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图书馆 V2.0 账号 密码 网站简介 站点导航 联系我们
本馆介绍 服务指南 书目检索 数字资源 安徽文献 文献征集 古籍保护 省图学会 新安讲堂 共享工程 下载园地
上级栏目
 
军事概述

 位置:首页 >> 专题文献 >> 建军八十周年

军 事 常 识

 
17、“双拥”的由来
    “双拥”活动始自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早在1940年1月,毛泽东就在讲话中提到,八路军有两条规矩,一条就是官兵合作,一条就是军民合作。为了克服军阀主义作风,密切军政军民关系,1942年秋,党中央提出在陕甘宁边区开展一个军队“拥护政府,爱护人民”,地方“拥护军队,优待抗日军人家属”活动,“双拥”运动在陕甘宁边区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18、建国前我军军衔
    新中国成立前,我军部分人员曾有过军衔,有些高级干部还佩戴过缀有金星的中将、少将领章。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革命军里许多中共党员都有军衔,授过将官军衔的中共党员至少有20人。如朱德、刘伯承、贺龙等。
    抗战初期,八路军、新四军部分人员曾有过军衔,如林彪、贺龙等。   
19、我军曾有两部穿过苏式军服
  第一支是战斗在白山黑水的东北抗日联军。
    1942年8月1日,由东北抗联部队改编的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正式组建完成。教导旅名义上归苏联红军远东部队代管,装备由苏联方面供应,服装按苏军陆军服装配发,干部战士分别授予苏军军官、士兵军衔,凡正排长以上者按苏军军官标准发薪金。但在内部保持抗联的独立性和中共的单独组织系统,执行抗联独立的战斗任务。
    第二支是新疆民族军。
    1945年4月8日,在伊宁以暴动队伍组成的游击队指挥部为基础,成立了新疆民族军。民族军从组织上到装备上都得到苏联的帮助,穿苏式军服,并实行苏联军衔制。
20、女兵之最
    第一个妇女团:1935年在长征中成立,该团由2000余名女兵组成。妇女团成立后,女兵们无论年龄大小,一律剃成平头,身穿灰色军装,头戴斗笠,扎腰带,缠绑腿,穿草鞋,扛枪握刀,与男子没有区别。战场上,妇女团冲锋陷阵,为中国革命事业屡建战功。
    第一位女扮男装的八路军:王九焕同志。1938年,被卖到他乡做童养媳的王九焕怀着新生的希望,女扮男装参加了八路军。在部队里,她像男子一样训练执勤,行军作战。直到1943年,在一次战役中身负重伤,才被发现为女性。全国解放后,她于1950年归居乡间当了农民。
    第一位女将军:李贞将军。她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李贞19岁参加革命,参加了秋收暴动、长征和保卫大西北的战斗,并与爱人一起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第一位女试飞员:优秀飞行员张玉梅同志。1985年,中国空军从一批飞行员中挑选出优秀的女飞行员张玉梅为女试飞员。
    第一位获我军军衔的外国女性:德国人王安娜。王安娜是一位哲学博士,来到中国后于1939年4月被任命为八路军少校军官。1955年,王安娜返回德国。
21、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由来
    共产党建立的人民军队,从建军之初就十分重视纪律建设。早在1927年9月秋收起义时,毛泽东就要求部队官兵对待人民群众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拉夫,不打人,不骂人;同年10月,又规定了“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的三项纪律;1928年1月,部队在遂川县城发动群众时,提出了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1929年,部队进军赣南闽西,又在六项注意中增加了“洗澡避女人”“不搜俘虏腰包”两项。
    1947年10月10日,中央对“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内容作了统一规定。三大纪律是: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八项注意是: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
22、解放军名称的产生
    1945年8月11日,延安总部在公开发布的命令中,对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首次采用了“解放军”这一番号。在长夜难明赤县天的岁月里,几亿苦难的人民总期盼一支救星般的军队来解放他们。顺应这种时势,在抗战胜利凯歌奏响之日,中共中央便首次提出了“解放军”这一番号。
23、人民解放军军旗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为红色,上缀金黄色的五角星及“八一”两字,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以来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斗争,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军旗主要用于参加典礼、检阅、隆重集会、游行等场合,由掌旗员掌握军旗,左右各有一名护旗兵,位于部队的前列。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标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荣誉、勇敢和光荣的象征。
24、人民解放军军徽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颁发经毛泽东主席审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式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为镶有金黄色边的五角红星,中嵌金黄色“八一”两字,亦称“八一”军徽。红星象征中国人民获得解放,“八一”表示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人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此诞生。
25、人民解放军军歌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原名《八路军进行曲》,为《八路军大合唱》中的一首齐唱歌曲。公木词,郑律成曲,1939年秋作于延安。同年冬,由曲作者亲自指挥,鲁迅艺术学院合唱队与乐队在延安中央大礼堂首次演出。1940年夏,刊登于《八路军军政杂志》,随即在各抗日根据地广泛流传,深受广大军民的欢迎。
26、帽徽的由来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佩带布料全红五角星帽徽。抗日战争时期,帽徽式样同国民革命军。1949年6月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帽徽样式与“八一”军徽相同。1951年后,海军、空军军官的帽徽样式与本军种军徽样式相同。
27、领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土地革命时期佩带平行四边行领章。1930年5月,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的《中国工农红军编制草案》规定:领章分步兵、骑兵、炮兵、航空兵、技术兵和职员6种,各以底色和边色相区分。由于部队分散和战争频繁,此种领章未能实行,红军仍普遍佩带全红领章。
28、肩章的由来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5年10月实行军衔制时开始佩带肩章,形状有梯形、剑形、斜角形和矩形4种,其中元帅、将、校、尉级军官及院校学员的常服肩章为梯形,海军士兵小肩章为矩形。指挥军官、政治军官肩章版面为金丝,勤务军官肩章版面为银丝。元帅肩章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银白色五角星徽各一枚,将、校、尉级军官肩章分金黄色、银白色两种,分别绣或缀钉银白色、金黄色五角星徽1─4枚。
29、解放军换发的7种主要制式军服
    军队自1950年以来,主要着装过50式、55式、65式、85式、87式、97式、07式军服。
30、解放军军礼
    中国解放军军人敬礼方式可分为举手礼、注目礼和举枪礼。着军服戴军帽通常行举手礼;携带武器不便行举手礼时可行注目礼;举枪礼仅限于执行阅兵和仪仗任务时使用。
31、我军第一支雷达部队
    1949年7月,华东野战军第九兵团司令部兼淞沪警备司令部成立了防空处,负责筹划上海市的城市防空建设,并与上海公安局等部门联合成立了上海市防空治安委员会,共同组织指挥上海防空作战和人民防空。为了及时取得空袭情报,从接收国民党遗留的十多部破旧雷达中,挑选了两部较好的,稍加整修后,架设在提篮桥附近安国路的一幢六层楼上,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专门负责对空警戒的雷达队。我军第一支雷达队诞生了。   
32、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
    1951年初,党中央、中央军委作出一项决定:为新中国培养第一批女飞行员。于是,从华东军政大学、航空预科总队挑选出来的55名女战士奔赴牡丹江第7航空学校学习飞行。
    在这55名女学员中,只有14名是学飞机驾驶的。她们是来自湖南的周真明、万婉玲、周映芝,上海的何月娟、黄碧云、施丽霞、阮荷珍、陈志英,浙江的戚木木、邱以群,广东的王坚、伍竹迪、秦桂芳和河南的武秀梅。
33、中国研制的第一辆自行高射炮
    ——1989年式双管37毫米自行高射机关炮,是中国研制开发的第一代三位一体的自行高射炮。
34、历史上与我军交战过的21国部队
    在新中国成立前,我军曾先后与日军、英军兵戎相见;朝鲜战争中,曾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菲律宾、土耳其、泰国、南非、希腊、比利时、卢森堡、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新西兰等组成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共17国部队,决一雌雄;20世纪60年代后,又与印军、美军、南越军、苏军、越军交过手。  
35、四次著名阻击战
    我军战史上4次著名的阻击战例——金盆湾阻击战、塔山阻击战、上甘岭战役、松骨峰之战。
36、国防生招收院校
    我国国防生招收院校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12所。
37、“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口号的由来
    1963年2月,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进京向中央汇报作战情况,当他汇报到参加部队战胜敌人,靠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时,毛泽东说:“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并说:“过去岳飞说,‘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天下太平矣。’‘饿死不抢粮,冻死不拆房。’前句有片面性。那时金兀术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今天我要说,撼山易,撼解放军难。”
38、“南京路上好八连”第一任连长
    “南京路上好八连”是家喻户晓的英雄连队。好八连第一任连长是藁城市东刘村人刘五奎。1935年1月,为了打击国民党保安团,中共藁城县委领导全县劳苦大众发起了武装暴动。在这次斗争中,东刘村共产党员刘五奎被保安团抓住投进监狱。翌年被党组织营救出狱。不久刘五奎参加了八路军,曾参加了解放上海的战斗。上海解放后,刘五奎就任被誉为“南京路上好八连”的第一任连长。

 
     
   
     

网站地图 公共图书馆导航 返回首页 病毒预警 馆长信箱
Copyright ? 2003. Design By NLC-digita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5.0及以上版本,800x600,16位色以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