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图书馆 V2.0 账号 密码 网站简介 站点导航 联系我们
本馆介绍 服务指南 书目检索 数字资源 安徽文献 文献征集 古籍保护 省图学会 新安讲堂 共享工程 下载园地
上级栏目
 
军事概述

 位置:首页 >> 专题文献 >> 建军八十周年

著 名 起 义

 
5、湘南起义
    1928年初,南昌起义余部在朱德、陈毅率领下由赣粤边界来到宜章,和中共湘南特委取得联系,决定发动农民起义。
    首先由南昌起义部队乔装成国民党正规军,于1月12日开进宜章城,受到县长和当地官绅头面人物的盛大欢迎,正当宴会上觥筹交错时,所有头面人物被扣,警察局、团防局武装被缴,年关暴动由此开始。湘南各县纷纷响应,起义以干柴烈火之势迅猛展开。到3月初,宜章、衡阳等10多个县相继举行暴动,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3师、第4师(南昌起义军为第1师)以及红色警卫团、独立团等共1万多人,3月中旬成立了湘南苏维埃政府,由中共湘南特委书记陈佑魁任主席,开创了很大的局面。
    但这时由于中共党内推行极“左”盲动主义路线,盲目烧杀,要把城市房屋烧尽,使反动派无法立足,使小资产变成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加之国民党军7个师赶来镇压,工农革命军自身也无法立足,终于由朱德、陈毅率领退出湘南,向井冈山转移。4月28日,在江西宁冈与毛泽东所率部队会师,投入到井冈山斗争中去。

6、桑植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湘西北特别委员会领导工农革命军,在湖南省桑植地区举行的武装起义。
    1928年3月上旬,中共湘西北特委领导人周逸群、贺龙等10余人,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由鄂西石首地区到达湘西北桑植县洪家关。经过一段工作,贺龙即集合了亲族和旧部土著武装10数支,共3000余人。3月下旬,这些武装树起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乘国民党军防备空虚之际,发动武装起义,一举进占桑植县城,成立了中共桑植县委,并着手建立革命政权,发动群众,改编部队。但这些工作正在进行之际,国民党军第43军第3师第5旅和桑植地主武装,即于4月初向桑植地区展开进攻。新组成的工农革命军未及整顿和改造,在优势国民党军进攻下,经洪家关、梨树垭、苦竹坪等战斗,大部失散。周逸群与特委失去联系,转往洪湖地区组织武装斗争。到5月初,贺龙收集失散的部队三四百人,在桑植、鹤峰两县交界地区坚持游击战争。6月,工农革命军乘国民党军第43军西撤之机返回桑植地区,部队又发展到1500余人。桑植起义,为尔后建立红军第4军和创建湘鄂边苏区奠定了基础。

7、平江起义
    1927年5月马日事变之后,平江工农群众惨遭反动派的“清乡”镇压。正是在革命与反革命斗争更加激烈、革命力量受到严重摧残的形势下,1928年6月国民党军独立第五师被派到平江换防。共产党员彭德怀时任该师一团团长。
    彭德怀到达平江后,立即召集一团党员紧急会议,决定组织人员下营,发动士兵反对清乡队的土匪行为。由于彭德怀的努力和党组织的工作,为起义创造了条件。
    7月22日上午11时许,国民党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的800勇士,全副武装,集合在平江县城东门外一营驻地━━天岳书院操场上誓师起义。下午1时许,800勇士越过浮桥,向县城发动进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解除了城内反动军警2000多人的武装,活捉了作恶多端的县长刘作柱等200多人,占领了县城。
    7月24日宣布建立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红军第五军,彭德怀任军长兼十三师师长,滕代远任军党代表,邓萍任参谋长。

8、百色起义 百色起义
    1929年夏,应广西省主席俞作柏的邀请,邓小平、张云逸等一批共产党员先后到广西,进入政府和军队中。9月俞作柏和广西督办公署主任李明瑞出兵反蒋失败后,邓小平、张云逸等率领广西教导总队和广西警备第四大队转入右江地区,和韦拔群的农民武装汇合。经党中央批准,邓小平等决定在广西右江地区,在广州起义两周年纪念日,举行武装起义,创建红军和根据地。
    12月11号,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全部、教导总队一部和右江农军在百色起义,胜利占领了右江地区,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张云逸任军长,邓小平任中共前委书记、军政治委员。全军共5000人。同时还成立了右江苏维埃政府,雷经天任主席,韦拔群任军事委员。不久,他们选派大批干部到右江地区各县开展土地革命,创建了右江革命根据地。
    第二年2月,邓小平又和李明瑞、俞作柏等人领导广西警备第五大队在广西龙州举行了起义,成立了红八军,俞作豫任军长,邓小平任政治委员。李明瑞任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同时还成立了左江革命委员会¨从而形成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百色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重要的武装起义,是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的又一次英勇反击。

 
     
   
     

网站地图 公共图书馆导航 返回首页 病毒预警 馆长信箱
Copyright ? 2003. Design By NLC-digita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5.0及以上版本,800x600,16位色以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