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 要 会 议
1、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10人,候补中央委员3人,中央监委、中央军委、共青团中央、湖南、湖北的代表8人,共产国际代表和中央秘书处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议。瞿秋白主持会议。
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最近农民运动的决议案》、《最近职工运动的决议案》及《党的组织决议案》。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 会议选举了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苏兆征、向忠发、瞿秋白、罗亦农、顾顺章、王荷波、李维汉、彭湃、任弼时为政治局委员,周恩来、邓中夏、毛泽东、彭公达、李立三、张太雷、张国焘政治局候补委员。 八七会议是中国革命遭受第一次严重挫折后,中共中央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它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反对了政治上的右倾投降主义,开始了党在农村领导武装暴动、开展土地革命的新的斗争。
2、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 会上,毛泽东、朱德作了报告,陈毅传达了中央九月指示信的精神。会议总结了红四军建军以来的经验教训,批判了红四军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提出要以无产阶级思想建设人民军队。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决议案》指出了红四军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来源及纠正方法;强调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同时加强党的组织建设;阐明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决定着军队的性质和面貌,这是红军建设的根本原则;规定红军除了要进行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活动之外,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 《决议案》还阐明了必须在军内外建立起正确的官兵、兵民关系,阐明了对待敌军应该采取的正确政策。这个《决议案》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党和军队的建设与发展起了重大指导作用。
3、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党中央在遵义城琵琶桥(后改名子尹路、又改称红旗路)东侧87号原贵州军阀师长柏辉章的公馆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
出席会议的有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张闻天(洛甫)、秦邦宪(博古)、刘少奇、王稼祥、邓发、何克全(凯丰),中央秘书长邓小平,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林彪,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翻译伍修权。
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经验教训。根据绝大多数同志的意见和要求,改组了中央书记处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被选为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和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推选张闻天代替博古在中央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随后,又成立了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从此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使红军和党中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得以保存下来。从此以后,红军转败为胜,转危为安,胜利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