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图书馆 V2.0 账号 密码 网站简介 站点导航 联系我们
本馆介绍 服务指南 书目检索 数字资源 安徽文献 文献征集 古籍保护 省图学会 新安讲堂 共享工程 下载园地
上级栏目
 
六安市
 
 
 
 

 位置:首页 >> 专题文献 >> 安徽旅游景观

寿县

    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位于淮南岸的八公山下,肥水绕城而过。
寿县    寿县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自陈迁都寿春。寿春古城以其独具魅力的名山、名水、名城、名人,享誉海内外。
    寿春历史为军事重镇,已有2000多年历史。
    寿县是全国文物大县。寿春楚文化博物馆珍藏着上自殷商下迄明清不同时期的文物达6000余件,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就有数百件。
    寿县古迹名胜星罗棋布。现存古迹名胜160余处,其中,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宋代城墙——寿春古城墙、“天下第一塘”——安丰塘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报恩寺、清真寺、刘安墓、孙公祠。县级保护的13处。有到州署、奎光阁、泮池、留犊祠、状元府、箭道巷等古建筑。1986年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安丰塘
    古名芍陂。位于寿县城南30公里处。
    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主持兴修,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人工水库。安丰塘芍陂“周百二十里”、“纳川吐流,灌田万顷”,被誉为“天下第一塘”,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东晋时,在芍陂所在地置安丰县,故改名安丰塘。今安丰塘为古芍陂一部分。
    塘堤周长为25公里,面积约34平方公里,蓄水量近亿立方米,灌溉面积7万余公顷。历史上还在水路运输、屯田济军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安丰塘现建有塘中岛、岛中塘、孙公祠、孙叔敖石雕像、凉亭等景点,开发了多项水上娱乐项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寿春城遗址
    位于寿县城关寿春镇、城南九龙乡境内。
    寿春城作为战国时期楚国的最后一座都城,有着非常丰富的楚文化遗存。寿春城遗址遗址布局方整规矩,总面积26.35平方公里,其规模仅次于燕下都。该城东、西、北三面临水,南有西南小城。城内呈矩形分成15个区域,每一区域内系统规划有水道。发掘的重要墓葬有楚幽王墓、蔡侯墓等,其中楚幽王墓是目前中国发掘的楚墓中规模最大、年代与墓主确切、出土文物最多的侯王墓葬,也是可以认定的唯一一座楚王墓,出土文物4000余件,其中青铜器1000余件,楚大鼎重约400公斤。
    寿春城遗址是楚国终结之都,集中体现了楚文化的晚期特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寿县古城墙
    寿县,古称寿春。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迁都于此,曾10次为郡,并屡为州郡治所。
寿县古城墙     今城墙为南宋宁宗十二年(1206)建康都统许俊重筑,墙砖面亦常见“建康许都统造”字样。城之平面略呈方形,城墙周长7141米,高8.3米,底宽18-22米,顶宽4-10米,墙体以土夯筑,外侧贴砖,外壁下部有2米高条石砌基,通体向内欹斜,层层收分。城外东南为濠,宽约60米,北环淝水,西接寿西湖,外壁墙脚筑有宽约8米的护城石堤。城有四门,东为宾阳,南曰通淝,西称定湖,北名靖淮。四门皆有护门瓮城,其中西门的外门朝北,北门的外门朝西,东门内外两门平行错置,具有军事防御和防汛抗洪双重功能。
    寿县古城墙是全国七大古城墙中唯一保存完好的一座宋代城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淮南王墓
    位于寿县城北门外八公山下。
    墓侧“淮南王墓”石碑为清同治八年(1869)安徽布政使吴坤修所立。刘安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袭父封为淮南王,都寿春,《淮南子》一书编者,后以谋反罪自杀葬此。1986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寿县孔庙
    位于城内西大街。
    元代建。自元泰定元年(1324)至清光绪六年(1880),先后维修、扩建42次,形成一规模宏大、体系完备的建筑群体。寿县孔庙庙宇坐北朝南,占地约2万平方米,前有大照壁、文明坊、文笔亭,东有文昌宫,西有忠义祠、节孝祠、节孝坊。中轴线上为五进重院:第一进院落前有“浮宫”、“快睹”、“仰高”三坊,后为“根星”、“金声”、“玉振”三门,左右“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两坊相向;二进院落中心为“泮池”、东礼门、西义路。池北中轴线上为“前门”,其耳房为名宦祠。西为乡贤祠;三进院落主体为大成殿,两侧为东西点。大成殿后由“救救坊”与左右“升堂”、“入室”二门组成第四重院落;明伦堂居后,其东侧为崇圣祠,左右接垣墙而形成第五进院落。
    现存有“浮宫”、“快睹”、“仰高”三坊,以及泮池、前门、名宦祠、乡贤祠、大成殿、明伦堂、奎光阁等。
     孔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经嘉庆十年扩建成今规模。殿面阔间,深3间,单檐歇山顶。柱间半拱明间三,次间二,尽间一朵。三跳三下七朵重拱,拱中分段挖凹线,两基拱间距较近,系当时一种变形半拱作法,殿内金柱粗壮,作包镶法制成。殿体轩昂宏丽,金碧辉煌。2004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报恩寺
     旧名崇教禅院、东禅寺,明洪武年间改为今名。坐落在城内东北隅。
报恩寺     据《寿州志》记载,此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总面积14700多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建筑之雄伟,在江淮大地上可谓首屈一指。
    大雄宝殿是报恩寺的主建筑物,建在一米多高的石基上。殿面五间,进深三间,殿门前有长廊,立石质方形廊柱,柱面有花乌浮雕,门东一柱础上有“石羊抵头”画面,生动逼真,为“寿州内八景”之一景。大殿内东、西、北三面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泥塑十八罗汉和唐、宋、明、清四代的木雕、铜铸造像等几十尊,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殿门正中摆放着半人高的铜香炉——“城里城”,为内八景中之一景。大殿东侧是僧祖堂及涤尘精舍,两侧是禅堂、维那寮。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八公山风景区
    又名紫金山。位于寿县城北。
    八公山,得名汉初,刘安继父职,封淮南王,都寿春,当时,门下宾客数千,其中著名的有苏菲、李春、左吴、田由、雷被、毛被和晋昌八人,号称八公,刘安常与此八人在山上练丹悟道,公元前122年刘安谋反事泄,武帝下诏逮捕,刘安闻讯自杀,八公中除雷被外,余皆遭屠。
    八公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由40余座山峰叠嶂而成,方圆200余平方公里,景色优美,风光秀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动人故事和神话传说,使得八公山名震青史,蜚声中外,平添无限神韵。由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八公山豆腐,更是名扬四海,福泽万民。
    八公山景色秀美,著名景点有珍珠泉、玛瑙泉、碧沙泉、无女泉等二十四泉。刘安墓位于八公山麓,墓侧“淮南王墓”石碑为清同治八年安徽布政使吴坤修所立。
    1986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2001年以来,先后挂牌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八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八公山国家AAAA级旅游区。
    八公山四大旅游区:
    1、炼丹谷汉文化、宗教朝圣旅游区:汉淮南王宫、白塔寺。
    2、吕圣山淝水之战古战场遗址旅游区:淝水之战遗址主体建筑。
    3、主峰观光、娱乐旅游区:白塔。
    4、忘情谷旅游区:忘情谷、孙家花园、石林景观。

网站地图 公共图书馆导航 返回首页 病毒预警 馆长信箱
Copyright ? 2003. Design By NLC-digita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5.0及以上版本,800x600,16位色以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