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科技
 

太空漫步,预示中国经济新飞跃
    与人类首次太空行走相隔45年,中国的“神舟七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中国人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在太空中漫步。如此壮举,全球瞩目。
    从经济角度看,神七的升空,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事件。此时,需要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基础与生产力状况进行重估;需要对中国市场的巨大能量与深厚潜力进行重估;需要对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行重新评价。
    首先,“神七”升空,中国人开始以完全自主的方式在太空中漫步。此举标志着中国已经迈入工业化国家的行列,其工业体系与技术装备已经基本齐备,中国的经济社会已经有条件进入新的飞跃阶段。
42    尽管目前的中国,其经济结构还在调整中,产业结构还在升级中,但是,当中国人用自己的技术、自己的培养方式,独立自主地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时,接下来的发展,将是更高的标准、更多的自主创新、更大的社会进步,以及更加注重整体效率的经济增长。
    这一点可以从历史中得到最好的证明。20世纪下半叶,凝聚着诸多高科技的航空航天技术有了飞速发展,特别是在航天员踏上太空之后、航空航天技术广泛运用于老百姓的生活之后,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获得了巨大解放、人类社会的科技与文化有了长足进步。
    有鉴于这样的历史参照,现在,有必要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实力与发展基础进行重估。而这样的重估,将会对现有的资本市场投资估值体系,产生全面影响。
    其次,“神七”升空,中国人用自己的装备在太空中漫步。此举不仅意味着中国的技术与产业链已经延伸到当今世界的科技高端,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的市场能量与潜在机会又有了新的拓展,中国不仅有条件在高科技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还将在更广泛的市场上获得更多话语权。
    据相关研究,在欧美国家,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会产生8至14元的带动效应。例如,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耗资240亿美元,其衍生产值则超过了2000亿美元。另外,在所有工业类别中,航天工业是产业链最长的产业之一。从基础原材料到日用消费品,几乎无所不包。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有着从国防高科技产品到日用消费品在内的巨大衍生品市场的行业。
    现在,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航天产业每年平均投入上百亿元,其带动效应虽然还没有欧美那么大,但也可以产生5至6倍的辐射效果。据有关专家粗略估算,此前,通过“神五”、“神六”带来的产业价值已经超过1200亿元。
    也就是说,航天产业不只是象牙塔里的事,它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带动的产业链、释放的市场能量是巨大的。
    由此来看,由中国人的太空漫步带来的潜在市场机会与市场效应,也需要人们换一种眼光,予以重估。
    此外,从制度层面看,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对“神七”升空有何影响,也值得重估。因为,中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均GDP还没有达到中等国家水平。中国人能够在太空漫步,此举不仅意味着中国的综合国力在最近几十年有了很大提高,而且也表明,中国人采取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发展方式,自有它独到之处。
    与其他自然发育的市场经济国家不同,近30年来,中国社会一直在进行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在此过程中,一方面,由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大经济活力,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近30年来,仍保持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传统。事实证明,在中国社会向工业化、现代化过渡的特殊历史阶段,这种两条腿走路的方法,对迅速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实施科技赶超,还是行之有效的。
    中国的实践表明,只有根据自己的国情,探索独立自主的经济发展道路,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当然,走到今天的中国,只有革除陋习,更加自主地改革开放,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与技术,不仅在科技上,而且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新的探索,才能实现新的历史飞跃。(新华每日电讯 9月27日)

中国卫星在轨抢救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记者从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获悉,中国卫星在轨抢救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先后多次成功地排除在轨卫星重大故障,延长数十颗卫星寿命延长一倍以上。
    1991年2月14日,“风云一号”卫星因计算机单元跳变,姿态翻滚,星上气源耗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组织专家经过78天的奋战,跟踪卫星500多圈次,发送7000多条指令,终于使卫星重新恢复对地定向姿态,转入正常工作,被国外专家誉为测控史上的奇迹。
    2006年10月,我国一颗在轨卫星突然发生严重故障,卫星姿态失控,星体在太空开始翻滚。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组织30多位专家经过研究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定姿办法,经过69天不断修正,终于成功挽救了这颗卫星,为国家避免了损失。
    2007年初,我国又有一颗在轨卫星发生严重故障,与地面失去联系。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组织专家经过100多天的努力,先后解决了卫星姿态预报、窄波束天线条件下的测控实施、小推力轨道机动三大技术难题,最终使故障卫星成功定点,起死回生。
    今年5月18日,直接为四川地震灾区提供地震图像的在轨资源二号03星突然发生故障,卫星持续喷气,燃料消耗成倍增加,无法对地观测。经过专家4天的抢救,这颗超期服役一年的卫星又转入正常运转,为四川灾区提供了准确及时的服务保障。(新华网  9月23日)

                 
     
     
                 

网站地图|馆长信箱|联系我们
Copyright@2003. Design By NLC-digita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5.0及以上版本,1024x768,16位色以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