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黑砖窑”事件95人失职渎职被问责
95名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因“黑砖窑”事件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涉及县处级领导干部18人,乡科级干部40人。所查处的案件共涉及2个市、8个县(市)。
2007年7月16日,中共山西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山西省监察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对“黑砖窑”事件涉及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失职渎职的处理情况。
处理力度有多大?
洪洞县县委书记、县长,芮城县县长分别受到党政纪处分
近两个月来,发生在山西省临汾、运城等地区“黑砖窑”的刑事犯罪和非法用工行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国务院向山西派出了联合工作组,并召开常务会议,听取“黑砖窑”事件汇报,要求彻底查清、严肃处理这一事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和黑恶势力,严惩违法犯罪分子,严肃查处有关工作人员的腐败和失职渎职问题,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目前,山西省纪检监察部门已基本查清了“黑砖窑”事件中涉及的有关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监督不力、失职渎职以及个别党员干部参与“黑砖窑”承包管理等严重问题,并对有关人员作出了严肃处理。所查处的案件共涉及2个市,8个县(市),即临汾市的洪洞县、乡宁县、襄汾县,运城市的芮城县、临猗县、新绛县、万荣县、永济市,共对95名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给予党政纪处分。
备受外界关注的洪洞县广胜寺镇曹生村“黑砖窑”案、芮城县阳城镇孙涧村孙涧砖厂“黑砖窑”案,共追究有关责任人41人,其中县处级干部8人。洪洞县委书记高洪元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有关部门免去洪洞县委副书记、县长孙延林副书记的职务,并建议免去其县长职务,芮城县县长陈杰受到行政记大过处分。
山西省纪委副书记杨森林说:“司法机关正在追究涉嫌犯罪的8名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的法律责任。其中2人已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另外6人待司法机关作出处理后,我们将依纪依法作出党纪、政纪处理。”
离任干部受不受问责?
案发之前的干部也要被追查责任
除对现任领导干部进行责任追究外,山西省纪检监察部门还对两案案发之前的领导干部进行了责任追查。
洪洞县广胜寺镇原党委书记、现任临汾市尧都区副区长的段春霞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建议给予其行政撤职处分;芮城县原县长助理、现任风陵渡开发区副主任张自刚受到行政降级处分;芮城县阳城镇原党委书记、现任芮城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的姚建峰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芮城县阳城镇原党委副书记、镇长,现任芮城县古魏镇党委书记姚应社受到撤销镇党委书记职务处分。
在新闻发布会上,还通报了山西省芮城县阳城镇、万荣县皇甫乡和通化镇“黑砖窑”非法使用童工的5个案件,共涉及6名童工,有关部门共追究了6名劳动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为何没有涉及腐败问题?
初步调查没有发现权钱交易
中央和山西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要求深查“黑砖窑”事件背后的腐败问题。可是,这次大规模的责任追究并没有涉及权钱交易、庇护“黑砖窑”等腐败问题,这是为什么呢?
针对记者在发布会上的提问,杨森林回答说,“经过近一个多月时间的认真调查,到目前,有关部门还未发现这方面的问题。”
山西省纪委、监委表示,对“黑砖窑”事件背后的腐败问题,要继续调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为何没有追及市级领导的责任?
直接监管责任主要在县乡一级党委、政府
根据通报,这一次党政纪责任追究的对象主要是县处级领导以及县处级以下的公职人员。为什么没有追及到市一级领导的责任?
对此,杨森林解释说,按照有关规定,对农村地区的砖窑、农村地区的用工等方面的直接监管责任,是在县、乡一级党委、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黑砖窑”事件之所以发生,主要是因为一些基层党委、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监管不力,失职渎职,所以这一次党政纪责任追究的对象主要是县处级领导以及县处级以下的公职人员。
但是,山西省纪委、监委认为,发生“黑砖窑”事件地区的市委、市政府也是有领导责任的,因此,责成临汾市委、运城市委向省委作出深刻检查。
之前,山西省人民政府已经责成临汾市、运城市人民政府和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工商局向省政府作出深刻检查,其主要负责人在本市、本系统干部大会上作出检讨。
善后工作进展如何?
排查、解救和查处等仍在继续
根据山西省委、省政府部署,山西省整治非法用工和打击“黑砖窑”专项行动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6月14日至6月26日,为全省集中开展清查、解救、打击行动。截至6月26日,全省公安机关出动警力10万多人,检查小砖厂、小采矿厂、小冶炼厂1.1万多处,
解救被拐骗民工359人。第二阶段6月27日至7月13日,山西省政府组织11个督查组对各市、县专项行动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第三阶段7月中下旬,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今后加强各个方面有效监管的长效机制。
7月4日至11日,山西省长于幼军和副省长胡苏平带领省直六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调研组,奔赴临汾、运城、晋城、长治、晋中调研、督察。7月11日,山西省政府办公厅、组织、宣传、工会、公安、劳动、卫生等省直十几个部门负责人,齐聚晋中市太谷县,围绕吸取“黑砖窑”事件教训,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封闭讨论了一整天。
近日,洪洞“黑砖窑”案等山西省整治非法用工和打击“黑砖窑”专项行动的数起案件,已经陆续开庭审理。据了解,司法机关本月17日将公布审判结果。(人民日报)
关注“热价格”带出的“冷问题”
物价问题已经引起上上下下各界人士的关注,百姓直接感受到生活消费支出明显增加,政府相关部门想尽办法调控。
最近,要让农民享受到涨价的好处的呼声多起来了,主要是人们担心中间环节稀释价格上涨收益,农民辛辛苦苦仍不能享受到猪肉涨价的好处。不过,现在不少地方采取了很多办法,如农民养猪补贴发放直接打入农民的卡里就是其中一种。只是笔者以为,真正让农民分享市场好处远不止此。在这一轮猪肉价格上涨风行之际,笔者随机观察了北京市场,在北京的多家超市,知名品牌的肉联厂柜台前客人很少,原因很简单,经过精加工的猪肉价格太高,而与它毗邻的牛羊肉柜台人们争相购买牛羊肉,大家充分利用市场选择最适合自己消费的食品,原因是牛羊肉价格没有上涨。一冷一热的柜台似乎在告诉人们,千变万化的市场是不是真的会演绎出更高的价格行情,恐怕不完全取决与眼前的情景,当下我们感觉紧缺的猪肉,会不会经过信息的放大,在今后出现新的销售难题?
这不是多余的“危言”,眼前猪肉供求不难让人想到近几年不断出现的一种现象,叫“肉少了伤城里人,猪贱了害养猪人”,迄今我们还没能走出这一循环。本次猪肉涨价实际上也是2005年农民“卖猪难”的后果。我国的生猪价格从2004年下半年到达峰值后,一直处在回落状态,2006年上半年很多养猪户亏损。一方面养猪成本上升,再者是存栏生猪的品种不适应市场,最终导致不少农民退出养猪。客观分析2007年猪肉价格大涨,与市场“自我调节”有直接关系。笔者身边的一位山西藉人士看到城里猪肉价格暴涨,不无遗憾表示去年因为生猪卖不出去,家里的猪全宰了,不然今年该赚大钱了。
“市场是一种物品的买主与卖主互相作用,以决定其价格和数量的过程”,这是经济学对于市场机制的经典描述。其实在发达国家像生猪这样的商品,因其具有天灾、病灾风险,也不可能完全随了市场机制。因此,有人现在担心目前农户“一窝蜂”去养猪大量增加存栏数,倘若市场因猪肉又供大于求农民将会怎样?从生猪价格的涨涨跌跌可以看出,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信息沟通如此便捷的今天,仅此一项关系百姓日常生活之需的产品,迄今供求依然没有进入“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从“养猪难到无猪卖”,可见每天海量的市场信息没有变成有效的市场资源,替农户解决难题。这一点,是眼前猪肉市场价格持续上涨时我们必须关注和提及的,否则市场一旦转淡,农民还会再吃苦头。(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