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物价局出台十大惠民政策
猪肉、粮食价格实行监管政策
针对当前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涨,物价部门提出首先将稳定粮食价格,同时加强农资价格监管,对化肥生产和销售环节实行最高限价和差率控制,防止因农业生产性费用上涨增加农业生产成本,有效抑制农业生产性费用上涨。
同时对农村价格信息、价格服务和价格实行监管网络建设,农产品成本资料开发和利用,物价部门将采用引导方式,合理调整生产结构。
幼儿园收费统一标准管理
目前全省公办幼儿园占幼儿园比例只有30%,在教育收费方面,幼儿园的收费一直是个薄弱环节,规范幼儿园收费,统一标准管理也就成为今年教育费用管理的重头戏。
下半年,省物价局将研究制定全省公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和全省幼儿教育指导性收费标准。此外将在秋季开学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等项规定。同时规范高校收费行为。
医疗检查费用将“瘦身”
在药品价格不断实行降价政策的今天,医疗检查费用成为患者就医时一笔大的支出。在今年的医药价格政策上,物价部门将对医疗市场实行“四步走”原则,遏制医药市场的混乱现象。
“四步走”中对药品继续降价,今年省管药品降价幅度将不低于20%,未来几个月还将有600多种非处方药品价格降价;对于市民今年投诉较多的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收费,今年将进一步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治疗收费。
严禁房价外违规加收费用
今年在住房价格方面,物价部门将重点整治建设项目收费,规范住房建设中涉及的各类管线建安价格,纠正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收取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后,重复收取各类专项配套费。此外,为防止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房价外违规加收费用,物价部门还将建立并健全商品住房预销售价格备案制度,对房地产开发商收取的各项费用进行严格审查。
手机单向收费等待国家批复
所有持有手机的人们,绝大部分都会对自己的手机套餐价格产生疑惑。这项全民关注的费用在今年将有历史性的变化,手机单向收费的政策目前也正在国家有关方面等待回复。
在电信资费方面,物价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将鼓励电信行业让利于民。对于市民看不懂的电信套餐价格,今年开始将逐步清理,对于电信企业中存在的价格欺诈、虚假价格宣传等行为将给予制止和纠正。
客运同线同价将在今年实现
每到春运或黄金周期间,物价投诉部门接到的客运车辆价格投诉案件会直线上升。多半是客运票价不能同线同价,今年7月开始,物价部门将有专人对客运班线的成本核定,同时制定客运同线同价政策。预计今年十一黄金周开始,我省内的客运班线将真正意义上实现客运同线同价,届时客运投诉将开始下降。
墓地价格终于有法可依
一度被热炒的墓地价格,也成为时下群众议论的焦点。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对于这项民生价格物价部门将针对一些地方殡葬服务收费较乱的问题,制定《安徽省殡殓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对殡葬服务业收费进行整顿。据介绍,整顿中将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价格干预等多种措施,规范殡葬服务和丧葬用品价格。
系列优抚政策惠及困难群众
为切实维护低收入群众利益,物价部门还将出台对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和重点优抚对象,在生活用水、电、气、有线电视、就医等方面给予价格优惠。对下岗职工再就业以及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继续按规定实行收费减免。各级价格认证机构在为困难群众办理价格鉴定和认证业务时,将免收价格鉴定、认证等一切费用。
困难户电线改造实行减免
目前我省尚未完成电网改造的地区,在城乡电价同价方面,考虑到我省尚有极少数偏远山区、小水电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尚未进行下户线改造。为了让这部分群众也能够尽快共享发展成果,实现户户同价的政策,为减轻农民负担,对农村困难家庭下户线改造费用进行减免。
专项检查从严查处违规收费
为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今年物价部门将组织开展农资价格、殡葬服务收费、教育收费、医药价格、住房价格、律师服务收费、物业收费、电信资费、景点门票和价格欺诈等10项价格的收费专项检查,从严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价格违法行为。(安徽市场报)
安徽二三线城市房价“异军突起”
2007年07月30日,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有关人士表示,我省的房价自去年以来一直在平稳增长,蚌埠等少数涨幅较大的城市拉动了全省房价的增长。
国家调查组对蚌埠房价快速上涨的结论是涨幅过快,是阶段性上涨,有一定的合理性。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就房屋销售价格情况对我省合肥、芜湖等10个城市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上半年,我省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4.4%,涨幅比2006年四季度上升0.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上涨4.1%,二季度同比上涨4.6%,二季度价格涨幅比一季度价格涨幅有所提高。合肥的房价涨幅在全省倒数,但是蚌埠、黄山、淮南、芜湖等地的房价上涨拉动了全省房价的增长。
从一季度省辖十市房地产市场抽样调查数据说明,我省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有逐月回升之势。因我省经济发展起点低,房地产市场发育较迟,房价上涨传导到我省二三线城市有段时间差。此外,在政策层面的调控上,我省不是“一刀切”,对发展过快的城市,适当予以减速,发展不足的地区,鼓励甚至大于调控,这是我省部分城市近期房价“逆市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省城合肥位于调控“中心”,房地产开发的现有规模需要“消化”,以单位为主体的住房“团购”抑制中高端住房需求,广大消费者购房日趋理性。同时有调查数据表明,合肥市民自有住房的达8%以上,90平方米以下住房约占70%,综合以上因素,合肥房价今后一个时期内涨幅有限。上半年,我省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4.4%,平均涨幅并不大,表明我省房地产市场将进入相对理性时期。
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省房地产投资总额达到了370亿元,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增幅为42.68%。其中,芜湖的房地产投资增长最快,达到了近41亿元,增长了107.55%。而房价涨幅位于被监测70个大中城市前列的蚌埠市,其房地产投资却出现了负增长,房地产投资不足10亿元,只有9.78亿元,同比减少1.55%。此外,池州、巢湖、滁州、安庆、阜阳、六安等市的房地产投资增幅均超过了50%。宣城、黄山、合肥、淮南的增幅也超过了30%。(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