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区
1、呈坎古村落
原名龙溪。位于黄山市徽州区。
呈坎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当年罗氏先祖选中这块风水宝地,就因为这里钟灵毓秀,天然形成一个八卦形。在村落建设中,呈坎人严格按《易经》“阳阴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理论布局,巧借山水形势,在占地仅0.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形成二圳五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呈坎村落天然八卦与人文八卦的巧妙结合,成为徽州乃至中国村落建设史上一个重要之谜,呈坎村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八卦村。
呈坎古村最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它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不仅类型丰富,其风格之独特在全国都属独一无二,故有“呈坎民居甲天下”之誉。整个村子井然有序,号称“三街九十九巷”,现有清代民居200余幢,明代民居30余幢。小巷与大街大体垂直,一律由花岗岩条石板铺筑。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潜口民宅
又称“紫霞山庄”。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潜口村。
整座山庄面积1.72万平方米,采取原拆原建的方法,将散落在各地的10座典型明代建筑集中一处,亭、桥、楼、阁、厅及内部陈设俱全,重现了明代山庄之风貌。山庄包括古祠3幢,民居4幢,石牌坊、石拱桥、凉亭各1座。1984年动工,1990年基本完成。由徽州区和歙县各地数百座明代建筑中精选拆迁而来。有方氏宗祠、石牌坊、善化亭、曹门厅、司谏第、方文泰宅、乐善堂等著名建筑。依势坐落在山坡之上,错落有致。山庄布局精巧,环境幽雅,被誉为明代民宅建筑博物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岩寺文峰塔 
原名水口塔,俗称岩寺塔。位于岩寺镇北郊,西临丰乐河。徽州最高的古塔。
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里人郑佐(双溪)倡建。参照当时绍兴大禅寺塔、南京报恩寺塔、泗州塔样式,历时12载建成。塔6角7层,高67米,底径8米,逐层略内收。底层塔檐外伸1.5米,向上逐层加长,至第七层椿伸出3米,使上层檐水直滴至地,成为徽州古塔之奇构。塔内有砖阶盘旋而上,每层皆有佛龛、金匾。历朝都有修葺。清末塔檐被焚,民国初塔顶遭雷击倒坍,现仅存珠墩以下砖砌塔身。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老屋阁及绿绕亭
位于徽州区西溪南镇西溪南村。
原为吴息之住宅,建于明代中期。砖木结构二层楼房,下层矮,上层高。占地面积342平方米。坐东北,朝西南,五间二进,口字形四合院,通面阔17.7米,通进深19.4米。前进楼下明间为门厅,明间梁架采用抬梁式。后进置瓜柱二,承载三架梁。后进楼下明间为客厅。大门位于中轴线上,天井下中央有石板砌成的水池。住宅正面为水平形高墙,大门用铁皮包镶并建有水磨砖砌成的门罩。楼上厅堂宽敞,沿天井四周有一圈齐整的栏板,雕有精美的飞禽走兽和花朵,还设有带扶手的“飞来椅”。
在老屋阁宅边池畔,有一古老方亭,名为“绿绕亭”。始建于元天顺元年(1328),明景泰七年(1456)重建,清代3次重修。 绿绕亭砖木结构,亭平面近正方形,跨街而立,飞檐翘角,画栋雕梁,手法多变,颇具特色。通面阔4米,进深4.36米,高5.9米。其梁上有包袱形图案彩绘,有元代彩绘遗韵,典雅工丽,实不多见。亭东南偎依池塘,临水置有飞来椅。是安徽省明代保存至今极为珍贵的古过街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宝纶阁
位于徽州区呈坎村。是安徽省迄今保留明代彩画及祠堂最完整的一组家庙建筑。
明万历间(1573—1620),呈坎人罗应鹤曾任御史、大理寺丞、保定巡抚等职,因政绩显著,常得皇帝御赐,罗氏为尊供圣旨和收藏御赐珍品,特修此阁,取名宝纶。
整座阁厅共11开间,为罗东舒祠后堂,台基比前堂高2米,面宽29米,进深10米,寝殿高7.5米,阁高4.7米,台基高1.33米。梁柱、斗柱的做法,颇具特色。木石遍饰雕饰,尤以寝殿梁架上的彩绘,为国内罕见的民间彩绘珍品。石栏上刻鸟兽图案,檐柱和金柱上的雀替镂云卷花浪;金檐下饰以浮雕花带,彩绘遍布梁栋,图案为民间包袱式,构图大方,色彩鲜艳,寓庄重于雅丽。阁上有楼,前檐高悬明万历歙县人吴士鸿书“宝纶阁”匾额。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