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 州 文 化
歙县文化的代表是徽州文化。徽州文化是基于东汉、西晋、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而形成的。南宋以来,这里更是文风昌盛,人文荟萃,成了“东南邹鲁”、“礼义之邦”。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和风格。
新安理学
中国思想史上起重大影响的学派,其奠基人是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是朱熹,他们的祖籍均在徽州(今黄山市屯溪区篁墩)。新安理学重视对理欲、心物、义利、道德、天人及其关系的逻辑论证,著述宏富,提升了徽州文化的理性思维,培养了深厚的理性主义传统。
新安画派
新安绘画源远流长。其代表人都是出生于黄山脚下处于改朝换代之际的遗民画家,他们深怀苍凉孤傲之情,主张师法自然,寄情山水,绘画风格趋于枯淡、幽冷,体现出超尘拔俗和凛若冰霜的气质。“新安画派”的领袖是江韬,现代后继者中名声最大的首推黄宾虹大师。
徽派版画
明代中叶兴起于徽州的一个版画流派,是徽籍画家和刻工通力合作的艺术结晶。它以白描手法造型,富丽精工,典雅静穆,抒情气息浓厚。
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的崛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徽派园林和宅居建筑亦同步发展起来并跨出徽州本土,在大江南北各大城镇扎根落户。徽派建筑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
徽墨
中国最为有名的墨当属徽墨。中国文房四宝中,徽墨独领风骚,数百年来为文人骚客所珍爱。徽墨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唐代末年,河北易州的著名墨工奚超带着儿子廷珪避难来到此地,他们见到黄山脚下遍地是高大而茂密的古松,便定居下来,成为徽墨发展的祖先,并由于工艺精湛,而被赐国姓李。到了宋代,已经是“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了。后来的胡开文徽墨,更荣获了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奖。现在的徽墨,品种、花样繁多,不失为理想的装饰品。徽墨产品分十四大类,一千多个品种,采用动、植物油炼烟,拌以皮胶、天然麝香、梅片、金箔等珍贵材料制成,香味浓郁,书画自如,掭笔不胶,历久不退。
歙砚
歙砚,是我国四大名砚之一,是砚史上与端砚齐名的珍品,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民族风格和传统的艺术造型,多少年来为骚人墨客所珍视,名传中外,誉满四海。来黄山游览的中外书画家,均望得到一方歙砚为乐事。歙砚,不但是实用品而且是艺术品。它以石质坚韧,纹理缜密,发墨如油,贮水不涸,雕刻精湛,造型独特,美观实用而冠天下,深得历代名人的高度赞誉。今日歙砚名家如郑寒等,雕刻作品被作为国礼赠品,将歙砚这一传统工艺品发扬光大。歙石纹色有罗纹、眉子、金星和银星几大类,式样古朴,线条流畅,刀法刚劲,纹饰洁雅。尤以罗纹、眉子之奇特者为上品。罗纹中的犀角纹、鳅背纹、细罗纹、暗罗纹,都是莹润发墨,呵之水出的精品,历来为赏鉴家所推崇。
徽州漆器
清代已驰名于世。主产于徽州府六县境内,即今黄山市大部分地区,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徽州盛产国漆,以国漆作原料,掺以绿松石,丹砂,珊瑚,青筋蓝,朱砂等,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制成漆器,五彩斑斓,绚丽夺目。
近20年来,漆器品种得到进一步开发,品种有镶嵌,刻漆,描金彩绘,磨漆,堆漆五大类。
徽派木刻
歙县木刻始于南唐的墨模镂刻,宋代开始刻图书,到明代,盛极一时。雕刻技巧也由粗犷、雄健、豪放不羁走向细腻入微,精雕细刻,跃为全国最精美的一派,人称徽派木刻。
歙县木刻图书是画家、刻工、印刷能力合作的产物。不少刻工本身就是画家。虬村黄氏刻的画,线条秀劲流畅,形象逼真活泼,版面清雅简洁,刀法精细入微,代表了徽派木刻的独特风格。
歙派篆刻
徽派篆刻兴起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以休宁何震等篆刻名家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徽州印人群体,人称“徽派”,促成徽州篆刻的第一个高潮期。清代康乾时期,歙县程邃等“歙四子”出现,变革创新,自成一体,形成徽派篆刻第二个高潮期。清朝晚期,黄士陵以其深厚的金石学修养,摒弃几百年来印家以切刀法摹仿烂铜印,追求古拙残破美的传统习惯,自立新意,自成风格,从篆刻艺术界脱颖而出,创立了“黟山派”,影响了后来的易大厂、乔大壮、王福庵、李尹桑,乃至齐白石等一大批书画印名家,使徽派篆刻走向了第三个高潮期。
徽派盆景
徽派盆景是以安徽省的徽州命名的盆景艺术流派,以歙县卖花渔村(雄兴乡洪岭村)为代表,包括绩溪、休宁、黟县等广大地区。徽州地处新安江上游的黄山与白岳之间,这里山青水秀,气候温和,资源极为丰富。自南宋建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徽州即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文化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盆景艺术也为了满足富商大贾、达官显宦的需要而得到与之相适应的发展。
在造型上分规则类与自然类,规则类主要有“游龙式”(多见于梅桩)、“扭旋式”、“三台式”、“屏风式”、“疙瘩式”等。自然类则师法造化和表现画意,不拘一格,匠心独运,具有鲜明的地域个性。
徽菜
是安徽菜肴的主要代表,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徽菜起源、发扬光大于绩溪“徽帮厨师”。徽菜的扬名与徽商的兴盛相生相伴。明清时期,凡徽商涉足之地,均设有徽菜馆。徽菜的风格与其它菜系不同,它以烹饪山珍野味而著称。选料严谨,务求新鲜活嫩,决不滥竽充数。制作讲究火功,善于巧控火候,尤其讲究用木炭微火单炖、单烤,有重油、重色(酱油)之特点,擅长烧、炖、蒸,浓淡适宜。徽菜的技术特征在于:一是善于发挥原料本身的滋味,即保持原汁原味;二是常用火腿佐味,冰糖提鲜,料酒除腥引香;三是炖、蒸时,蛋白质分解出富含鲜味的氨基酸,脂肪分解出的有机酸同加进的料酒生成香酯,因而特别清香可口。
代表菜肴有:臭鳜鱼、蛏干烧肉、腐乳爆肉、杨梅丸子、方腊鱼、瓤甲鱼、清蒸石鸡、石耳炖鸡、雪天牛尾狸、虎皮毛豆腐、冬笋煨火腿、沙地马蹄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