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图书馆 V2.0 账号 密码 网站简介 站点导航 联系我们
本馆介绍 服务指南 书目检索 数字资源 安徽文献 文献征集 读者园地 学术研究 培训讲座 共享工程 下载园地
站内检索
 
条 件:
范 围:
 
 位置:首页 >> 专题文献 >> 安徽路桥 >> 建国后

旅游公路

    太(平)芙(蓉岭)路:
    太平(黄山区)甘棠、经弯头山、黄栗树、十字畈、金桥、铺村、章村坦、二龙桥至芙蓉村,全长19.2公里。为黄山北大门公路,称黄山后山公路,步行经松谷庵可通达黄山北海风景区。全线路基7.5米宽,泥结碎石路面4——6米宽,新建桥梁4座。
    焦(村)小(岭)路:
    自黄山西大门焦村至小岭,全长5公里。为黄山西大门公路。焦村历史上为黄山地区最发达的经济区之一,是黄山区重要的粮食、竹木基地,又有江南最大的祠堂——焦村祠堂,附近的翠微峰、浮丘峰、云外峰、云山峰等都是黄山风景游览点。1986年,配合黄山西大门的开发,解决粮食、竹木运输问题,修建此路。1987年底竣工。
    饶(家)樵(山)路:
    该路全长5公里,是樵山神仙洞景区公路。樵山位于黄山区东北部,紧邻太平湖畔,海拔800米,夏季清凉无蚊,是理想的避暑胜地。神仙洞是1985年8月新发现的风景点。1986年底开发该景区,年底建成土路,与仙(源)浮(溪)公路连成一体,发挥境内山、水、洞一体的旅游优势。路基宽6.5米——8米,最大纵坡8%,平曲线最小半径20米。
    五(溪)九(华山)路:
    自青阳县五溪,向南经六泉口、十字路、柯村、二圣殿、乔安、甘露寺至九华山祗园寺,全长22公里,为通往九华山的一条重要旅游公路。
    五溪至二圣殿段长12.5公里,原为铜陵、大通、贵池、茅坦、墩上一带人们朝山进香的大道。1980年4月,路基加宽为7.5米,铺筑渣油表处层宽6米,有桥梁14座,长233.5延米。
    二圣殿至祗园寺段长9.5公里,盘山越岭,绕名胜,经古迹,线形与自然风景相映成辉,被列为九华山名景之一。通车后,游人骤增,先后开设了九(华山)合(肥)、九(华山)安(庆)、九(华山)贵(池)、九(华山)沪(上海)、九(华山)芜(湖)、九(华山)繁(昌)、九(华山)南(陵)、九(华山)铜(陵)等长途客运班车。1977年——1987年改造、增建防护设施。路基宽7.5米,渣油表处路面宽6米,泥结碎石路面宽4米。利用古桥两座,新建石拱桥6座。
    陵(阳)六(都)路:
    自青阳大北埠路113km+824m处陵阳起,向西南经红星、所村、洪子岭、南阳、三溪口、观音堂、神仙洞、石台县的鱼龙洞至六都,全长22公里。该路西北通九华山南大门,连接青阳县笠帽洞、神仙洞、石台县鱼龙洞,南可达石台蓬莱仙洞,为皖南重要旅游路线之一。解放后,多次修建。1987年,部分路段升为四级路。路基宽7.5米,最大纵坡由原12%降至8.5%,平曲线最小半径由9米增至35米;泥结碎石路面宽6米,砌筑驳岸。

网站地图 公共图书馆导航 返回首页 病毒预警 馆长信箱
Copyright ? 2003. Design By NLC-digita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5.0及以上版本,800x600,16位色以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