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
位于安徽省东部,临长江,依金陵,近巢湖,与芜湖、马鞍山隔江相望。全县辖8镇13乡,面积1412平方公里,人口63万。
和县历史悠久,山川钟毓,人杰地灵。“和县猿人”头盖骨化石曾震惊世界,龙潭洞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南方的周口店。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景观有霸王祠、天门山、香泉、镇淮楼、陋室、鸡笼山等20余处,名胜古迹驰名中外。唐代著名诗人张籍、北宋歌豪杜师雄、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当代书画艺术大师林散之、中国奥运史上第一枚金牌获得者许海峰都是和县之骄子。现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1、龙潭洞(和县猿人遗址)
1980年11月,在和县龙潭洞发现一具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
专家鉴定,头盖骨化石为20岁左右的男性猿人,属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中期,距今约30万年,定名为“和县猿人”。在此之前,普遍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唯一摇篮。“和县猿人”的发现,说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都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
从和县猿人头盖骨化石的特征上看,和县猿人与北京人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性。科学家推断,和县猿人的时代不会比北京猿人的时代晚,至少说是同时,甚至有可能和蓝田人相当。1988年,国务院批准将“和县猿人”遗址龙潭洞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乌江霸王祠
又名“项王亭”、“霸王庙”、“西楚霸王灵祠”。位于长江西岸,距和县乌江镇东南1公里,立于凤凰山头。
公元前220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于此,后人立祠祭之。据史料记载,霸王祠在唐时为鼎盛期,有正殿、行宫、水龙宫、棂星门及轩、舍、厢、室,共有九十九间半房屋。现恢复的景点有汉阙、抛首石、三十一响钟亭、乌江亭、驻马河遗址、旗杆台、棂星门、偏殿、衣冠冢、墓道、墓室、石人石马、霸王鼎等景点。占地面积107亩。
祠内塑有一尊2.6米高的仿青铜霸王立像,上方悬书法家田原手迹“叱咤风云”横匾,东西两山墙上镶嵌有毛泽东、黄镇、贺敬之、李准、刘绍棠等伟人、作家、书法家诗碑,还有赵朴初、林散之、韩美林、范曾的楹联、匾额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陋室公园
坐落在和县城中,因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任和州刺史时写下的千古绝唱《陋室铭》而名闻天下。
陋室3幢9间呈品状,依山傍水,风光秀丽,主室斗拱飞檐,古雅别致,内有刘禹锡塑像。偏屋白墙黑瓦,简朴小巧,石铺小院,绿茵遍地。整体布局典雅庄重,古朴生辉。以陋室为依托兴建的陋室公园,牌坊门楼,气势轩昂。“履仙桥”、“半月池”、“临流亭”、“仙人洞”、“聚贤山”、“江山一览亭”和“望江亭”均为其中胜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