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激活”比“法定”更重要
10多天的全民征询意见,虽然对具体休假日期安排仍有争议,但广泛的“民意基础”已经说明,将除夕、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法定化,应是呼之欲出,并无悬念。
政府的这一动议,与其说是对社会改变休假制度诉求的满足,不如说是对尊重传统节日呼声的回应。已有学者兴奋地评价,在社会转型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节日文化的复兴无疑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契机和有效方式。
这当然可以看作传统文化的“利好”。在以往关于传统节日文化日渐衰微的各种议论中,人们抱怨最多的,是传统节日在公共空间没有拥有“法定身份”。而今,当国家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努力扮演积极调和甚至挽救的角色时,人们有理由相信,以立法形式保持中国传统节日的合理位置,有益于文化传承。
但我们似还不能欣然于传统节日的峰回路转。文化的式微如果是用法律可以保护、振兴的,那么世界上所有文明都可以起死复生、长盛不衰了。传统节日的法定化仅仅提供了一种“天时”,传统节日的兴盛与否,关键还在节日的形式和内涵是否适应民众的文化需求。近年在中国声势日壮的“洋节”并非法定假期,但是“南橘北枳”的圣诞节等却日益红火,原因就是契合了人们在现代快节奏下的心理需求。相反,已经法定化的春节,却因内容单薄而使许多人提出要“保卫和拯救”。
当传统节日文化赖以生长、发展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之后,文化的建设和传承,就不能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延续,而需要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转化和重塑,需要从内涵到外延的不断创造和更新。倘若法定化的传统节日,缺乏文化上的阐释和创新,其结果很可能是被商家们兴高采烈地绑架了做陪嫁,传统节日的文化熏陶,渐渐地就会成为一种奢望。
除了拓展文化内涵,传统节日的捍卫乃至历史文化的传承,还寄望于一个尊重传统的社会环境。文化的传播是个耳濡目染的过程。如果我们的社会一边热情满怀地把文化遗迹送去“申遗”,一边一如既往地在生活中遗弃冷落自己的历史文化;如果一些地方政府一边高喊着保护传统文化,一边却为政绩需要动不动就破坏文化资源,那么,即使有更多的传统节日被“法定”,有更多的文化遗迹成为“世界遗产”,对提升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文化认同也都无济于事。
将传统节日确定为公共假日,固然表明了一种“国家姿态”,说明富裕起来的中国开始更多地从历史文化等综合角度考量公共决策。但对文化传承来说,这只是个好的起点。从一定意义上说,“激活”比“法定”更重要。(人民日报海外版)
台湾民众为何对大陆陌生
根据台湾《远见》杂志11月所作“两岸交流大调查”显示,台湾有超过44%的民众不知道明年奥运将在北京举办。这一数字在两岸交流已经超过20年的今天,显然是令人震惊的,其背后所反映的问题更是发人沉思。
台湾部分民众对大陆刻板和陌生印象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当局肆意歪曲抹黑
从地理上说,台湾海峡成为两岸交流和了解的天然障碍。调查显示,有82.5%的民众最近三年来没有到过大陆。他们只能通过媒体的报道、当局的宣传和亲友的耳口相传等渠道来了解大陆。在这种情况下,这部分民众对大陆的了解仅是只鳞片爪,有些甚至还停留在20世纪70年代。
从历史上看,自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以来,在两岸长期的对立与对抗过程中,国民党当局推动反共教育不遗余力,在相当部分台湾民众的心目中形成了对祖国大陆的消极印象。2000年民进党上台以后,在“去中国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对中国大陆的歪曲与抹黑也更加变本加厉。
对民进党来说,操作两岸议题一直被其认为是获得政治支持的廉价工具。煽动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经济发展和两岸交流扩大的恐慌,营造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敌视,这其实是一种信息不对称。而在无法到大陆亲自考察的情况下,下层民众很难形成对大陆的客观印象。
媒体“报忧不报喜”
此外,台湾媒体对目前台湾部分民众对祖国大陆的陌生与误解难辞其咎。
台湾媒体的大陆新闻板块素有篇幅小、位置偏僻、负面新闻多而正面新闻少等特点,特别是岛内的亲绿媒体,更是不断恶意诋毁祖国大陆。而对于能客观反映两岸关系及大陆现状的媒体,台湾当局往往以“亲中”、“亲共”的大帽子进行压制。
在“政治正确”的打压之下,台湾媒体在大陆新闻上不但形成了“报忧不报喜”的惯性,而且在相当程度上也形塑了媒体人只寻找祖国大陆负面新闻的思维定势。例如在台湾媒体上,中国大陆往往被说成一个“到处打砸抢”的地方;而调查也显示,近三分之一的台湾民众如果要来大陆工作或者生活,最担心的就是治安。
陌生者多为南部民众
台湾民众对大陆的陌生,与近期台湾经济的衰败也有一定程度的关联。从《天下》杂志对此次受调查者的背景交叉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越是年轻、教育水平高、居住在北部和经常往来于中国大陆者,对祖国大陆越熟悉。
换言之,对祖国大陆陌生者,大都生活在台湾社会的最底层,相当部分是台湾中南部的农民和下层民众。这个群体中民进党传统支持者最为集中。他们每日为生活疲于奔命,根本无暇顾及其他。他们对政治越来越冷漠,对岛内政局的发展如是,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同样也缺乏关心,对祖国大陆陌生自然不足为奇。
但有意思的是,尽管有相当部分民众对大陆的认知是陌生的,但是对强化两岸交流却有着高度共识。同一份民调显示,超过七成的民众,赞同开放大陆企业到台投资,也有超过七成的民众,主张增加大陆赴台观光人数;赞同开放大陆学生赴台就读的比例,也高达64%。这说明,经济议题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超越政治议题,成为台湾社会的主导议题。部分中下层民众“肚子扁扁,也要挺阿扁”的场景,已经不会再有了。(国际先驱导报)