神妙,外丑内媚,代表画师为尹玉麟。
    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中荣膺金奖。近年来,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大赛或画展,参赛(展)作品被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
    2006年12月,入选我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备案序号:皖ICP备05001554号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安徽华博胜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