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
 

严禁新征用或购买土地搞集资合作建房
    2007年10月,国土资源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土地供应调控,采取切实措施,确保用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土地供应。
    根据通知精神,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将优先安排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其年度供应总量不得低于住宅供应总量的70%。
    通知要求,依法报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中涉及的住宅用地,必须单独列出,其中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以及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得低于申报住宅用地总量的70%,不符合要求的不予批准。
    国土资源部强调,禁止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为名,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后挪用于商品住房开发。各地要加强对集资合作建房用地的管理,严禁新征用或购买土地搞集资合作建房,对国家机关搞集资合作建房的,一律不得供地。加大批后监管力度,对没有按照土地使用合同开工建设和竣工的,依法依规提出处理意见,督促企业限期完成开发,对没有按处理意见进行整改的企业,禁止其参加土地招拍挂活动购置新的土地。要严格落实闲置土地处置的规定,对超出合同约定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未动工开发的,要依法征收土地闲置费,并要责令有关企业限期动工、竣工。
    今后国土部门将优先保证经适房、廉租房的建设用地。严格集资合作建房用地管理,各级国家机关搞集资合作建房的,一律不得供地。
    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司长沈建忠表示,只有两类企业可申请单位集资合作建房。
    这两类企业是远离城区的独立工矿企业和住房困难户较多的企业。
    此外,还要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必须经人民政府批准;二是必须符合城市的规划;三是企业必须拥有自己的土地,而且土地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可以用于建设住房,不是工业性质的土地。(新华网)

房地产大鳄大规模囤地 跨区房企竞争优势明显
    2007年9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房地产企业竞争力研究报告》显示,最大的开发商土地储备达45平方公里。
房企    随着国家土地和房地产金融调控政策的不断调整,房地产企业不断进行融资渠道创新,资本规模急剧扩张,土地购置面积也越来越大。在许多二三线城市,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难以拿到土地,规模较大的跨区房地产企业往往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可以预计,未来地块的规模化开发与企业经营的规模化扩张趋势将愈演愈烈。
    全国最大的“地主”是碧桂园,今年7月末,该公司总土地储备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4500万平方米。其土地储备量超过土地储备量第二的房地产企业近一倍。但碧桂园的土地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和一线城市的郊区,因而其资产价格相对低廉。而万科是拥有接近500亿元人民币的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为59%,超过1500万平方米(2007年上半年)的土地储备规模以及中国首家销售额突破200亿元的房地产企业。又如新世界在全国各地的土地储备已达1753万平方米;越秀投资房地产业五年保持了300亿左右的资产规模,土地储备达600万平方米;华润置地去年基本盈利为6亿港元,其总土地储备量也达到819.9万平方米。富力地产最新公布的公告显示,截至7月11日,富力地产全国的土地储备量约为2092万平方米。跨区发展、资源占有与规模化、品牌效应以及融资能力已经成为房地产企业竞争力的四大核心要素。
    预计今后几年,资金和客户等资源将逐步向有实力且有品牌价值的房地产企业聚集,品牌房地产企业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通过对沪、深、港三地所有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上市公司的资料分析,在品牌价值竞争力评价中,万科表现优异,拔得头筹。其次如富力地产、中海地产、合生创展、新世界中国地产、保利地产、金融街、金地、北辰实业、复地集团、招商地产、首创置业以及北京城建等均具有较强的品牌竞争力优势。
(北京青年报)

挟巨资“跑马圈地” 开发商的土地家底有多厚?
    2007年以来上市房地产公司通过增发等方式,已合计融资超过1000亿元,这些公司又挟巨资在各大城市“跑马圈地”——
    融资——地产股增发风生水起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1月份至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6%、5.9%、5.9%、5.4%、6.4%、7.1%,总体呈现上升态势。房价的不断抬升,使投资者对地产上市公司的未来业绩增长充满期待。保利地产从7月2日44.62元开盘到8月27日的阶段高点87.99元,只用了短短一个多月,股价涨幅就接近100%。
    地产股表现良好,给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带来了机会。今年7月,金地集团定向增发1.73亿A股,成功募资45亿元。8月,金地集团又发布公告,拟发行不超过12亿元人民币公司债。此外,公司还计划公开增发不超过3.6亿股A股。
    8月,万科A股增发募集资金100亿元,创下我国股市增发史上单次募资最高纪录,其后再度公告,拟发行总金额不超过59亿元的公司债。
    其他公司也丝毫不愿意落后于人。8月,保利地产公开增发融资70亿元,苏宁环球拟定向增发3.8~4.2亿股,募集资金高达110亿元;栖霞建设、深南光A、上实发展三上市房企同时发布增发方案,共增发募资高达71.9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上市房地产公司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已合计融资超过1000亿元。
    圈地——上市公司马不停蹄
    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巨额融资到手干什么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9月16日发布的《中国房地产企业竞争力研究报告》显示,随着国家土地和房地产金融调控政策的不断调整,房地产企业不断进行融资渠道创新,资本规模急剧扩张,土地购置面积也越来越大。
    很明显,融资几乎都投放到了土地储备之上,这可以直接推高公司的未来发展评价。
    上市公司手握巨资竞拍地块,其直接结果就是,全国范围内的土地价格不断创出新高,上海、杭州、东莞、天津、厦门等地纪录不断被刷新,一个个“地王”闪亮登场:上海,苏宁环球集团以6.7万元/平方米楼面价、44亿元天价拿下单价“地王”;武汉,上海豫园商城以35.02亿元天价竞得一块土地……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不无忧虑。因为,地王效应不仅导致地价上涨,其对房价的拉动效应也很明显。全国各地因地价上涨而导致周边在售楼盘涨价的例子层出不穷。在8月的2007博鳌房地产论坛上,香港四大地产商之一恒隆集团主席陈启宗就曾发出警告:“内地土地交易实际上已经出现‘面粉贵过面包’的现象,也就是说土地的价格高过周边的房价,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囤地——巨头占有大量资源
    近几年,不断有开发商发表言论认为,房价上涨主要归咎于土地供应太少。而土地管理部门却多次澄清说,土地供应量并不稀少。事实究竟如何呢?
    虽然平时我们很难得知地产企业到底有多少家底,不过,这些在地产企业的中报里却明白地给了我们答案。
    在香港上市的地产公司碧桂园的中报显示,截至8月15日,公司土地储备量为5400万平方米,比4月20日上市前的1900万平方米增长了180%,是全国土地储备量最大的房地产企业之一。根据万科最新公告显示,万科的土地储备合计2157万平方米,其中属于万科权益的建筑面积为1818万平方米。而且随着万科100亿元公开增发的完成,相信在土地储备方面的投入将继续扩大。
    中报显示,保利地产截至7月31日,拥有土地储备1007万平方米。招商地产2007年新增土地储备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金地集团上半年获得了5个项目,可租售建筑面积达235万平米……
    忧虑——楼市股市风险联动
    据业内人士介绍,开发商手中囤积的土地大多在2004年“8·31大限”之前拿到。按照国家规定,当年8月31日之后,经营性土地不得再通过协议形式出让,一律进行公开竞价。其后,开发商便年年喊“缺地”。而且,随着近年来银行信贷的逐步紧缩,开发商资金链普遍吃紧。
    但在大牛市当中,房地产企业创新了融资渠道。相比到银行贷款的严审查,高成本而言,从股市融资成本低廉、无须还本、不用付息,风险被分散转嫁到地产股投资者身上,大地产商当然非常乐意为之。于是,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严管的“信贷”和“土地”两道闸门外,地产巨头们能比较轻松地融资圈地。
    房价上涨——地产股升值——巨额融资圈地——土地储备充足抬高股价、高地价拉高房价……一幕股市、土地、楼市携手高价共舞的循环图画仿佛已浮现到了我们眼前!
    这是一幅值得我们警惕的画面。叶剑平认为,这当中是蕴涵着风险的。目前企业高价拿地是因为可以将成本转嫁给市场,有购房者可以消化这种成本的上涨,今后如果情况发生变化,土地的预期成本与实际成本脱节,将可能导致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断裂。这是房地产企业本身的风险,其实并不可怕。真正需要警惕的是第二重风险,即连带的金融市场的风险,可能导致房地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逐渐向股市转移。(人民日报)

                 
     
     
                 

网站地图|馆长信箱|联系我们
Copyright@2003. Design By NLC-digita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5.0及以上版本,1024x768,16位色以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